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乡土文化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6
/ 2

立足乡土文化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

洪宝珠

福建省晋江市远华中学 福建 晋江 362200

摘要:随着三级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逐步落实,开发有特色的校本课程, 对于学校来说尤为重要,因此在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更应立足地方从当地的乡土文化中挖掘课程资源。我们的《晋江民居门匾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专项课题研究,是以本地乡土文化为基础, 与学校文化建设相结合,以本校师生为课程开发的主体,进行课程的规划,方案的设计,实践活动的组织,学生通过参观、调查、访问、收集等诸多方式进行活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综合课程体系。

关键词:乡土文化 课程资源 校本课程

随着三级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逐步落实,在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更应 立足地方从当地的乡土文化中挖掘课程资源。将乡土文化与学校文化建设相结合,既丰富了学生的 校本课程学习资源,又能培养学生的乡情。立足乡土文化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具有重要 的意义。现以《晋江民居门匾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为例,谈谈如何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一、以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文化为依托,开发课程资源。

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融入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文化,使校本课程 更加具有地方特色,同时让传统文化在学生的德育中发挥作用。

晋江市是闽南金三角的核心,与台湾一水之隔,素有“泉南佛国”、“海滨邹鲁”的美誉,是古 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文化底蕴丰富。晋江,中原文化、海洋文化、闽南文化、华 侨文化、宗教文化等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相映成辉。晋江的闽南文化是在从晋到唐传播入闽的中原 文化的基础上孕育起来的,这从晋江民居门匾中就能窥见其端倪。晋江民居门匾文化不仅包含着此 户人家的姓氏、祖先渊源,还有与其姓氏有关的成语、典故或先贤哲言等。从闽南民居门匾上,可 知很多姓氏是从中原南迁至此,人们以住居为载体,把祖先的姓氏由来、名人故事、先贤哲言等浓 缩为四个大字镶嵌在自家大门额上,这些作为姓氏、郡望或堂号标志的字眼,成为闽南文化中一个 有趣的特征。这为我们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晋江民居门匾文化底蕴深厚,但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旧村改造,拆迁,众多民居消失,以及现 代人的生活方式的改变,晋江民居门匾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民居门匾文化,无论 是对于个人、家庭还是民族、国家,都是一部极好的社情、村史和地方文化教材。门匾文化是一个 家族、氏族给子孙后代遗留的宝贵遗产,值得加以挖掘整理,使之转化为地方校本课程的资源,并 以其来培养学生的乡情。

因此在校本课程开发上,可以以“晋江民居门匾”这一富有地方特色文化的资源为切入点,进 行校本课程开发。

二、以学生合作探究为抓手,开发课程资源。


陶行知先生说:“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教育之场所。”校本课程主要作用于学生,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以现实生活为中心,在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中,可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带领学生深入参与。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上,我们以学生合作探究为抓手,组 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引导学生走出课本,走出课堂、走出校门,到社会生活中去学习去探究。如 我校《晋江民居门匾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专项课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走 村串舍进行调查问卷,走访村里的长辈,查阅资料,了解自己的姓氏渊源、家族历史、家族名人、 有关的家风家训等。在组织学生深入了解、学习和探索本地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的基础上,学生 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筛选、整合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资源。

学生作为课程开发的重要参与者,走进熟悉而又陌生的乡土文化中,从中领略家乡之美,生发 对家乡本土文化的热爱,激起对乡土的亲和力和自豪感。

三、以教师为引领拓宽德育领域,开发课程资源

在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教师转变教学的方式,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引领学生走出 课堂,走出校园,走进生活去挖掘身边乡土文化,开发和利用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资源同时提 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晋江民居门匾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在研究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追寻自己姓氏背后的氏族荣耀和富有教育意义的历史故事。如学生深入村落,走访老人了解并记录“民居门匾中——传芳” 背后的历史故事。传芳相对于衍派而言更具有地域性,所以,各地的传芳不尽相同。一块门匾“镌刻”一个流传千古值得子孙后代铭记的教育故事,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资源,能够帮助学生选择正确的人生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比如杨姓——“四知传芳”、 “清白人家”、讲述的是“杨震拒金”的故事,教育学生廉洁;吴姓——“纪首世家”、“让德传芳”、 讲的是“吴姓始祖季札让国”的美德,教育学生谦让;张姓——“百忍传芳”、教育学生学会忍耐,曾姓—

—“三省传芳”讲的是“三省吾身修身”的美德,教学学生会自省等等。又如学生探寻自己姓氏背后的“家风家训”,开闽王氏家训—— “孝父母、笃友恭、勤耕织、慎交友、端品行、尚忍让、遵俭约、儆懒惰……”;钱江衍派的施姓——“崇德、尚廉、戒奢、惇友、守规、笃行等廉政(洁)思想理念和家风传承”;弘农杨氏家训——勤耕务读、敦伦孝亲、卑无犯上、富莫骄贫、居仁由义、睦族和宗、布衣菲食、气忍家宁……这些家训成为很好的德育教材。

开发校本课程资源需要教师改变固有的教学方式,由重传授改变为重指导,引领学生在实践活 动中学习,将学习与德育有机结合。在活动中,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提升,品德修养得到涵养。校 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学校德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凸显学校特色,地方特色。将具有地方特 色的乡土文化与学校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富有个性地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在传统文化中滋养成长,塑造健全的人格。

在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教师的课程观念发生了转变,教师开发课程的能力得以提 高;学生的课余生活更为丰富,探究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姓氏、家


族文化产生一种历史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培养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怀。

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校本课程开发以学 生为主体,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校本课程开发需要教师的引领指导学生实践,有利于教师专 业水平的提高;校本课程开发根据地方特色开发校本课程资源,有利于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本文系晋江市教育科学“十四五”(第一批)立项研究课题《晋江民居门匾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立项类别:专项课题;立项编号:JG1451-ZX035)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