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河道的治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7
/ 2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河道的治理

唐诗才

身份证号: 52212119680703****

摘要河道治理可加快航运发展、改善河流生态环境、充分发挥河道防洪功能。本文对河道治理中常见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总结归纳,针对河道现阶段面临的河流污染严重、植被覆盖率低和防洪能力不足等重点问题,结合实际提出强化入河排污管理、提高林草植被覆盖率、规范化建设施工、清理河道淤泥、完善生态水利治理体系等对策,以期为保障城市供水、农田灌溉、防洪安全和实现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等提供参考。

关键词河道治理;现存问题;对策建议

1河道治理的重要性

河流的治理不仅要了解河流的结构,还需要对重要河段提出治理方案;应了解河流污水形成的原因,防止污水对水生生物造成影响。因此,要综合考虑涵养水源,强化节水优先、环保治污等方面,结合实际,对污水进行处理,提升科学治理的能力,提高处理水的效率与质量,达到人们对生态美好环境的要求。在生态环境保护中,河流治理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虽然采取了措施,但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要高度重视河流治理及河流生态保护及修复,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恢复自然原有的样貌。只有合理地进行生态恢复,将河流生态治理好,才能为人们提供干净清洁的水、空气等,人们生活水平才能提高,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否则,水生态持续的恶化,不仅严重地影响了生活和生产,也严重影响着子孙后代,因此,要认真对待,号召人们共同参与,治理好河流。

2河道治理工程现存问题

2.1河流严重污染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与国家大型水利工程相比,在管理力度方面相对较小。并且由于城市化的逐步推进,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数量逐渐递增,大多数的工业废水都存在污染物严重超标的情况。没有经过科学严谨的手段处理便输送到村庄的河道当中,使河道自净能力难以适应排放速度,导致河道的严重污染。不仅会造成河道附近生态环境的破坏,还会造成饮用水的污染。除此之外,一些农民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过度使用农药,农药会沿着农田附近的沟渠流入到河道当中,影响河道的水质。

2.2岸坡植被稀少

河道治理工程涉及的项目较多,一般需要多项专业技术。然而,部分企业为了减少工程投资成本,在完成河道治理工程绿化项目时多选用价格低廉的植被,这些植被的水质净化、杂质过滤功能不足,并且存活率较低,不利于维持水系统的生态平衡。此外,由于无人管理有的植被甚至存在大范围枯萎的现象,无法充分发挥其减缓水流的作用,极大的威胁着沿河居民安全。

2.3防洪能力不足

防洪排涝属于河道治理工程最重要的内容,然而由于长期无人管护,大部分河道都存在一定的淤积拥堵现象,加之缺乏完善的护岸设施,发大水或遇强降雨时极易产生泄洪的情况,极大的影响着当地居民生活和交通。此外,由于未及时的维护沿河岸堤,致使沿岸林草植被稀疏,加剧了水力冲刷及土壤侵蚀,从而导致河底泥沙受水流作用反复聚集以及泄洪的现象。在规划建设过程中部分地区存在施工不规范的情况,枯水期河岸废弃物和建筑垃圾随意堆积严重,河流变窄极大的影响汛期泄洪功能。

2.4不合理开发占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建设的加快以及人口规模的增加,许多地区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土地资源不足的现象,有的城市为了满足用地需求,在土地开发过程中聚焦于河道的周围,大规模开发河道周边土地。由此以来,土地资源虽然能够得到一定的拓展,但也严重破坏了河流的周边环境,河流护岸、河滩面积不断减少。在河道周边土地开发利用前,有的开发商虽然做了书面承诺,但由于缺乏施工经验或专业技术不强,使得原来承诺的护岸质量与实际建设的护岸相差较大,给河道后期的运行管理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同时,因不属于城市管理的范畴,有的河道存在无人管理的现象,为了增加耕地面积当地居民会在河岸周边种田,不仅污染了河流,而且破坏了水系统生态平衡。

3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河道治理的对策分析

3.1生物沉床技术

生物沉床技术的应用需要解决河床问题,对河流内部的河床进行生态治理,避免出现淤泥堆积导致河床抬高的情况,沉床技术主要是利用有机质材料,在此基础上种植相关沉水植物,对河床的位置进行合理的选择,安装合适的沉床,确保沉水植物能够对河流的水质进行改善和调节,达到水体净化的效果。在应用生物沉床技术的过程中需要考虑沉水植物的生存要素,综合考虑光照、水温等情况,确保沉水植物能够存活和生长,另外,还需要对水质情况进行合理的监测,适当调节沉床的位置,达到对整条河流的全面净化。

3.2水生植被恢复技术

在河道工程施工过程中对于河道两岸的水生植被具有一定的破坏,导致水生植被的大量死亡,为此,需要利用水生植被恢复技术维持河道内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合理性,确保对河道内的污染物进行净化。在水生植被技术的具体应用过程中,主要是对植被的根茎叶系统进行修复,利用水中的微生物对河道内的污染物进行降解处理,在此基础上利用植被进行吸收和处理。植被恢复的范围主要根据河道工程沿岸植被的破坏情况以及河中植被的生存情况等,采取人工移植和培育的方式进行恢复,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对河流的水质、水温、鱼类等方面进行研究,使得河流的植被生存环境更加合理。这项技术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果植被出现死亡的情况,进一步腐烂,容易造成河流的污染,促使河流内的更多水生生物死亡,影响河流的生态系统的发展。

3.3注重河道清淤

在当前阶段,引起河道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河道淤积以及污水排放和垃圾堆放等,这些行为都会造成河道水流不畅。随着时间的推移,河道由于长期污染,河道淤积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已经制定的相关措施来提升对河道的治理工作,越来越多的民众也提升了环境保护意识。在对河道污染进行治理的过程中,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制定科学完善的河道治理方案,保证处理措施的有效性。河道清淤工作作为河道治理过程的重点内容,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河道水质进行全面的检测,了解水质污染与河道淤积的具体原因。制定严格的河道治理措施。当地水利部门应当采取定期清理淤泥的方式,将河道中存在的淤积量进行降低,提升河道的防洪防涝能力。工作人员在对河道清淤的过程中,需要将清淤的过程进行详细地记录与分析,为今后的相关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在清理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当地与水利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河道疏浚方案,保证整个工作的实际效果和质量。做好河道清淤工作,避免河道淤积影响水流的顺畅。

3.4化学治理方法

化学方法主要是基于化学理论,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对水中的污染物进行转化、降解,达到消除有害物质、减少污染、净化水环境的目的。目前,在河道水污染治理中,比较常用的化学方法包括氧化还原法、化学混凝法等。在科学的水污染治理体系中,不同方法应对的污染物不同。例如,氧化还原法主要是利用二氧化氯、臭氧等氧化剂、还原剂,对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氧化处理,转化成高价锰、铁等元素,再利用石灰使其沉淀。水污染的化学治理方法具有效果好、治理程度深的特点,但是对水污染检测、方案制定及执行过程的技术要求较高,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对河道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化学法主要用于河道污染的应急治理。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在水污染的化学治理中出现了一些改良技术。例如,在处理含氰废水时,可以使用电解法,在不产生新污染物的情况下,对水中的有机物进行氧化还原,结合物理方法,达到有效去除污染物的目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现代工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河道工程的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强,为了提高生态治理的效果和质量,需要对生态问题进行具体地分析,对河道工程的施工情况进行研究,应用相关生态治理技术,促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王荣宽.生态水利工程的河道规划设计[J].河南科技,2020(22):79-81.

[2]夏晓庆,陈莉,周营.水利工程中的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22):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