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道路人非共板断面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7
/ 2

上海城市道路人非共板断面的探讨

夏磊

上海沪闵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201199

引言 人非共板的断面形式是参考和借鉴国外道路标准横断面布置的形式[1]。人非共板的断面 形式是指在城市道路的标准横断面中,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处于同一板块上,通过不同的路面结构以及颜色加以区分 [1] 。这几年来,人非共板的断面形式已经在许多城市都得以应用, 设置后增加了机动车的通行能力 , 但同时也给非机动车和行人的交通组织形式带来了不确 定性和复杂性。本文通过对上海某设置了人非共板断面的城市道路进行了现场实地调查,分 析了设置人非共板断面形式的优点、以及带来的具体问题并对人非共板的断面形式提出了一 些自己的建议。 人非共板断面在上海城市道路改建中的运用 以上海市某城市支路为例,该城市支路的用地红线较宽,红线宽度为 30m ,两侧为商业 街,人行道宽度较宽;沿线横向出入口众多,基本上是两侧住宅区的主要出入口,上下班高 峰车流量大。 改建前标的准横断面为双向两块两慢的一块板形式。 6.5m[人]+1.5m[设施带]+3.5m[非]+3.5mx2[机]+3.5m[非]+1.5m[设施带]+6.5m[人] 改建后的标准横断面为人非共板的双向四快一块板断面形式。 4.5m[人]+2m[非]+1.5m 设施带+3.5mx4 机动车道+1.5m 设施带+2m[非]+4.5m[人] 人非共板断面的优点 缓解交通压力:该城市支路上下班高峰车流量巨大,特别是出口道仅有一根 3.5m 的机动车道无法担负起左转、直行以及右转三个方向的车流量,上班高峰该出口道拥堵现象 非常严重。通过改建后实行人非共板的方案可以多辟出一根出口道机动车道,大大减缓了交 叉口出口道的拥堵现象。 减少对地下管线带来的影响:由于该道路两侧地块为住宅区,原两侧人行道地下管 线众多,敷设有多种公用管线 (给水、通信、燃气等 ) 。如果采用人非共板断面的改建设计 方案后 , 由于非机动车道的路面结构层厚度较小,可以尽可能地维持管线现状地位置和埋 深,避免扩建方案路面结构的大开挖对管线造成扰动的影响,以及节省管线搬迁和保护等大 量投资费用。

    1. 维持两侧设施现状:现状设施带内有行道树、路灯、标志牌、信号灯等设施,扩建方案涉及的各种设施搬迁费用巨大。采用人非共板断面形式的方案很好地维持了现有的设 施,降低了大量的设施搬迁费用。

    2. 道路景观效果好:由于人非共板断面形式中的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一般采用彩色沥

青混凝土,与机动车道黑色沥青路面和人行道彩色花岗岩交相辉映,取得相得益彰的景观效 果。

  1. 人非共板断面存在的问题

    1. 非机动车车流量大:我国东部很多的城市非机动车通常会占据出行方式结构的前三 位。根据《2019 年上海综合交通运行年报》,上海的电动自行车注册保有量已经突破 1000 万量的大关,这是由于上海海拔低,道路纵坡较小,非常适合非机动车的出行方式,非机动 车很好地解决了很多人短途出行的需求。因此,面对如此巨大的非机动车数量,人非共板 2m 的非机动车道宽度无法负担起非机动车的车流量。

    2. 人非共板断面形式的非机动车道宽度窄:原有的非机动车道宽度为 3.5m,采用人非共板的断面后,非机动车道的宽度仅有 2m,特别是早晚高峰交叉口出口道,红灯时大量非机动车道停在仅有 2m 的非机动车道上,会造成非机动车排队较长拥堵。同时人行道也从原来的 6.5m 被压缩到 4.5m,人行道两侧商业繁荣,晚上人流量巨大,压缩人行道会给逛街的行人带来拥挤和压迫感,不符合现在城市精细化管理中人行道做宽的趋势。

