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优化的班级管理模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3
/ 2

探究优化的班级管理模式

姚美松

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 224002

        【摘要】班级管理既是科学更是艺术,科学艺术地管理班级,实现理想中的班级管理模式,首先要正确处理好班级管理中的人际关系,用问题活动团结学生,创造环境熏陶学生,综合实践锻炼学生,其次要努力做到班级管理中的公平公正,并正确建立班级管理中的资信制度,用科学的管理艺术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班级管理 人际 公平 资信

        班主任工作光荣而艰巨,班主任工作烦琐而又千头万绪,班级管理既是科学更是艺术,怎样提高班级管理效益,科学艺术地管理班级,是每一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值得深思的课题,也是新时期新形式下班级管理工作的理想目标。怎样才能实现理想中的班级管理模式呢?

        一、正确处理班级管理中的人际关系

        班级管理实际上就是人的管理,要管理人尤其是管理好人,首先就要了解人。班级中的人际关系主要是师生关系。平等、健康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深化教师的职业情感,增强学生的自尊心、独立性、创造性和进取精神,形成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并将为学生崇尚平等竞争和相互合作的人际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工作中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心灵,摸清他们的心理特点,体会他们的内心需求,以及对任课老师的评价,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将人际关系协调好,从而实现班级管理优化。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我们应该确立“以生为本”思想,充分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具体做法是:

        1.用文体活动团结学生

        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无论大小,重在参与,不在结果,重在过程。像广播操比赛、歌咏比赛、演讲赛、运动会等等,作为班级的管理者,都要大力提倡,这是形成和谐的环境,产生凝聚力、向心力,培养集体荣誉感的绝好机会。同时也是学生自觉自愿地接触周围的同学和老师的良好机会,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力量,从而协调生生间、师生间的人际关系。如果只强调学习,不主张活动,就等于自己在破坏班级的团结,削弱班级的凝聚力。使学生丧失了一个良好的进化人际关系的机遇。

        2.创造环境熏陶学生

        环境对班级人际关系改善可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班级人际关系是班级环境中,班级成员间的互动而形成的心理关系或心理距离。如果在相互交往中获得了彼此需求的满足,则产生与保持接近的心理关系,表现出友好的情感。反之则会产生疏远、终止甚至敌对的人际关系,即产生人际紧张。因此在班级管理中首先要在善于运用“首因”效应,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留下一个美好的第一印象,学习中提倡真正的“合作教育”,让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学习。同时要加强学风、班风建设,建立班级民主管理机制,使学生有集体荣誉感,班内形成和谐稳定的文化氛围,宣扬正能量,促进凝聚能力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让学生产生归属感。建立和谐的班级环境还包括帮助同学们处理好同学关系和学生与各科任教师之间的关系。因为,班级中的教育教学活动,包括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间的互动。同班同学并非都相处得很好。所以,也要让同学们、各科任教师与学生们之间相互了解、沟通。

        3.综合实践锻炼学生

        实践既包括课堂内也包括课堂外。在课堂学习中,推广集体学习模式,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可受传统观念影响,我们总是会有意无意地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事实证明传统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间的信息交流。妨碍人际关系健康发展。因而课堂上应推广使用集体学习模式,可采取水平相当组合模式,也可采取优差结合组合模式,有利于学生间的交往,改善人际关系,对于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学习效率都会大大提高。

4.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格特质

学校教育行为的主导者是教师,教师能否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和正确的世界观,将直接影响教育活动的进展和走向,所以教师树立爱岗敬业、刻苦拼搏、勇于奉献、积极上进的职业道德,是建设和谐班级的前提。教师的职业道德,是对“树人”的社会责任自觉接受以后,升华为甘作“人师”、“人友”、“人范”、“人梯”的崇高义务感。“人师”,乐于为师,爱岗敬业;“人友”,乐于当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倾心交流;“人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人梯”,勇于奉献,甘为人梯。

在人格特质上,要宽容,要善解人意,要有自信心。要善于宽容学生在成长中难以避免地出现的无知和莽撞;要善于体验学生体验到的情感,理解他们成长的烦恼;而有自信心是最重要的。一个有自信心的人,才可能取得别人的信赖。处事果断、富有主见、精神饱满、充满自信的人本身就更容易激发别人的交往动机、博取别人的信任,产生使人乐于与你交往的魅力。

        二、努力做到班级管理中的公平公正

        追求教育公平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理念,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在教育中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在他们的心中播下爱的种子,树立自信,积极地面对挑战,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班级管理公平公正原则能否实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从公平的角度来讲,班级需要科学管理,班主任老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别,让所有的学生认识到在班级体都是平等的,形成民主和谐,宽松的班级气氛,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

        具体工作中,管理者对学生总体上应坚持“无歧视原则”。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教育、管理策略。对家庭经济贫困生,管理者要一视同仁,不分贫富,引导同学正常交往,同时更多的同情、帮助弱者。对心理不健康者,要指导学生健康地生活,克服心理失常或心理障碍,缓解学生过度的焦虑、孤僻、羞怯、嫉妒、猜疑、自卑、冲动、执拗、亢奋,防止心理问题的发生。在学生遭受心理挫折后,班级管理者又要设法创造一种谅解和宽容的气氛,减轻受挫折者的痛苦,并及时提供帮助、咨询和诊断,治疗学生的心理创伤,以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待所谓的“差生”,要在座位和说话语调和评价中消除歧视,通过科学地设置班级制度来改变这些处境不利的学生,影响他们的自我角色期望和教师期望,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参与,给他们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促进他们良好的发展。引导他们和正式群体团结起来共同实现相同的目标,为建设好班集体发挥各自的作用。

        三、正确建立班级管理中的资信制度

        所谓资信制度,指在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的前提下给班上每个学生的信誉进行计分量化,以此来促进学生自觉、自主地遵守学校和班级的规章制度。从教育学角度出发,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应当是品德优良的人,将来能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这也是党和国家的教育目标。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每个人都有渴望被别人认可的心理,当然也就希望自己成为众口称赞的具有良好信誉的人。针对这一点,我们可以对学生的信誉进行评分量化,既能起到表扬先进的作用,又能达到警醒落后的目的,使其内心化为要求进步的动力,达到自我提高的效果。

        具体操作中,可以在班级中成立资信评价委员会,依据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校的规章制度、班级实际确立资信管理分数,由资信评价委员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予以加减分。学期结束,根据个人资信分,在班级中表扬先进,警醒落后,作为评优选先的依据。

        总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探索有效的教育管理方法,用科学的管理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