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活、融 ——人物动作描写教学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3
/ 3

准、活、融 ——人物动作描写教学谈

陈央璐

浙江省慈溪市逍林镇中心小学 3515321

黑格尔说:“能把个人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地表现出来的是动作,人的最深刻方面只有通过动作才见诸现实。”可见人物动作描写的重要性。成功的动作描写往往胜过千言万语,给人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我在实际教学中把“找准动词、激活结构、融合成文”提炼成“准、活、融 ”三字诀,引导学生写好人物动作,让笔下的人物“立起来”“活起来”。

要点一:找准动词,练好“准”字诀。

中国文学史上,有不少关于炼字的故事,比如“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僧敲月下门”的“敲”字,古人为了准确用词往往殚精竭虑、精益求精。福楼拜在指导莫泊桑写作时也说:“决不能用似是而非的概念和模糊不清的语法来逃避困难!”鉴于此,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引导学生选择动词时,多比较,多品味,练好“准”字诀。

《慈母情深》中有一句话“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来....”对于像“攥”这类精准的动词,我让学生进行比较体悟:先让学生演示“攥”的动作,让他们感受“攥”这个动词的意思。然后比较“攥”和“抓”“握”的不同点:“抓”倾向于急,“握”过于随意,而这个“攥”字,唤醒了文字背后的人,那个含着泪,紧紧地握着一元五角钱的少年便浮现在眼前。接着指导感情朗读,把“攥”这个动词读得有力,读出“我”当时的心境。

在欣赏完名家作品后,出示学生习作:“上课铃声响了,教室仍然一片喧闹。这时,教室外传来老师的脚步声,我紧张极了,赶紧回到座位上,拿起书看起来。”很明显,这样的描写太过于笼统简单,既无法再现当时的情境,又无法让人感受到“我”的紧张的心理状态,我引导学生追寻人物动作的“轨迹”的基础上,像体悟“攥”一样去比较动词,从而增强精准用词的意识和能力。

师:在“我”回到座位拿书看的过程中会有哪些动作呢?(生表演)

生:竖起耳朵,弯下身子,走向座位,一屁股坐下,拿书看。

师:把动态的过程拆分出了若干个动作,把“竖”字改成“提”字如何?

生:老师来了,紧张如小兔受惊一般,用“竖”字更传神。

师:好的动词意蕴丰富、准确生动,普通的动词则似是而非,让人有隔靴搔痒之感,看看“弯、走、坐、拿”四个动词,能更精准一点,体现出我当时的紧张感吗?

生:“弯”改成“缩”,“缩”字把内心的紧张和尽量隐蔽自己的心理表露无遗;既已缩身,正常的“走”已不可能,一个“蹿”字可以写尽落荒而逃的狼狈相;“坐”字改成“落”,人像自由落体的物体,给人以紧迫感。把“拿”改成“竖”,“竖”不是一般的拿,是下意识的隐藏。

附修改文:我立马(竖)起耳朵 (缩)下身子,直向座位(蹿)去,然后一屁股(落)在座位上,哗啦一下把课本一(竖),装作若无其事地看起书来……

经常做一些动词比较的训练,引导学生把动作描写和人物性格、心理状态、身份地位关联起来,去练好“准”字诀。在这过程中,允许原作者和改词人进行面对面的辩驳,一方面提升口头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对辨析过程会更加明确,对于提升动词准确性的能力有直接帮助。

要点二:激活结构,用好“活”字诀。

当单用动词尚显单薄时,需要在动词前后加修饰成分来激活动词结构,有时候不惜“泼墨如水”,对动作大肆渲染,令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触其身,但对于那些信马由缰、连篇累牍的修饰则要把握好“度”,甚至做到“惜墨如金”,如何引导学生在两种极端情形之间灵活把握好“度”呢?我用下面勾连紧密的三则课例来加以说明:

【课例1】 激活状态词

出示语段:表弟宣宣歪歪扭扭地趴在桌上,他慢吞吞地拿起作业本,懒洋洋地扭动着笔。我生气地大喝一声:“半小时你就写了两个字?”他把鼻子微微一翻,用食指按住鼻尖使劲向上一推,大鼻孔就朝天了。那圆溜溜的眼珠用力一挤,露出一层“鱼肚白”:“不赖我——赖墨——没墨我咋写?”——《老赖》

师:作者是怎么把表弟不爱做作业的形象刻画出来的呢?

