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结合道法教材针对"校园欺凌"的主题班会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5
/ 2

浅论结合道法教材针对"校园欺凌"的主题班会设计

李明丽

湛江市第二十二小学, 广东 湛江 524000

摘要:校园欺凌在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对学生身体和心理造成不良影响,不加以防范易恶化且造成不良社会影响。主题班会是一种班级定期开展的围绕班会主题会议,是教师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开展教育的手段。结合部编版道法教材,开展"校园欺凌"主题班会,可以有效帮助中小学生快速正确认识、预防校园欺凌,培养防范欺凌与保护自我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校园欺凌、主题班会、道法教材、语文

在中小学校园中,校园欺凌现象的频发,受到社会各界关注重视。尤其是中小学生,还仍然处在健康成长的发展初级阶段,个人健康意识、性格极易遭到受现代社会环境的严重影响,为了引导中小学生走向健康成长与正向发展,开展"校园欺凌"主题班会很有必要。本文结合道法教材,基于校园欺凌发生的原因,进行主题班会设计。

一、中小学校园中校园欺凌现状

在很多的学校的校园内外都存在着以老师、学生和社会团体为代表的具有攻击性的校园欺凌,校园欺凌的主要形式包括直接欺凌和间接欺凌。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并不是同一回事,校园欺凌是一个大概念,包括校园暴力,校园暴力是校园欺凌的一种形式。[1]目前校园暴力欺凌的受害对象一般是在一所学校内的全体师生,欺凌者对象可能主要是校内或校外的社会人员。我国的校园欺凌问题十分严峻,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率高且愈加频繁化,其中语言欺凌和身体欺凌发生的比率比其他类型更高且社会影响恶性化,校园欺凌在小学阶段的发生率高且朝低龄化发展。

二、校园欺凌发生的原因

2.1学生自身

1、对校园欺凌缺少明确认识

在对暴力欺凌的错误认识上,多数的中小学生普遍认为所谓校园暴力欺凌就是以大欺小的一种暴力行为,而未将例如被他人恶意勒索、恐吓、言语上的侮辱等等精神施暴行为视为校园欺凌。此外,学生没有完全意识到在学校课堂上对其他同学暗中搞破坏、捣乱也是一种很隐性的一类校园欺凌。因此,很多的中小学生在再次遭受此类校园欺凌时并没有及时做出反抗,进而直接导致了近年校园学生欺凌的频繁发生与程度恶化。

2、交往能力与认知水平较低

小学阶段,学生自身的人际交往互动能力和自我认知表达水平均相对较差,在遇到校园学生欺凌事件发生后往往根本不知如何出手应对。根据调查结果发现,当学生遭遇或受到潜在校园学生欺凌时,有当于接近四分之一的学生不会主动电话告知他们的教师或家长。同时受校园欺凌者的不良引导,而教师和学生家长未必能作相应干预的话,一些同学极有有可能也会成为潜在的校园欺凌者,欺凌现象极易再发生。

2.1学校教育

1、校规校纪的制订实施不力

校规纪律校纪程度制订的不合理、不够完善或者未被严格的监督执行;未积极进行学校规纪律校纪制度宣传,学生对现有校规纪律校纪制度要求并不了解而不重视纪律制度;或已有的纪律制度由于处罚学生力度相对不足而被其他学生严重无视,学生公然强行违纪或者欺凌其他同学;被学生欺凌者也往往缺乏大学校规上在校纪上的保护,以至于在自己遭受学生欺凌后不敢立即告知学校教师默默无法承受。

2、教师未能及时重视

学生在繁重的实际学习生活过程中容易就会产生各种心理的紧张、压抑,最终就会产生各种厌学的不良情绪,出现此类的情况时,需要学校教师对其及学生家长进行主动的心理沟通与爱心关爱。但是发现在同阶段,仍然存有不少教师过分注重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严重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心理的困难承受能力,未能及时发现并且有效制止此类校园儿童欺凌犯罪事件的再次发生。

2.3家庭教育

1、家庭成员缺少沟通

家庭成员如果缺乏沟通交流,孩子被欺凌他人后,可能不敢告知家长,家长也未知校园欺凌对孩子造成的影响之巨大。

2、家长的忽视处理

孩子开始欺凌他人后,家长大多数并不会选择采用和谐的家庭教育处理方式,而是选择对孩子自己进行家庭暴力式的惩罚。另外根据中国中国法学会2016年家庭暴力中国网络问题调查数据显示,近2/3的中国儿童曾经也遭受到过一次家庭暴力[2]

三、结合道法教材,进行"校园欺凌"主题班会设计

基于形成校园欺凌的学生个人原因和学校教育原因,结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设计主题班会。主要内容包括设计思路、设计过程及可能遇到问题分析。

