乌海市水土保持工作站 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 016000
摘要:生态自我修复指的是通过大自然本身能力进行的修复,是植物生态系统实施自我完善与发展的流程。科学掌握生态修复的内涵是确保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配套措施的主要基础。由此,该文就生态自我修复能力防治水土流失的重要策略展开细化分析,以期为生态势修复防治水土流失工作提供重要意见。
关键词:生态;自我修复;水土流失;防治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社会经济发展对水土保持生态性建设提出新的需求。怎样有效恢复植被与防治水土流失,转变生态恶化局面,是现今社会主义关注的热议话题。自我国提出“发挥生态自我修复能力”,通过实地考察后得出整改的重要结论,在生态建设中最大问题就是植被恢复问题,大范围植被的恢复应该凭借禁牧、飞播等措施实施。同时应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凭借自然力量,全面发挥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快速恢复植被以及生态系统改进,全面落实好上述思想观念,对新时期下水土保护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现实作用。
一、在生态自我修复能力中需要处理好的关系分析
(一)搞好封与育的关系
若要实现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就需实施封山禁牧,在这期间应该在封禁范围内通过人工育林育草方式,迅速提升封禁地域内的生物量,这就是系统性的“封紧”,还需要根据地质、地形的实际状况实施切实的抚育、补植、防治病虫害,通过飞播、科学安排生态用水等,以此尽可能快速恢复植被,优化生态环境,提升防护功能。
(二)搞好封与用的关系
封山禁牧主要就是为了快速恢复生态环境而实施的手段。在部分降水量大,植被恢复快的区域,需要科学应用生物资源。在条件相对优质的草原地域需要推行轮封轮牧,构建科学的应用规制,规划好实际应用量,严格限制过牧,掌握好植物生长应用的规律。应用的强度与规模需要限制在资源再生产速率下,万不可造成生态破坏及过度应用资源状况,需要以可持续的模式科学开发应用生物资源,进而让封育保护成果可有效的为群众所运用,呈现生态改进与经济效益双赢。
(三)搞好人工治理与自然力量的关系
通过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实施防治,不免会让人认为全凭自然力量就能让环境好起来。在实际水土流失防治中万不可这样想,仅凭大自然的力量就能治理水土流失是错误的想法。由此便放弃人工治理,更是错上加错的想法。在发动群众治理水土流失时,需要侧重于封育保护,促使大范围的植被恢复。注重凭借自然力量恢复植被是由于以往在该方面的重视度不足,条件也有所欠缺,现如今经过努力,可以缔造出让生态发挥自我修复能力的条件,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在大规模中让生态环境取得最大化的改善。由此可以看出,凭借大自然力量的恢复与人工治理的恢复在效果层面、对策层面、区域层面是不完全不同的[1]。有些地方是以自然恢复为主,有些地区是以人工治理为主,自然恢复与人工治理离二者间是相辅相成的互不分离,二者在发挥自身性能时侧重点均不同,需要有机融合,且不能对立。
(四)搞好大范围封育保护与小河流整体治理关系
小流域整体治理需要在人口相对密集的水土流失地域实施,诸如黄河中游、长江上游等地区,结合农业、生物、工程措施整体治理,并且在小流域内实施整体开发,处理好群众的粮食与收入问题,小开发、大保护,为大范围进行封山禁牧缔造条件。国内诸多地区人多地少,土地开发应用强度大,水土流失严重,务必要通过小流域整体治理。其特点是:小面积治理速度快、治理标准高。但投资大,应用的劳动力多,治理范畴相比较小。然而,在地广人稀地域适用于封育治理,其中的优势是应用劳动力少、费用低,恢复面积大,综合改善生态效果佳。大范围的封育保护,能够提升治理的恢复速度,短时期内,能够扩大治理面积,达到最初治理效果,这也是现今形势下提升治理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2]。所以,水土保持在治理与恢复层面应该两手抓,坚持实施以小流域为主的整体治理,踊跃进行大范围层面的封育保护。
二、利用生态自我修复能力防治水土流失的重要策略
(一)加大生态修复的宣传
若想全面提升生态修复效益,就需提升全民水土保持意识,尤其是要提升生态修复区民众水保生态意识。应该全面应用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实施生态修复的宣传,在修复区中构建界碑、宣传牌等,并且也需通过传单、宣传画、水保法宜传材料等强化人们保护生态、保持水土的认知。
(二)因地制宜实施人工辅助
生态的自我修复主要是凭借生态系统自身的能力达到水土流沙的防治效果,若要实现生态自我修复务必要以自然条件为前提。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地质环境都能够通过同样的对策来实施科学防治,每个水土流失的区域生态自我修复的期限及内在潜能之间存有诸多差异,大多数植物成长状况也各有所异。所以,务必要按照实际状况细化剖析,因地制宜设置出不同的维护对策。另外,推行生态的自我修复防治倘若仅是凭借自然条件是远不够的,仅是应用生态系统自身条件是难以还原植被本来的面貌,还应该凭借形式多样的人工手段,全面加强生态自我修复的综合效果
[3]。由此可知,在生态自我修复期间,相关部门除了应因地制宜贯彻生态修复的各种对策外,还应该妥善处理好生态自我修复与人为手段之间的相辅相成的关系,不可片面的认定生态自我修复就是单纯的凭借自然生态力量不借助任何外力实施,而是应该把二者全面融合起来,切实搞好水土流失防治工作。
(三)改变理念统一认知
首先应该利用优质的典型事例,宽泛的宣传生态自我修复的渠道与效用,让人们进一步增加保护生态自然环境、尊重自然的意识,自主降低在生产构建活动中对自然的破坏与干扰,全面改进生产模式,踊跃缔造条件,利用生态自我修复法让水土流失地区的生态环境不断走向良性循环状态。
(四)制定规划增加投入
针对水土流沙防治问题的生态自我修复是一项系统性的规划,不但要突出自我修复优势,还应该统筹思考有关对策。例如,小流域综合治理、小水电代燃料、水资源优化配置、生态移民、退耕还林、草原建设等。另外,还应该把处理群众生产生活问题和恢复生态融合起来,为生态修复缔造条件。应该经过合理的规划,确立生态自我修复的任务、目标、分区、对策,同时根据规划科学的实施细化防治工作[4]。此外,需要在各政府组织协调下,强化部门配合,全面加强生态修复投入。
(五)实施生态修复监测工作
在水土流失防治工作中,监测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基本性工作,唯有利用监测,方能精准的反映出生态自我修复的意义与效果,方能更加精准的指导修复工作深化实施。对已实施的生态自我修复工作地域,需要随时实施系统监测[5]。其中监测内容需要涵盖生物量增加、植被恢复实况、控制水土流失效果等。
结束语:
总之,在水土流失防治工作中,首先应该基于当地水土流失的实况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规划,强化水土流失层面的合理探究,以正确的生态化自我修复能力对水土流失加以防治,以此构建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最理想的整体防治机制,全面呈现经济效益与和谐生态的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 夏敦宁,葛波,陈莉莎,等. 基于生态修复理念的取土场水土流失分析与治理对策研究[J]. 中国水土保持,2021(4):34-36.
[2] 蒋典海. 水利工程保护工作中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分析[J]. 砖瓦世界,2021(13):244.
[3] 陈妙金,汪小钦,吴思颖.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水土流失影响因子重要性分析[J]. 自然灾害学报,2019.28(4):209-219.
[4] 于慧敏. 水土保持措施在生产建设项目中防治水土流失的效果[J]. 江西农业,2019(10):57.
[5] 陈浩. 区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评价的大数据分析基础与对策[J]. 传播力研究,2021.5(22):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