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腾冲市人民医院心内科 云南腾冲 679100
【摘要】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在心源性猝死预防和抢救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接收抢救的心源性猝死患者50例为对照组,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接收的心源性猝死患者50例为护理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护理组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有效率。结果:经过不同护理措施介入,两组患者均有一定抢救有效率,其中对照组患者存活人数7例,护理组患者存活人数13例,两组患者抢救有效率对比,护理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临床采用预见性护理,能够最大程度上提升心源性猝死患者疾病预防与抢救有效率,对于提升患者生存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心源性猝死;预防抢救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相应的临床疾病诊断与治疗中,老年患者群体数量不断增加,并在当前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基础上,老年群体出现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呈上升阶段。目前心源性猝死已经成为全球猝死患者的首要病因,由于其具有发病突然、进展迅速、致死率高等特征,如何实施可预见性护理服务成为临床预防心源性猝死的重要任务[1]。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对于100例心源性猝死患者不同护理方式开展比较,目的在于探讨心源性猝死预见性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对象以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接收抢救的50例心源性猝死患者为对照组,以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之间收治抢救的50例心源性猝死患者为护理组。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平均年龄(62.17±5.82)岁;护理组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平均年龄(63.41±6.21)岁。所有患者均存在原发性心脏病史,主要包括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肌病以及先天性心脏病。两组患者一般性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较高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当患者出现剧烈胸痛、急性呼吸困难症状时,护理人员立即开展抢救措施,主要包括患者心电图检测,为患者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并采用吸氧方式维持患者呼吸循环。在这一基础上依据医嘱给予患者相应的用药。当患者出现急性症状时,采用相应的心肺复苏,抢救患者生命。
1.2.2 预见性护理
护理组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措施。首先需要加强医疗知识普及,重点在于普及心源性猝死知识宣教,向患者阐述诱发心源性猝死因素以及常见症状,例如患者在多种因素下诱发极端情绪、存在抽烟饮酒等不良嗜好以及暴饮暴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均会增加患者出现心源性猝死的几率。并且需要向患者家属阐述患者出现心源性猝死时急救措施,提升患者生命保障。在这一基础上,需要向患者开展疾病先兆症状讲解,当患者存在胸闷气短、心绞痛以及心慌心悸等症状时,需要及时就医接受检查,降低出现心源性猝死发生几率
其次,住院患者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疾病发展情况,临床护理人员需要做到患者病房时刻巡视,针对患者病症采用相应的生命体征监测设备观察准确,以防止患者突发疾病。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具有耐性、细心的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就患者反馈的不良反应予以高度重视。在这一基础上,护理人员需要具有良好的心源性猝死疾病相关知识,针对患者表现能够做出准确判断。
最后,由于患者病症存在急性、突发性,具有较高临床发病情况。在这一情况下在患者护理观察病房需要摆放患者急救所需的急救药物以及相应的急救设备,当患者发病时能够第一时间投入患者急救。在患者急救过程中,需要注意护理人员各司其职,做到不慌乱,从而实现患者的有效急救。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疾病存活率,即包含患者存活人数、死亡人数,分析两种不同方式护理措施的实用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x2和%表示计数资料,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经过不同护理方式干预后,两组患者均有一定急救效果。其中对照组患者存活率为14%,护理组患者存活率为26%,两组患者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含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发病后存活率对比[n,(%)]
组别 | 例数 | 死亡人数 | 存活人数 | 存活率 |
对照组 | 50 | 43(86%) | 7(14%) | 14% |
护理组 | 50 | 37(67%) | 13(23%) | 23% |
χ2 | - | - | - | 4.5000 |
P | - | - | - | 0.034 |
3.结论
心源性猝死是指6小时内由于心脏原因导致的不可预知的自然死亡,具有快速、不可预知等特点,因此一直是诸多死亡原因中最为难以预防的一种[2]。基于其存在发病快、发病征兆不易观察以及致死率高的特点,在当前医院临床急救中,对于心源性猝死患者急救效果较差,难以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在这一情况下,采用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性护理对于提升患者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常规护理措施的侧重点在于患者的疾病急救过程中,通过科学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能够较大程度上,提升患者治疗效果。但是常规治疗具有较大缺陷,关键在于无法有效准确的判断患者疾病发病情况,继而无法预防患者出现心源性猝死、
预见性护理措施主要是在患者出现临床先兆症状时,以及患者存在原发性心脏疾病时,针对患者出现心源性猝死开展相应的护理措施介入,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患者死亡的风险,在目前的临床心源性猝死患者急救中,采用预见性护理能够最大程度上降低患者死亡,提升患者急救效果。而在患者心源性猝死预防性护理中,重点在于护理人员对于心源性猝死相关知识的了解。在胡倩倩[3]等人的研究中,通过提升护理人员心源性猝死相关知识的了解,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障患者预见性护理措施到位,从而降低患者死亡率。
本研究中,采用预见性护理措施能够最大程度上降低患者出现死亡的几率,相对于常规护理,能够在急救中提升患者急救效果,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综上所述,针对心源性猝死开展相应的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预防效果,提高患者急救效果,对于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万克群.诱发心源性猝死的原因及可预见性护理分析[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7(08):18-20.
[2]杨小芳. 预见性护理在心源性猝死预防和抢救中的作用[J]. 实用糖尿病杂志, 2018, 14(05):60-61.
[3]胡倩倩,史平,朱鸣, 等.护士对心源性猝死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调查[J].全科护理,2017,15(36):4568-4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