3.1设计思路

通过班会,教师通过引导全体学生认真进行欺凌主题教育, 使学生认识理解并且知道如何预防校园欺凌以及了解校园欺凌对学生的危害,学会保护自己。结合《道德与法治》教材中"面对成长中的新问题""公共生活靠大家""法律保护我们的健康成长"等章节的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实际应用。

3.2设计过程

1、明确班会目标

根据新课程要求,此类主题班会对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出以下目标要求:

(1)基本知识学习目标:了解校园学生欺凌的根本成因和主要危害,学会向校园里的欺凌事情说“不”,正确理解掌握学生应对校园欺凌的各种方法。

(2)安全能力培养目标:主要通过开展校园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学生自我认识保护安全能力;通过安全课堂专题讨论与实际交流,培养广大学生独立自主参与探究、解决安全问题的思维能力及学生合作参与交流等的能力。

(3)安全情感教育态度与学生价值观:旨在增强安全学生自我安全保护意识,树立正确的安全学生道德观念,关注他人的安全,培养其非社会欺凌性的情感及勇敢机智以及面对社会校园学生欺凌的良好品质。

2、班会前的准备

(1)学生准备:准备好上课教师所用的道法教材和教师可能要求观看的视频、资讯资料等。

(2)学校教师媒体准备:通过搜集大量反映我国校园欺凌受害案件的真实照片和声音文字等等材料并设计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将有关校园欺凌与学生安全教育的道法教材章节内容做好总结。

3、设计的实施策略

(1)谈话分享案例,形成正确认识

教师通过结合教学准备的一堂多媒体教学课件,向同学们展示有关学生校园事件欺凌的各种类型的真实案例,引导全体学生参与讨论,并分析校园事件欺凌产生的主要原因、造成的影响、可行的处理办法,让学生对校园欺凌的形成正确认识。例如,在课堂中让学生观看校园欺凌的新闻。

(2)结合教材,再教学

道法教材中"面对成长中的新问题""公共生活靠大家""法律保护我们的健康成长"等章节中有许多对学生认知能力、安全意识的指导内容,可以让学生们先讨论有关校园欺凌和自我保护内容的知识在哪些章节,再由教师带领同学一起再次学习这些章节的内容,巩固知识。例如,在讲到法律章节的文章,老师可以寻找相关的法律词条进行课堂章节的讲解。

(3)情景再现模拟校园欺凌,提高应对能力

教师可以提供几种常见和不常见的或者不明显的校园欺凌情景,让学生分组讨论是与非,处理措施。最后全班一起总结,若不全面教师对内容再加以补充。例如可以让学生组织一次表演校园欺凌主题的情景剧。

3.3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应对对策

(1)拘泥形式,教师授课按部就班

由于教师与学生的长幼关系,主题班会课很容易被教师上成说教课或让学生感觉被说教。有些学校班主任定期开展的主题班会其实就是一种家长式批评学生。这种形式太单一化,缺乏正面指导,反而增加了学生的“逆反心理”———对学校、对教师班主任。[3]

所以,班会教育活动一定要做到不拘形式,一切做到服从教育活动内容及传达教育活动目的,并尽可能为广大学生所用而乐于参与接受。对于"校园欺凌"主题可行的班会形式有:教师指导、学生主导、体验式、活动式。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

(2)学生兴趣不足,参与度不高

班会的设计内容平淡,学生可能感觉索然无味,配合上课的意愿低。

所以,在上班会课之前,需要教师进行充分的准备,尤其要重视主题展示环节的趣味性,吸引学生,让学生感兴趣了才是上好班会课的第一步。降低教师在班会课中的"重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班会过程中的实践活动和话题讨论均由学生完成,教师只做最后环节的总结与点拔。

(3)忽视学习成果,课后缺少反馈

班会课后,教师忽略对教学成果的评价,未注重学生后期反馈。

所以,可对主题班会设计延伸活动,教师也要进行课后反受,从而进行课后反馈。提供一些深度思考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为什么我们的道法教材中有那么多关于校园欺凌的内容,这些内容具体都与什么有关?也可以,找同学们谈话,探讨关于某某欺凌事件的看法。总之,教师要及时进行课后延伸教学,确保班会达预期效果否则再考虑其他形式的防欺凌教学。

四、结束语

开展防校园欺凌教育主题活动班会,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们正确认识校园欺凌,培养学生防范校园欺凌和保护自我的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同时为学校营造良好的校园社会和谐氛围建设做出积极贡献,让学生健康快乐得成长。从侧面加强了学校、家庭、社会对校园欺凌的认识与重视,更好的保护未成年人的发展。校园欺凌的成因涉及学生、家庭、社会,只有在多方的努力下,校园欺凌才能更进一步地得到预防与杜绝。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校园暴力与欺凌: 全球现状报告[M]. 巴黎: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017: 9-48

[2]刘天娥,龚伦军.当前校园欺凌行为的特征、成因与对策[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4):80-83.

[3]张民霞.中学主题班会的问题及思考[J].文学教育(下),2013,(1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