生:抓住了一系列动词“趴、拿、扭、翻、按、推、挤”等。

师:发现了吗?作者不惜笔墨对这些动词进行了好多的修饰。

生:“歪歪扭扭地趴”“慢吞吞地拿”“懒洋洋地扭动”“微微一翻”“使劲向上推”“用力一挤”。

师:像“歪歪扭扭”“慢吞吞”“懒洋洋”“微微”“使劲”“用力”这样的修饰词,陈述的的是动词的状态,它表示动作的快慢、轻重、动作中的情绪情感,它可以加在动词的前面,也可以加在后面。把这类状态词激活了,表弟的形象就栩栩如生了。请找出自己文章中的一个片段进行状态词的添加。学生作品:

终点就在眼前,我看到了可亲可敬的班主任,她(缓缓地)握住拳头,(用力地)往下一震,我(猛地)一抖,僵硬沉重的身板中似乎注入了一股暖流。“GO!”她把拳头(高高)举过头顶,那声音不大,却似惊雷。我(死死)咬住牙关,(拼命)挥动双臂冲向红线,“啊——”我的一声怒吼惊动了整个操场,在阳光下,在春风里,我看到班主任(激动地)向我跑来, 她握紧拳头还在震臂高呼,我听见她在喊:“你赢啦——”——《金色的拳头》

不难看出,激活了表示动作状态的词,动作就更为传神,人物的形象灵动而充满了魅力。

【课例2】激活联想

出示语段:她的手飞快地抖动,那块肉在勺子里来回荡,只一会儿就从勺子上飞出,旋转着下落,最终落在了肉桶里,那块肉终与我无缘。——《抖肉记》

师:阿姨的手飞快地抖动,这让你联想到了什么?肉旋转下落的时候,在你看来,像什么?落在桶里的时候,又让你想到什么?生经过思考后的修改稿:

她的手就(如高速飞转的马达),带动着勺子颤抖起来,(那肉如坐过山车一般),在勺子里来回荡,只一会儿便旋转着下落,(如一个胖子颤动着它那又大又肥的肚腩),“嗵——”的一声落在了肉桶里,就(如一把巨锤锤在我的心上),发出沉闷的巨响。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写道:“文之思也,其神远矣。”联想不受时空的控制,思维可以尽情驰骋,在描写人物动作的时候,如果能对动作加入联想成分,定能使文章锦上添花。你看,小作者通过联想,不仅把“抖”肉的食堂阿姨写活了,连那个眼睁睁看着红烧肉被抖掉的沮丧的小男孩也一并浮现在读者眼前,令人忍俊不禁。

【课例3】激活有尺度

师:出示语段:看,他把眼睛瞪得(就像一个大铜铃),(又像贼一样地东张西望)后开始了“抠脚趾”计划。他把娇嫩的手(缓缓)地伸到桌子底下,(那小心的样子就好像桌子底下有炸弹),然后(一把)抓住脚后跟,(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他把脚(慢慢地)从袜子里拉了出来,(就像拉着一个见不得人的媳妇)。顿时,一股腥浓浓的臭味(像喷泉一样)喷涌而出,(一刹那间)弥漫了整个教室,有人把眉头蹙得(像东施效颦),有人把嘴咧成了(小丑的大嘴).....——《“赤脚大仙”》

师:这位同学几乎在每一个动词那加了状态词和联想,读起来感觉怎么样?

生:感觉为加而加,语段拖沓冗长,读起来很累。

师:延展要适可而止,写文章也一样。附生修改文:

他贼溜溜地四处张望,确定没人注意后,“抠脚趾”计划便施行了。他把手伸到桌子底下,抓住脚后跟,把脚慢慢地从袜子里拉出来,就像拉着一个见不得人的媳妇。顿时,一股腥臭味喷涌而出,弥漫了整个教室,教室里瞬间爆发出嫌弃的“咦——”声,有人蹙眉,有人咧嘴.....

苏东坡曾评价秦观的词“小楼连远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十三个字,只说得一个人骑马楼前过”,意思是批评秦观笔墨太不经济,要尽量用简洁的表述,来准确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修饰应根据具体情境灵活把握,不可使学生形成“从长计议”的文风,牢记“活”字诀,才能在人物的动作描写中游刃有余。

要点三:融合成文,修好“融”字诀。

有时为了更鲜明地描绘主人公的形象,在一个语段中不会仅只出现人物的动作描写,还会有其他的描写,如人物的外貌、心理、周边的环境等。如何把动作描写与其他描写相融成文呢?如教师出示一段穿鞋带的动作描写,让学生猜一猜他分别在下面的括号里加了哪三句话:

我使劲一扭,鞋绳竟然瘫软在洞壁口了,( )我屏住呼吸,握紧鞋带的头,使劲地往里乜, (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的手依旧不听使唤地都抖动。( )我真想找个地洞钻进去呀!

——《穿鞋带》

生:第一处,我猜想他会加自己的语言,写自己着急的话。

生:第二处,我会加人物的动作。

师:这么多动作了,还写动作?

生:我觉得第二处可以加自己的心理活动。

师:那他会想什么呢?

