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瑞安水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对策研究

/ 2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瑞安水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对策研究

方紫薇、孙平平、杨成奇、朱友斌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310018


摘要: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对瑞安发展将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有利于激发消费投资等内生动力,有利于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推动瑞安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地处东南沿海的温州瑞安,迎着这股浪潮,也在编织着“乡村振兴梦”。而推动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瑞安市正在实施全域美村行动,推进农村生态保护修复。瑞安水文化遗产颇为丰富,但在早期城镇化进程中,一味发展发展经济,忽视并舍弃了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瑞安水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中之重,也为瑞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键词:乡村振兴;水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价值

  1. 引言

水文化遗产是人类水事活动中的遗存物,是人类治水历史和社会发展的见证。本文分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瑞安水文化遗产保护的必然性,通过利用所有可能的路径和对策,提出相应保护意见及措施,动用各方资源,促进水文化保护,助力乡村振兴。


  1. 剖析水文化遗产的现状,开启乡村振兴新篇章

    1. 东瓯名城 水蕴古今

说起瑞安,其为东瓯古邑,源起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三国时期,瑞安属孙吴。孙吴赤乌二年设置罗阳县,此为瑞安建县之始。瑞安建城史超过了1700年,可以说是一座不折不扣的历史文化名城。据《瑞安水利志》中记载[1],吴赤乌二年已建有石河紫埭(防洪的土坝)、月井陡门这样的古水利工程,可知瑞安水文化历史悠久,底蕴丰厚。

全境地势依山面海,内陆河流均属飞云江水系,中、西部飞云江诸支流为山溪性河流,东部平原为自然泻河基础上的人工河。主要河流有飞云江、温瑞塘河、瑞平塘河等,水网密布,河道纵横相连。《瑞安县志》载:“舟楫藉以往来,居人资以汲饮,民咸赖之”。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

通过水文化遗产调查,基本摸清了瑞安市水文化遗产状况,数据显示瑞安市境内水文化遗产历史悠久深远,水利工程遗产丰富多样,地域特征突出。


    1. 瓯水寻踪--瑞安水文化遗产的现状分析

      1. 水利工程遗产保护现状

水文化遗产与美丽乡村建设等相关规划不衔接。随着城市发展和水利工程建设的需要,部分水利工程遗产面临拆毁或重建。近些年来,虽然水利部门保护意识有所增强,有些被原址保护,有些被移建保护。但是,依然有一些水利工程遗产被毁坏。

2.2.2相关物质类遗产保护现状

水文化保护意识和开发理念意识薄弱。相关物质类水文化遗产被列入文保单位比例较高是古桥,而那些记载着古代水利工程建设、水土保持、生态治理、水资源分配等历史的碑刻、供奉水神的祭祀场所,都是先民留下的最珍贵的水文化遗产,已经很少存在。还有瑞安水碓非常多,但是山坑水碓、周湾水碓、 陈雅山水碓、林源水碓,梅岸水碓,林胜水碓,木坑水碓,李山水碓,英山水碓年代久远,都没有找到。直干矴步,上步坦矴步,山前矴步原址都不复存在,已经移址重建,没有了原来的面貌。


    1. 以水为媒--开启乡村振兴新篇章

以水生态保护修复为抓手,着力打造生态宜居农村新貌。坚持节水优先,深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大力促进生态修复,着重治理水土流失,古水利工程修复工作,全力打造河长制水利工作示范县。加快推进河湖库塘清淤工作,创优农村水生态环境,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1. 示范引路,打造乡村振兴多彩样本:瑞安水文化保护的必要性

3.1因地制宜建设美丽河湖,昔日涝区变景区--天井垟的“变形记”

十几年前,这里河道狭窄,连年淤积,曾是易患水灾的涝区,严重影响粮区经济作物增产增收。当地民间曾流传这样一句谚语:“养女勿嫁天井垟,未旱没水吃,未满一片白洋洋,一下暴雨赶快爬栋梁。”如今,天井垟不仅是浙南最大的粮食生产功能区,还是乡村休闲旅游的新地标,成为壮大村集体资产的新增长点。

