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瓯海区外国语学校小学分校 325000
塞缪尔曾说:“世界如一面镜子:皱眉视之,它也皱眉看你;笑着对它,它也笑着看你。”可见情绪是生活态度的一种反照,平稳的情绪在家庭中尤为重要。它可以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是人们对发生在生活中的各类事件的情感反应。一般来说,大家通常希望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中小学生甚之,喜欢分享交流开心的、感兴趣的事,排斥困难、伤心的事,这样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主观、自我的行为特点,面对孩子天真的犯错模式,有时还真是让人费解。说教一番?批评一顿?殊不知这是在“自找苦吃”,治标不治本。不妨给双方一段“休战”时间,保持隔离,这并不是意味着长时间的不说话、冷暴力,而是用短暂的隔离使双方从糟糕的情绪中抽离出来,冷静思考前后缘由。在这个过程中平缓情绪,让时间冲调愤怒、委屈、难过,逐渐唤醒理智,用平稳、有力的情绪和态度探寻缘由。正如我们常作的比喻,家庭中母亲是温暖的大地,父亲是挺拔的大树,孩子则是嫩绿的小芽。嫩芽成长历程中,大地和大树不需要多么宽广和高大,是一处驻守彼岸的避风港,更是一片包容的心灵港湾,他们坚定而温暖。
【案例描述】
有幸和43个家庭相遇在金秋九月,2年时间匆匆而逝,我们从相遇渐渐到相知,其中不乏有摩擦,有碰撞,有迷茫......时间将我们的距离慢慢拉近,回首相伴的这2年,攫取几个家校沟通的片段和大家共享:
片段一 开学适应的焦虑
一年级刚入学的那段时间,大家都是手忙脚乱,最热闹的莫过于校门口了,望着孩子们进入校园的背影,家长们驻足远望,将所有的期待和担忧化成浓浓爱意的眼神,延伸到最后一个转角。f同学初识的入学表现很不错,然而正是乖巧内向的他给了我们一场意外的“惊吓”。当孩子们遵守约定,早早到达教室,开启早读的黄金时间时,f同学的位置上却空空如也。正拿起手机拨号家长询问时,门口的值班老师传来微信“你们班孩子在门口不愿意进来,出来了解下情况”。匆忙赶到校门口,只看见f同学张开双手紧紧地抱着妈妈,豆大的泪珠从眼眶滚落,一边扑腾一边嚎着“我不进去!我不进去!”。反观一旁的妈妈,无奈和心疼交错着,一边是放在心尖的孩子,一边是倒计时的上课时间,紧皱的眉头和拉扯的双手无一不透露着这场难解的心理交锋。眼见铃声敲响,时间更加紧迫了,在左右劝说中我们只得先抱着孩子走进教室。妈妈倚在窗口,深深地望着孩子,不舍之情溢于言表。在后续的交流沟通中得知,父母工作繁忙,孩子从出生至今大部分时间跟在妈妈的身边,很少“单独行动”。初初入学,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和从前大不相同,妈妈和孩子在期待中隐隐担忧。
面对家长和孩子之间的焦虑加成,我们从家长层面着手,帮助家长了解小学生活,建立家校之间互相尊重信任的双向关系,从而让他们悬在半空的心得以放松。当父母做好心理建设,调整好心态,以宽和、信任的情绪基调面对孩子的入学适应期。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孩子能通过微妙的亲子互动捕捉父母的一举一动、表情和情绪所透射出的信息,从而逐步转变焦虑的情绪,f同学的开学适应期虽偶有“上学困难情况”,但分离焦虑、群体的不自信等等状况正在逐步好转,慢慢地走出舒适圈,融入班级大家庭中。
片段二 异国他乡的担忧
我们班有一条独特的夜晚专线,固定时间,铃声一响,便知道这是X同学的妈妈。x同学父母在外工作,妈妈更是远在异国他乡,孩子只得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因为从小没有生活在父母的身边,性格内向,不愿向他人吐露心声。妈妈虽担忧孩子的性格,但身在国外,实在是鞭长莫及。隔着电话,x同学的妈妈传来一连串的疑问“孩子最近表现的怎么样?在日常行为上有没有出现问题?在学校有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吗?我也常常和她说要大胆些,多和身边的小朋友分享聊天,如果碰到问题要主动勇敢地和老师讲,我每次和她视频聊天都要和她再三地重申,但是孩子本身性格很内向,有事儿闷在心里,我们确实陪伴时间也少,实在是没办法呀”。我们的沟通最后往往结束于“没办法”这三个字,孩子的性格没办法改变,家长身在异国他乡的情况没办法改变,面对孩子当前的状态,我们似乎迈进了一个死胡同,焦虑、忧愁在这儿无限循环,逐日累积。