生:他会想,要加油,千万不要放弃。

教师在学生充分讨论后出示前两处的添加:我使劲一扭,鞋绳竟然瘫软在洞壁口了,(我着急地喊:“哎哟,我说鞋带朋友,你能不能帮我一下啊? ”)我屏住呼吸,握紧鞋带的头,使劲地往里乜, (我在心里祈祷:千万要穿进去呀,穿进去就胜利了。)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的手依旧不听使唤地都抖动。( )我真想找个地洞钻进去呀!再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再猜猜第三处小作者会加什么呢?

生:我觉得,他会想,这次会成功吗?

师:还是写“想法”啊。小作者不愿意落入俗套,重复写心理活动哦!

生:我觉得他会写周边同学的反应。

师:这又是一个思路,写周边的环境。我们来看看他最后的修改结果:

我使劲一扭,鞋绳竟然瘫软在洞壁口了,(我着急地喊:“哎哟,我说鞋带朋友,你能不能帮我一下啊? ”)我屏住呼吸,握紧鞋带的头,使劲地往里乜, (我在心里祈祷:千万要穿进去呀,穿进去就胜利了。)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的手依旧不听使唤地都抖动。(“哎呀!你好菜!”小李快编织好了半张“网”,那气定神闲的样子真是太讨厌。“嘻嘻!”小路咧开掉了门牙的大嘴,随声附和:“菜鸟!菜鸟”,我觉得周围的同学的目光都看向我。)我真想找个地洞钻进去呀!

写作是有规律的,在连续的动作中加上一些“细节”,画面感会更强!通过这样一步一步地引领,修好动作描写与其他描写相融的秘诀也是指日可待的。

另外,建立和完善人物动作描写素材库,积累阅读中遇到的动作词语和句段,是写作时达成“准、活、融 ”境界的源头活水。素材库积累到一定程度后,要及时进行归类梳理,因动作总是和一定身体部位关联,可以按照层层细分身体部位并关联相应动作的思路,来分门别类梳理词语,如第一层把身体部位分为“头部、躯干、四肢”,第二层再细分上述部位,如把“头部”分成“眼、嘴、鼻、眉毛”等,这样所有的动词就很容易归置有序。为了动词等积累和使用更有章可循,积累动词的角度尽量明确单一,如动作有施动(主动)和受动(被动)的区别,尽量从主动的角度来积累,如手摸鼻子,算手的动作,不算鼻子的动作。还可以根据动作强度、感情色彩、雅俗等具体情况做一些脚注(具体见下文附表括号内文字)。动词词组、动作描写的精彩语段也应该进行归类积累,归类的标准学生可凭自己的喜好和理解进行

附表1:头部动词素材库

身体部位

关于动作词语




头部

眼睛

瞟、 瞪、 睁、瞅、瞥、瞄

乜斜、打量、仰望、俯视、鸟瞰

东张西望、目不斜视、目不转睛、怒目圆睁、极目远望……


嘴巴


发声类

吟、斥、责、吼(强度大)、赞(雅)、论、夸(俗)、辩、曰(文言词)

议论、声明、谈论、畅谈、商讨、诅咒、申诉、唠嗑(方言词)

振振有词、窃窃私语、侃侃而谈、唇枪舌剑、大放厥词(贬义)……


饮食类

喝、吃、啃、咬、嚼、吞、咽、吸、舔、吐

咀嚼、吞咽、品味、品尝、吸吮、撕咬、舔舐、呕吐

狼吞虎咽、生吞活剥、细嚼慢咽、浅尝辄止、浅斟低酌……

其他类

努、撇、吻、屏住(动作定势)呼吸……

鼻子

闻、嗅、吸、扇、哼哼、喷嚏、抽动……

眉毛

扬、竖、皱、锁、舒展、耷拉……

附表2:动作语段素材库

动作描写类型

具体描写内容

学习体会


连动

白求恩仍然镇定地站在手术台旁。他接过助手递过来的镊子,敏捷地从伤员的腹腔里取出一块弹片,丢在盘子里。

——《手术台就是阵地》

一连串的动词如电影特写镜头一般,一个沉着镇定的白求恩大夫栩栩如生地“站”了起来。


互动

我吓得脚也软了,更跑不快。这时,带头的那只老雄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嘎嘎,它赶上了我,嘎嘎,它张开嘴,一口就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牛和鹅》

“我”一句,鹅一句,“我”的动作是随着鹅的动作变化的,两者交织在一起写,更突出了“我”惶恐的心情。和《武松打虎》中武松和老虎的搏斗场面异曲同工。


群动

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草原》

马是群马,人是众人,“群马疾驰、襟飘带舞、欢呼、飞驰”,群体的动作营造了热闹的氛围,展现了草原人民的热情和好客。

高尔基认为,写人物要多动作少说话。因此,在日常学习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在习作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准确捕捉人物的动作,把人物写活,用好“准、活、融 ”三字诀,努力去达成人物动作描写的高级境界。


参考文献:

①(黑格尔《美学》第1卷,第278页,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②(黄建春《福楼拜式的训练》,期刊《山花》1979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