    3. 很多非机动车仍然行驶在机动车道:根据现状调查,很多非机动车仍然行驶在机动 车道上,造成这样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原因:一、该区域内人非共板断面形式的道路较少,大 部分道路是两快两慢的一块板断面形式。很多骑行者依然按照平时的出行习惯,骑行在最外 侧的机动车道上。二、很多地方提示非机动车道的指示标志和诱导标志不明显、不规范,导 致非机动车骑行者无法分辨,依旧骑行在最外侧的机动车道上上。三、2m 的非机动车的太过于狭窄,很多非机动车骑行者对骑行在 2m 的非机动车道上感到拥挤不适,仍然选择骑行在最外侧的机动车道上。

    4. 非机动车行交通舒适性低:非机动车道设计标高比机动车道高 15cm 左右,而沿线横向出入口、交叉口等处,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处于同一标高处,由于沿线横向出入口众 多、交叉口间距短,非机动车行驶不连续,骑行在非机动车道上,会不断地上、下坡,非机动车行驶颠簸、舒适度差。

    5. 非机动车道占现象严重:由于周边商业发达,人流量大,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靠在 非机动车道上,造成侵占非机动车道;人行道被沿街商铺堆放物品、停放装卸货车辆的侵占 现象,导致行人走在非机动车道或者非机动车骑行在人行道的混行现象。

    6. 人非共板断面的交通安全性差:据同济大学进行的问卷调查,大部分人认为不会或 者偶尔才会受到机动车行驶的威胁,但 11%的骑车者认为经常会受到行人干扰,67% 的骑车者认为偶尔会受行人干扰[3]。从调研中可以发现,非机动车骑行者和行人之间互相认为干扰的现象是非常严重的,同时也因为人非共板断面的尺寸过小、非机动车速度过快、非机

动车管理混乱行驶不规范等众多原因造成人非共板断面的交通安全性差。

  1. 人非共板断面的建议

人非共板断面的形式是未来城市道路改扩建的其中一个发展方向。该形式能有效地维持 和利用现状的道路用地,在不突破道路红线地情况下,缓解机动车道的通行压力,治理城市 道路的交通拥堵情况。但是人非共板断面的形式有利也有弊。尤其是当今上海非机动车的保 有量巨大,使行人行走在人非共板的断面上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对待人非共板的断面 形式,应该因地制宜、全面分析利弊,探索和研究人非共板的断面形式断在具体工程中的可 行性,以符合现代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1. 根据《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上海如今街道设计的理念开始由“主要重视机动车交通”向“全面关注人的流通和生活方式”转变。现如今的设计理念是更加注重以人为本, 因此,人非共板的断面形式也应该更好地体现这一点,不应该盲目地追求机动车排赌保畅, 更应该首先考虑行人和非机动车的要求。

    2. 现如今对于人非共板断面形式的设计规范缺失,应该尽快开展人非共板断面形式的 设计规范研究,从而制定统一标准的技术规范,保障人非共板断面形式的尺寸宽度要求。

    3. 非机动车与人行道之间应该设置隔离设施。人非共板的断面形式由于非机动车和行 人两者的速度差,所以注定会引起非机动车道以及人行道的不一致。所以建议非机动车道与 人行道设置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隔离设施,一者可以规范行人不随便慢行至非机动车道,再 者可以保障非机动车与行人的交通安全性。

    4. 人非共板的断面形式设置需要多方面考虑。由于上海市位于平原区域,地势平坦, 道路纵坡较小,非常适合非机动车地出行方式,因此非机动车的保有量巨大。因此,在非机动车车流量大的道路设置人非共板的断面形式,压缩了非机动车道的宽度,显然是不合适的。 而在一些山岭微丘或者高原地区,如广东省部分城市等,由于本身处于山岭地区,道路纵坡

较大,不适合非机动车的出行方式,整个城市非机动车出行方式所占的比例非常小,所以在非机动车的交通量小的路段设置人非共板的断面形式是比较合适的。


参考文献:

  1. 杨晓光等.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指南[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1. 傅朝元,刘继华.城市道路中人行道采取人非共板的探讨[J]. 城市道桥与防洪,2008(1): 17-19.

  2. 周小鹏.对城市道路人非共板横断面的探讨[J]. 上海建设科技 2010 年第 3 期.



结语:由于上海的非机动车保有量巨大,交通文明程度不高等众多原因,在上海城市道路上设置人非共板的断面形式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机动车道的通行能力,但是会给非 机动车和行人带来许多麻烦,因此在上海城市道路上设置人非共板的断面形式还是要因地制

宜,权衡利弊,慎重考虑采用这种方式。

Shape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