为了提升防洪能力,曹村镇打好水利河道综合治理、“五水共治”等组合拳,加固堤防、河道疏浚、清障等措施,是抗旱防洪减灾能力显著提升。天井垟的“变形记”是瑞安市和曹村镇多措并举努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缩影。

3.2 携手乡村振兴,打造醉人的生态美--中塘河的蜕变

中塘河是滨海万亩瓜菜基地的主要交通水系,途经一镇四街,沿线与近40条东西向河道交叉,由于地势平坦,水流流速较为平缓,是莘塍、塘下片排涝大动脉之一,曾经沿岸脏乱差,是患水灾的涝区。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增加河流蓄水81万立方米,兴建桥梁18座,肖宝水闸1座,促使两岸29515亩涂园陆续改为水田,形成了五水共治、生态廊道、美丽田园三位一体的城市滨水郊野公园,各种园林造景层出不穷。

3.3 勾勒乡村振兴美丽画卷,推进农村生态保护修复

瑞安实施农业节水行动,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00亩,建设美丽河道5条,综合整治山塘3座。科学推进农村河道淤泥无害化处理。实施海洋生态建设计划,整治修复海岸线2公里,实施增殖放流5500万尾(粒),建设海洋环境实时在线监测系统。


  1. 助力乡村振兴:瑞安水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意见

瑞安人民早就有着治水的历史。飞云江中、下游河段横穿境内中部,支流从南北两岸山麓流注干流,形成多片海积、冲积平原,自然条件优越,先民赖以生存繁衍。但风暴、海潮、暴雨、山洪、干旱灾害频繁。据史料记载,瑞安历代地方政府也都有关注治水事业,出现了许多致力于除水害兴水利的知名人士。他们组织广大劳动人民浚河、筑埭、修塘、建闸,防水患,保民宅,灌农田,为老百姓做了许多有益的事。但随着城镇的发展,水文化遗产未能得到较好的保护。

现阶段针对瑞安水文化遗产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意见:

  1. 落实并开展水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摸清瑞安市水文化家底,使瑞安市先民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在美丽河湖、幸福河湖建设中得以活化利用。

  2. 编制好瑞安市水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坚持弘扬优秀文化,挖掘水道文脉、彰显人文特色,编制水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以规划为引领促进水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按照物质水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水文化遗产共同保护,历史遗产主体与周边环境共同保护、区域文化协同保护、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及政府先行、多方参与的保护策略,建议构建县级水文化名镇,省级古村落,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重要水工程遗产,非物质水文化遗产,国家水利风景区等六方面的遗产保护体系。

  3. 建设好水文化遗产专题网站或网页以全面反映辖区内水文化遗产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同时积极讲好瑞安市水文化故事。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现在每天出现在我们身边的信息可谓是海量。水文化遗产保护专题网站能在较少的时间给人们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不受存贮空间的限制,它可以将各方面的相关信息高度集成化,在广度、深度方面有优势。可以结合国家水情教育基地,分专题专栏,结合水情和知识体系,极大程度地满足不同受众对不同信息的需求。网络、网站要有专人管护,及时更新。


5.总结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近年来,瑞安市不断保护开发乡村文化的“富矿”,把乡村文化融入到乡村振兴中去。瑞安水文化遗产丰富 ,把乡村振兴与水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以水为脉,统筹水生态、水资源、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等综合治理,营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功能健全、人水和谐的有思想有灵魂的,具有“瑞安市水乡”特色的水环境。



















参考文献:

  1. 瑞安市水利志编纂委员会.瑞安市水利志[M].中华书局,2000.

  2. 李宗新. 水文化研究的现状和展望[C]//环境变化与水安全——第五届中国水论坛论文集.,2007:923-929.

  3. 潘翔翔,谢钦巨,叶建胜,陈义重,何忠林,郑建鹏.瑞安市曹村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做法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22(01):212-214+217.

大创项目:瑞安市水文化遗产的创新性价值开发及数据化处理措施 项目编号:S202111481026

大创项目:植物根部生长对石质文物破坏影响的研究S20211148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