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服务协调中心, 山东东营 257000
摘要:党建引领企业治理是一个比较新颖的政策工具,意在推动党的自身建设和基层企业治理的同步提质增效,巩固基层党组织作为基层企业治理领导主体的地位和功能。本文围绕党建引领企业治理制定了不同的规划方案,呈现丰富多样的治理形态。党建引领企业治理的多元探索不仅表明基层企业治理具有极大的创新空间,也彰显了党建引领企业治理不同的目标取向。
关键词:党建引领;企业治理;融合发展
一、党建引领与企业治理融合发展的脉络传承
(一)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与强化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执政根基,强化与巩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关乎党的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基层党组织作为基层企业治理的领导主体,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其引领其他主体参与基层企业治理的前提。自“党建引领企业治理”命题提出后,各地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党建引领企业治理提供强有力的领导主体。新一轮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重点在于延长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和优化区域化党建格局,如健全完善“党委-企业党组织-网格党支部”组织架构,逐步形成企业党工委领导下的企业干部驻企业、企业干部包网格、党小组长负责现场、党员中心户负责基层现场的层层负责的工作机制,促进基层党组织在企业治理中的纵向覆盖。企业党工委和企业党组织统一调配、集约利用区域内党建资源和公共服务资源,动员驻区单位和在职党员参与基层企业治理,初步形成了组织联建、党组织设置区域化,党员联管、教育管理一体化,服务联动、服务职工企业化,促进基层党组织在企业治理中的横向延伸。
(二)基层党组织企业动员整合能力提升
通过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凝聚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动员整合民众的能力,借助党内监督场景、党员为民服务场景和基层党委组织动员职工的场景不断强化党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党的组织力。推进新兴领域党建工作覆盖,建立基层对、企业组织等主体的党建标准和制度。创新党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不断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结合企业资源禀赋,开展“党建+现场”“党建+基层”等形式多样的党建活动,不断提升党的基层组织动员、组织、整合人民职工与广大党员及企业组织等各种主体以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力量。
(三)基层党建与基层企业治理深度融合
加强和改进企业、企业党组织对企业各类主体和各项工作的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在制度规则层面,完善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制度,探索加强基层党建引领企业治理的路径,完善党建引领的企业参与机制,找准党建与基层企业治理的契合点。通过营造党建引领职工自治、党建引领民主协商和党建引领群团参与等可视化场景,消解党建与企业治理脱节现象,在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下实现企业业主委员会、企业民主、基层党组织、企业职工等多元主体有序参与基层企业治理。加强党建与基层企业治理的深度融合,加速推进党领导下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企业治理格局的建设步伐。
党建引领企业治理的实践
加强服务型企业党组织建设,着力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服务职工、服务党员。通过党员意愿表达机制和党内关怀机制,实现党性与对人的关怀之平衡。一是建立党员意愿表达机制。党员是党的活动主体,党组织应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在强化党组织集中统一的同时,也要强调必要的民主。基层党组织依托“365党建工作平台”鼓励和引导党员表达个人意愿,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拓宽党员意愿表达渠道,转变以往行政命令强制党员行动的工作方式,允许党员选择符合个人意愿、发挥个人特长的工作或岗位,更好地服务职工职工。二是加强对党员的生活关怀。党内生活关怀机制能够增加党员的归属感和使命感,调动党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新时代新担当的党员队伍,既要严管,又要厚爱,既要约束,又要激励。基层党组织是党员之家,基层党组织给予的生活关怀就是家的关怀。企业党支部借助党员直通车等平台采取走访慰问、心理咨询、“亲情陪聊”等方式,对特殊党员提供帮扶和慰藉服务。
通过基层党建引领职工互助和企业志愿服务填补党建与企业治理的鸿沟。一是增强老党员互助能力。通过支部党日活动等多种形式增强老党员在纠纷调解、健康养老、教育培训、文体娱乐等方面的互助能力。二是党员互助带动职工互助。通过增强党员的互助意识,培养党员的互助能力,建立党员服务企业、服务职工的互助机制,为企业深入开展多种志愿活动服务。借助“红色引擎工程”的契机,强化红色阵地,引导党员争当红色头雁,通过党员和职工互动、党员志愿服务队与企业社会组织互联、互补,助力红色企业服务、红色文化宣传、职工互助、志愿服务等领域,实现基层党建与职工自治有效衔接。
培育共同行动和民主协商的企业精神,建立党员和职工,党员志愿服务队和企业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机制。职工自治是企业建构企业治理体系的关键一环。把党员和职工共同行动从愿景带向现实,构建了行动载体、行动路径、行动平台等支撑系统。一是构建“党员带头、领导引导、职工参与”的行动体系,企业工作者依托企业党组织和职工委员会,在党员认领“微心愿”和“微服务”的过程中,引导党员和职工的互动交流,把党员和职工组织起来,培育企业社会组织,奠定共同行动的载体。二是加强企业民主协商。在企业治理的实践场域,职工自发行动和党员单独行动迈向共同行动的主要因素是参与主体的广泛协商。注重在“四民工作法”的基础上组织党员带领身边职工参与企业公共协商,形成“党建引领、职工协商、多方参与、共治共享”的思路,通过搭建协商平台,畅通协商渠道,拓展协商内容,丰富协商形式,规范协商流程,扩大协商共识,推动企业民主协商迈向新台阶,为企业治理增添活力。三是搭建行动平台,加强党内结对帮扶引领企业结对帮扶工作。实施“小举动,暖人心”工程,积极开展企业单位年轻党员与退休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的结对帮扶工作,完善帮扶措施,落实帮扶责任,以形成示范效应,带动企业开展对空巢、独居等生活有困难职工的结对帮扶活动。
基层党组织的权力、责任和能力处于动态平衡是其有效发挥作用的基础条件,党委通过向基层党组织的授权和赋权,逐步优化了权责能匹配机制。一是建构基层党组织权责对等机制。基层党组织的责任主要体现为引领和服务,基层党建的主要目的也在于此。受政策环境等因素的限制,基层党组织可能陷入行政泥潭,阻碍其履行相关责任。在推进企业减负增效的基础上,减轻基层党组织任务,引导各级党组织切实承担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事项,不能将自身工作和责任下派或转移给基层党组织,对于确实需要基层党组织协助的事项,需要规范协助程序,加强业务指导。二是建立基层党组织责任与能力匹配机制。基层党组织引领责任与能力不匹配,不仅与行政羁绊有关,还与自身引领能力弱有关,加强基层党的引领能力建设尤为关键。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层党建引领企业治理构筑了在治理结构性、制度性和功能性等层面的复合治理的特征。基层党组织不仅引领企业治理,也是企业治理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基层党建创新既为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有效机制,也能够充分发挥治理基层社会的效能。
参考文献:
[1]许亚敏,原珂.“三社”联动机制建设与协同治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2]卢爱国,黄海波.近来年城市区域化党建研究评述[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