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做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家庭、学校、儿童所在的集体、儿童本人、书籍、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家庭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来自“不稳定家庭”的x同学,在学校的适应问题上表现的会更加尖锐,不仅在学习上无法适应,缺乏自制力,对学校缺乏自信、对生活缺乏自制力。这样的种种表现更是激起了父母更深层次的担忧,情绪是无需表达的语言,即便家长和孩子相隔两岸,种种消极情绪透过手机屏幕扑向孩子身边,更加剧了x同学对未知的不自信。在这段恶性循环中,家长和孩子的焦虑只增不减。面对这样的情况,首先安抚家长,距离放大了家长的担忧,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对于她而言一切都是未知数,及时反馈孩子的在校情况,将这份深深的担忧转变为期待和喜悦。屏幕上双方相对时不再是疑问和不信任,让这份沟通增添了一份从容,就像轻柔拂面的春风,带来的是缕缕温柔和轻松。
【案例反思】
家庭环境是影响儿童情绪调节发展的重要因素,包含家庭基本环境、父母情绪特征和家庭互动三部分。其中儿童情绪调节的发展常与父母的情绪调节能力相关,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情绪表现、调节策略等会逐渐成为孩子情绪学习的最主要参照模板。进而在家庭成员相处的日常中就要树立“以儿童为中心”的科学情绪观,正视儿童在不同年龄段的情绪变现差异,适时给以反馈和帮助,理解儿童,尊重儿童,为他们提供健康、积极的成长环境。
一、以儿童为中心,树立科学的情绪教育观
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是孩子情绪社会化的重要历程,情绪教育是对儿童的情绪体验、表达及理解等的训练与培养,从而提升他们的心理素养的过程。儿童需要理解、温暖、支持和有原则的家庭环境。孩子的一切发展都是基于安全感之上的,由此可见家长在家庭中应当充分表达自己对孩子的信任和支持。在孩子有需要的时候,及时给予适当的回应和帮助,帮助孩子在心理和行为上都能得到有效的鼓励和支持。父母的情绪观会通过日常行为影响这孩子们的言行举止,是儿童情绪发展的精神载体。
调整自身的情绪,提供合适的情绪示范
《乌合之众》一书中,作者在论述群体特点时提出“情绪会传染”“即使是在小范围群体中,传染的影响也十分大”,而父母作为孩子的情绪示范模板,为儿童提供合适且正确的情绪模板是家庭情绪教育中的首要任务。家长首先要重视自己的言行举止,教育绝不仅仅发生在孩子和家长互动的过程中,它渗透于家庭生活的整个过程。因此家长需要重视自己平日里的言行,会给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事实上,孩子的成长史就像是一段模仿史,他们天生就对外界充满了兴趣,喜欢观察他人的面部表情、语调变化和肢体变化,就是在他们的观察过程中,模仿学习正在悄无声息地发生。因此家长要时刻注意自己在情绪表现中的示范作用,把握时机,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情绪行为,合适的表达自己的情感,为孩子树立一个乐观、积极的情绪模版。
三、及时反思情绪事件,帮助积累情绪经验
在生活日常中,不同的事件会引发我们不同的情绪反应。例如,胜利、展示会使个体产生愉悦的情绪,拒绝、孤单会使个体产生难过的情绪等等。确实在日常行为中我们会有不同的情绪反应,但是如何应对消极和积极情绪产生的后续影响,需要我们不断改善。在与孩子的日常沟通过程中,尤其是孩子正陷于负面情绪时,家长应当注意自己是不是正确了解孩子当下所面临的问题,比如转命令式或指责式为平和询问,引导孩子逐步阐述,并且在此过程中时刻关注自己的用词、语气、态度是不是准确的传达了自己的意思,而非无效的歇斯底里,在这一过程中孩子的情绪也从起伏不定逐渐稳定下来。看似在梳理负面情绪产生的前因后果,实则渗透了沟通和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抓住关键的情绪契机,同孩子一起积极探寻原因,帮助孩子积累丰富的情绪体验,使其今后遇到相类似事件时,能调动已有经验,主动调节自己的情绪、恰当的表达自己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