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尚原规划咨询有限公司, 安徽 合肥 230000
摘要:新时代乡村振兴规划是空间规划体系下的一种详细规划,也是乡村振兴规划发展的决策因素。基于此,本文对基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乡村规划进行研究,阐述了乡村体系规划及乡村规划原则,提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完善乡村体系规划的建议,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乡村规划
1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与乡村空间关系解读
1.1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乡村规划
规划的本意即是对未来发展目标、方向和内容的预测和指导,乡、村庄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乡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措施”。其法理依据是《城乡规划法》中的“乡规划”和“村庄规划”两个概念,它们属于县级政府及以下层面的规划,同时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具有“确定应当制定乡规划、村庄规划的区域”的权力。本文按照学术惯例将“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统称为乡村规划。我国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旨在构建“五级三类”的总体框架,其中“五级”对应我国行政管理体系,即全国、省、市、县和乡镇五个级别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三类”包括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国家层面的国土空间规划为战略性规划,省级层面的国土空间规划为协调性规划,市、县级以下的国土空间规划为实施性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乡村规划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县(乡)国土总体规划阶段,结合土地用途管制,对城镇开发边界外的乡村区域进行宏观管控和引导,统筹县域层面的村庄布局;二是在详细规划阶段,以一个或几个行政村为单位编制的村庄规划,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和乡村建设规划的“多规合一”的实用性规划。因此,乡村规划强调规划的可操作性,要求规划能够结合实际并有效实施,处于整个规划体系的终端,并非系统的全盘规划,而是以实际问题和需求为导向的弹性规划。
2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完善乡村体系规划的建议
2.1 以促进村庄四项基本功能发展为目的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国家建设更加注重生态节能的特点,与民生紧密结合,兼顾工业、基本生活、自然和精神文明的特点。① 工业发展要注重农业建设的基础,坚持不滥用耕地。土地资源是中国14亿人民生存的重要保障,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此外,农业发展要与时俱进,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有效控制成本,为农民提供更大的利益;② 在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时,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为当地居民和赞助商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严格按照土地使用效益要求使用土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③ 自然环境保护需要持续进行。世界任何范围的生态环境保护都应注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持续稳定发展。目前,自然环境管理已成为我国国土资源利用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编制模式来看,在不影响土地资源各种用途的基础上,本着节能环保的基本原则,切实保护林业、建筑、农田等行业的用地需求,充分发挥资源的重要作用。在土地空间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土地需求,选择适当的规划和管理方法,更好地发挥资源的重要价值;④ 要注意保护地方文化产业。村俗民情是重要的文化资源,尤其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体现。村庄建设不能盲目照搬城市建设模式,而是要保留原有特色,传承中国历史文化。目前,许多地区盲目模仿,违背了国家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理念。因此,新时期农村发展建设应坚持土地空间规划的指导思想,保护地方产业和文化。
2.2 乡村公共空间重构
土地空间规划的最终目标是更好地促进社会发展,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因此,空间的利用应该基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基于此的农村发展规划应注意合理利用现有空间,强化社会治理效果。由于各地区政策认识的偏差,村庄已经适应了自身的结构布局,难以完全改变原有的空间规划模式。空间规划是区域发展和管理的重要手段。在中国古代,采用了宗教管理思想。虽然它不是一个正式的管理系统,但它已经被当地人认可并继续流传下来。地方管理者大多通过意识形态控制来规范村民的行为,这也是传统文化的典范,体现了管理者的权威。共享资源的规划是基于社会结构的划分和人类文明发展的需要,以维持社会的稳定运行。通过对农村空间的规划,实现内部生产的稳定运行,满足当地居民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的和谐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体制的改革,农村公共空间的发展也发生了各种变化,主要体现在政治方面,赋予地方政府足够的权利,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恢复空间功能。在市场环境的变化中,农村原有的有机能源遭到破坏。在国家政策的调控下,现代新农村空间规划得以重构。从现阶段农村公共空间的发展来看,公共空间已经失去了应有的作用,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此外,借助外部资源满足公共空间的建设需求,缺乏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因此,为了充分发挥空间的作用,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公共资源的作用:① 充分调动农村群众的作用,共同完成空间规划和建设,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在群众的监督和参与下共同完成;② 丰富村民生活,为村民创造舒适的活动空间。使每一位村民都能通过空间弘扬乡村文化,增强当地人的凝聚力,保持区域产业的和谐发展。
2.3 建立乡村发展综合评价体系
乡村发展规划的主要作用如下:首先,在国家土地空间发展规划指导下,保持当地原有文化特色。其次,认真剖析乡村发展中的各项基本指标,及时找出偏离原有方向的安全隐患。再次,认真记录乡村历史变迁内容,为后续发展指明方向。最后,形成一套完整的土地资源发展储备资料,是我国国土资源规划的有力补充。当前的乡村发展规划中涵盖内容广泛,其中包括市政基础设施、交通行业发展、地理位置信息、当地居住人口数量、地方产业、经济水平、配套设施、人员储备等多种资源,可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价值,为环境性能评价和国家应用评价工作提供重要参考信息。上述评价机制在乡村发展中通常具备双重功能:其中基础性作用主要体现资源评价的作用,直接予以展示气候基本情况和居住条件等;非基础性作用,主要包括乡村的总体发展方向和环境发展趋势,进一步反映乡村的发展变化、乡村建设中的目标以及潜在安全隐患,如完善防范体系,乡村开发潜能和真实模拟等。此外,在双评价管理机制下,可对其运行现状和发展策略展开深入分析,针对评价体系和乡村文化建设、评价体系和乡村经济发展、评价体系和地当地产业保护措施等展开分析。乡村规划中的双评价机制,是本土发展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各种类型的乡村产业发展的统一模式。要做好乡村的发展历史的整理以及发展中发现问题的反馈和管理,首先根据建设需求,将本土空间分类管理,根据侧重点的不同分为三种类型。随后结合实际建立与生态发展有着密切关联的资源保护,地区发展建设,耕地保护、作物产量、乡村历史文化传承、集体活动推进等等多种评价机制,及时关注乡村各项发展措施的表现,并做出相应反馈。各项发展目标的制定要科学合理、客观真实,随时关注乡村发展情况,并定期反馈,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正确解决措施。
3 结语
总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乡村振兴的规划模式应符合乡村振兴的一般原则,并在“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倡导下,将此发展模式落实到乡村群众的实际生产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此间,乡村振兴规划工作者应将乡村振兴规划精细化、精准化,将乡村群众的实际诉求与乡村振兴规划的内容和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做好乡村振兴土地治理工作、资源整合工作、单一乡村振兴精细化工作和多乡村联合规划治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杨秋惠,顾守柏.新时代改革背景下乡村地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J].上海国土资源,2020,41(03):6-11+38.
[2]何文茜.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乡村振兴规划初探[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14):38-39.
[3]汪素平.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乡村振兴规划编制方法探索[J].城市住宅,2020,27(06):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