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倒/坠床持续预警管理在儿科病房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5
/ 2

跌倒 /坠床持续预警管理在儿科病房的应用效果

何春洪

四川省凉山州人民医院 615000

摘要:目的: 探讨跌倒/坠床持续预警管理在儿科病房的应用。方法: 择选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患儿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4)。对照组采用常规跌倒/坠床管理,观察组采用跌倒/坠床持续预警管理,观察对比管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跌倒率,跌倒损伤率分别为2.94%、0%,均低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坠床率,坠床损伤率分别为2.94%、0%,均低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结论: 跌倒/坠床持续预警管理在儿科病房的应用可降低跌倒/坠床率,防止跌倒/坠床所致的损伤。

关键词:跌倒/坠床;持续预警管理;儿科病房

小儿由于自理能力高度依赖,缺乏认知能力,故自我防护能力较差[1]。再加上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临床跌倒/坠床事件时有发生。跌倒是由于非故意停顿导致患儿倒在地面的状态。坠床是由于患儿不注意从床上跌落的状态。跌倒/坠床事件的发生,轻则造成患儿软组织挫伤,重则骨折、颅脑损伤。故跌倒/坠床易出现护理纠纷,影响医院声誉。故本文借助我院儿科收治的68例患者开展了试验探究。经证实跌倒/坠床持续预警管理应用于儿科病房管理之中可有效提升管理效果,降低跌倒/坠床发生率。具体护理细节,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本院儿科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4)。对照组年龄0.5-7岁,平均(3.37±2.21)岁;观察组年龄1-6.5岁,平均(3.39±2.29)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1)纳入标准:纳入患者家属知晓本次试验并签署试验告知书的患儿。(2)排除标准:排除白血病、凝血障碍患儿。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跌倒/坠床管理。针对患儿家属开展健康教育。针对跌倒/坠床事件的影响和损伤告知患儿家属。叮嘱患儿家属注重对患儿的防护。加强夜巡护理。针对跌倒/坠床损伤患者可及时查看其是否存在损伤。如有损伤及时上报并予以紧急处理。

观察组实施跌倒/坠床持续预警管理。针对患者情况制定“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分量表”。针对患儿年龄,感觉,药物,血小板,活动能力等六方面进行评定。根据患儿情况可根据风险系数分为三组。①低危组:第一,完善病房危险标识。第二,告知患者家属注重跌倒/坠床防护。针对防护手段和危险地带告知患儿家属。第三,如若在巡房之中发现患儿在床边站立,则可将其转为中危组。②中危组:第一,床头悬挂危险标识。第二,针对患儿家属开展跌倒/坠床健康宣教。第三,与患儿家属签订《跌倒/坠床风险告知书》。如患儿在床边蹦跳可转为高危组。③高危组:第一,分发跌倒/坠床健康手册。有护理人员为患儿家属讲述跌倒/坠床危害及防护手段。第二,由护士长向患儿家属开展跌倒/坠床防护宣传。第三,签订《跌倒/坠床风险告知书》。第四,加强夜巡与护理人员跌倒/坠床紧急处理的培训。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手段。指导患儿家属一旦出现跌倒/坠床事件及时按护士铃。观察组所有患儿一旦出现跌倒/坠床事件可及时进行处理。防止患儿二次损伤影响治疗。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跌倒率、坠床率以及损伤情况评价管理效果[2]

1.4统计学处理

spss21.0分析,用“n(%)”计数,以X2检验。如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则P<0.05。

2结果

观察组患儿跌倒率、坠床率,跌倒损伤率,坠床损伤率均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表1 两组护理效果比对[n(%)]

组别

例数

跌倒

坠床

跌倒率

损伤率

坠床率

损伤率

对照组

34

7(20.59)

4(11.76)

6(17.65)

4(11.76)

观察组

34

1(2.94)

0(0)

1(2.94)

0(0)

T值

/

5.100

4.250

3.981

4.250

P值

/

0.024

0.039

0.046

0.039

3讨论

儿科病房传统跌倒/坠床管理常常注重患儿跌倒/坠床后的补救,对于预防管理效力并不理想。故针对患儿开展常规跌倒/坠床管理的跌倒率和坠床率较高。对于患儿疾病的恢复和身心调整都有一定的负面影响[3]

跌倒/坠床作为临床不良事件,严重影响着患儿的身体恢复及治疗效果[4]。如若护理不当,还会增加纠纷事件发生率。儿科患儿的体质较弱,对于危险系数的防护能力不强。故针对儿科患儿开展跌倒/坠床管理十分必要[5]。常规护理管理之中,注重对患儿跌倒/坠床的处理。其可第一时间对患儿开展护理,防止损伤加大。但是其应用于临床跌倒/坠床的护理之中,预防效果并不理想。跌倒/坠床持续预警管理作为持续管理模式,其可通过分级管理提升管理效率。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低危组管理可适当放松,只需强调重点防护内容。中危组可加强对对患儿家属防护教育,提升患儿家属防跌倒/坠床意识。高危组可通过多种防护手段,降低跌倒和坠床发生率。通过患儿家属按护士铃,加强夜巡可提升护理人员的预警意识。保证患儿跌倒/坠床第一时间对患儿进行处理。防止损伤加大。通过防护手段和危机事件处理手段的连续护理可降低患儿跌倒/坠床事件发生率和损伤率,更好的保证患儿的安全。

综上所述,跌倒/坠床持续预警管理在儿科病房之中应用可降低跌倒率和坠床率,提升患儿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姜彩虹. 老年优质护理病房预防跌到/坠床安全管理模式应用价值的研究[J]. 医药前沿, 2016, 6(27):231-232.

[2]余爱云. PDCA循环管理在预防在院患者跌倒/坠床中的应用[J]. 中国卫生产业, 2017, 14(21):88-89.

[3]赵燕. PDCA循环管理在预防在院患者跌倒/坠床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 13(10):79-82.

[4]张延红, 汪秀华. 跌倒/坠床持续预警管理在儿科病房的应用效果[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8, 22(4):120-122.

[5]万孟超, 陈燕. CQI在老年干部病房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管理中的应用[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6, 16(4):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