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学院服装与纺织学院,辽宁丹东, 118003
摘要:服装设计是职业院校当前比较受欢迎的一门专业,但是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受西方思想与固化教学方式的影响,大部分学生的设计理念与设计方式会受到禁锢,并呈同质化发展,对于未来就业有着较大的不利影响,难以有效保持竞争性。很多院校服装设计教师开始有意识地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设计素材的同时,使其具备较大的独特性与创新性。
关键词:传统文化;服装设计;教学
引言
探讨传统文化在服装设计教学中的有效应用,需立足当前学生的服装设计学习状态以及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并发掘传统文化与服装设计的联系,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认同感,使其感知传统文化对服装设计水平的提升作用,从而促使其能够在课上配合教师各项服装设计教学步骤,并有意识地探索更多传统文化融入的可能性,使其在服装设计方面具备更好的发展前景。解读传统文化发展史,可以了解到通俗服装设计属于传统文化范畴,是各个民族协同创造的一种多元文化,其不但为各个时期的美术创作等提供了创作动力与文化基础,也拓展了多种艺术形式的发展空间。综合世界各个国家与地区的服装设计发展史,能够发现,虽然各个国家的文化、经济、民俗文化等有着较大差异,但是在继承与传播文化方面有着很多相似点。此外传统文化、服装设计在思维理念上有着很多共通处,例如服装设计与艺术有着相似点的同时又不能等同,但是皆是着眼于所处时代大众生活需求以及社会文化传播,大众传播是社会文化进步与发展的需求。
传统文化在服装设计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在服装设计教学过程中应用传统文化,利于丰富学生的设计材料、知识体系,并以传统文化开阔其设计思路与视野,具备较大的独特性与竞争性,并较大程度地提升创造力与传统文化素养。且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知识、元素,利于学生从一个新的角度看待服装设计,让其在今后的设计工作中拥有一个不一样的风格。此外传统文化的融入,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凝聚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实现个性化发展。
丰富服装设计形式
传统文化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包含了几乎社会各个层面的知识,比如比较突出的瓷器、青铜器、剪影、编织等,这些元素都可通过适宜的方式应用到学生的服装设计,丰富设计内容与形式,使其独具一格,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而在当前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大部分学生的服装设计仍旧受到欧美发达国家的设计理念、方式影响,对于传统文化的融入缺乏意识,可根据学生发展情况,设计融入形式,发挥传统文化的优势,不断丰富服装设计形式。
传统文化在服装设计教学中应用途径
在服装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
在服装设计教学进程中融入传统文化,对于教师的专业要求更高,除了教学能力、服装设计能力,还要求对于传统文化有一个深入的认知,能够选择适宜的传统文化元素合理融入,并要求教师做到以下数点:其一,结合当前的教材内容选择传统文化融入点,突出传统文化对于课程教学优化的关键性,提升学生重视程度,使其能够紧跟教师的思路探究传统文化各项元素的应用方式与特征,提升创新力与实践能力,比如在视觉传达教学进程中,教师可在课前准备一些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服装设计内容,将其编辑为短视频在课堂上呈现,比如《大国芬芳》中的各种精美定妆照,杨贵妃雍容美艳,回眸一笑百媚生,为了再现她瑶台起舞的婀娜身姿,设计师特别采用了妩媚曼妙的水袖元素,并将原来的双水袖创新改良成了单水袖;《红楼梦》中的粉黛金钗常常对诗词、行酒令,《大国芬芳》巧借戏曲中飘逸灵动的青衣长翎,将大观园中的佳人佳话以及春风拂柳的美景娓娓道来。与此同时,手稿中,团扇、琵琶、蓑笠、灯笼……诸多传统元素也处处展现中国风的大美大雅,配合由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张继文老师打造的舞美设计,青山绿水、荷塘拱桥、剪纸、国画……众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中国风的服装、造型完美交融,一场诗乐舞的视觉盛宴就此开启。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能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阔其视野,提升其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让其能够更深层次探究各种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可能性与途径。
(二)增加院校传统文化课程
当前高职院校基本未设传统文化教程,学生在传统文化方面的认知与理解不足,教师更是难以以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服装设计教学。针对此种情况,可选择在服装设计教学进程中,开发更多关于传统文化的课程,并邀请专业人士对服装设计教师进行指导,使其能够基于教材教学需求探索传统文化元素与应用形式。此外院校还可以选修课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儒释道文化、艺术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等,使其能够了解文化形式,并结合教师的引导,正确应用在服装设计的各个阶段。
结语:
最后教师可选择课内+课外的教学模式,实现传统文化的渗入,课内加强传统文化的普及,使其与课程教学有机融合,课外则布置主题任务,让学生根据知识与兴趣选择传统文化元素设计对应风格的服装,发到班级群进行展示与讨论,提升服装设计水平与表达能力,在班级内部营造一个比较好的传统文化应用氛围,使得所有的学生在传统文化应用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并呈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美峰.智能制造背景下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教学改革分析[J].知识文库,2022(04):10-12.
[2]陈瑶.舞台服装设计中色彩的重要性——以舞剧《只此青绿》片段为例[J].剧影月报,2022(01):75-76.
[3]林曙焕.非遗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以安溪蓝印花布为例[J].纺织报告,2022,41(02):42-44.
[4]魏宁,刘文静,范婕.仿生元素与服装设计的有效融合[J].纺织报告,2022,41(02):56-58.
[5]吴惠芳.中职“服装电脑款式设计”课程教学信息化改革探究[J].纺织报告,2022,41(02):108-110.
[6]黄涛.探究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潮流服饰设计中的运用[J].纺织报告,2022,41(02):72-74.
[7]黄胜策,刘俞伶,李瑶,简静熙,翟颉.IP设计在服装品牌中的运用[J].纺织报告,2022,41(02):75-77.
[8]丁丹云.现代美术对童装卡通印染图案设计的指导[J].纺织报告,2022,41(02):81-83.
[9]龙柳婧.刺绣技艺融入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的路径探索[J].纺织报告,2022,41(02):87-89.
[10]李凯,刘妃,罗桂兰.新工科背景下“服装结构”课程教学改革[J].纺织报告,2022,41(02):90-92.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田紫轩(20010918-),性别:女,民族:汉,籍贯:河北省石家庄市灵寿县,学历:在校本科,职称:学生,研究方向:服装与服饰设计。
第二作者:冉欣悦(20010708-),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本科在读,学生,研究方向:服装与服饰设计。
第三作者:胡佳彤(20010210),女,汉族,黑龙江省拜泉县,本科在读,学生,服装与服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