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凑十法”在课堂上如何实施教学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7
/ 2

“凑十法” 在课堂上如何实施教学应用

钟清清

南宁市衡阳路小学(五象校区)

[摘要]小学数学是非常重要的学科之一,对小学生的基础理论掌握和数学知识的拓展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学校和教师都非常重视数学学科的教学。就小学生的口算来看,主要是从十以内的数字口算开始学习计算的,这一时期做好学生的口算指导和能力培养,对于他们今后的计算学习具有很大的帮助。本文主要探讨小学数学“凑十法”教学的策略,分析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将“凑十法”与小学数学知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有效地展开教学来推动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学术;“凑十法”;效果;提升

前言

  1. 凑十法”简介

“凑十法”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本思路。运用“凑十法”能将20以内的进位加法转化为学生所熟悉的10加几的题目,从而化难为易。

例如8+5,将5分成2和3,因为8凑十缺2,所以要分出2。

所以8+5,就分解计算8+2=10、然后10+3=13。

  1. 凑十法”教学的意义

“凑十法”的运用能够帮助小学生提升计算的技巧和方法,面对具体的算式能够快速的得出答案,并且在不断地计算和练习中能够感受的出“凑十法”的优势,推动数学计算的快捷和高效。“凑十法”的计算方式和方法也能促进小学生在运算的过程中不断的加深对运算的认识,能够逐步地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分解成具体的数学实践,慢慢地掌握数学运算的技巧,具备良好的数学能力。“凑十法”是运算的一种有效方式,小学生在采用的时候也能加深对数学知识与方法技巧中联系的认识,不断地去探索数学知识中蕴含的方式方法,再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来获取更多的数学知识。

二、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凑十法”的进位思路

(一)利用直观的原型教学促进学生对“凑十法”的认识

例如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小学生展示一幅画面:一个小兔子的桌上篮子里放着8个青梨子,篮子外有6个黄梨子,问小兔子一共有几个梨子。这就是一道很基础的加法运算题,将题目中的算式列出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利用“凑十法”来完成题目的运算。可以将篮子外的黄梨子拿2个放进篮子里,这样篮子的就一共是10个梨子了,篮子外还剩4个梨子,那么就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一共是14个梨子了。这样的情境创建和实际操作能够有效地加深小学生对“凑十法”的认识,了解到“凑十法”就是先将多的数字凑成10,再用10去相加剩下的数就能够轻松的得出答案了。

(二)借助小棒摆放加深学生对“凑十法”的理解

例如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先在桌子的左边摆上8根小棒,再在桌子的右边摆上5根小棒,然后再向学生提问如何计算8+5,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方式方法来进行运算。那么学生在认识了“凑十法”的基础上就能更加轻易地联想到将右边5根小棒里的2根移动到左边去,那么左边的小棒就成了10根,这样就能轻松的得出13这个得数,学生对“凑十法”的理解也就更深一层了。小棒的摆放计算和直观原型教学一样,都是先将8凑成10,然后再进行运算,这就是“凑十法”运算的第一步,小棒的摆放能够让小学生参与其中,并且直接得出结果,通过这样的案例和实践能够加深对“凑十法”的理解。

(三)根据数轴绘画深化学生对“凑十法”的探索

例如计算9+6,教师可以先在数轴上标注出9,再向右数6个数标注出来,然后可以将6分成1和5,再在9的后面标注出1个数,这样就能很清晰看出拆解的数字组成以及最终的得数。数轴的运用加深了对“凑十法”过程的演绎,学生也能够更加清晰的认识和深化“凑十法”的技巧,推动了“凑十法”的深人探索,从认识到实践完成了一个合理有效的教学过程。

(四)采用计数器提升学生对“凑十法”的运用能力

计数器也是小学生学习计数和运算的另一工具,小学生的认知和记忆还处在成长的初级阶段,因此必须借助合适的工具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为数学知识的拓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计数器上的珠子可以帮助学生反复实践“凑十法”的运算,例如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小学生先在将个位上拨7个珠子,再拨4个珠子,运算7+4这一算式,但是拨了3个珠子后个位上的珠子就满10个了,那应该如何处理呢?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将个位上满的10个珠子换成十位上的1个珠子,然后再在个位上拨上剩下的珠子就可以得出最终的得数了。

三、总结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凑十法”教学是一项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合理利用,采用有效的策略来推动数学教学的开展,从而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的兴趣,逐步的理解并掌握“凑十法”的技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思维模式。

参考文献

[1]杨润录.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凑十法”"应用[J].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 2019, 000(011):118-119.

[2]殷慧娟. 浅析\"“凑十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 新课程(教研版), 2019, 000(00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