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信息化在防汛抗旱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3
/ 2

水利信息化在防汛抗旱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覃朝东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广东广州 510610

要:随着水利行业的迅速发展,信息化建设力度也逐渐加大,防汛抗旱工作的需要准确有效的信息资源,保障地区及人民安全。结合目前水利信息化在防汛抗旱工作中的必要性以及其应用过程中存在的覆盖范围小、软硬件投入少、管理系统化程度弱等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建立防汛抗旱信息资源的标准及规范、加强大数据及云计算软硬件的投入等几点对策措施,确保防汛抗旱工作顺利实施。

关键词:水利信息化;防汛抗旱;应用分析

引 言

近几年来,全球的气候性变化相对较大,在洪水季节,我国遇到的汛情也相对比较猛烈,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影响,面对非常严峻的形势,我国必须加大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收集旱情,雨情险情等重要的信息,为防汛抗旱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信息化技术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但是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信息交流不及时沟通共享不及时,信息孤岛等问题。为防汛抗旱工作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应加大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引进,力度全面升级信息系统,真正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为防汛抗旱工作提供可靠保障,因此在本文中就针对防汛抗旱工作中水利信息化的应用进行探讨和分析。

  1. 水利信息化在防洪抗旱工程中的重要性

1.1有利于提高灾害预警能力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特别是旱情和洪涝灾害频繁。由于年久失修,一些地区江河流域防洪抗旱体系不够完善,特别是一些中小河流的防洪标准较低,病险堤防、涵闸和水库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普遍存在防汛抗旱防治能力有限的情况。而水利信息是防汛抗旱决策的科学依据,水利信息系统的建立,对提高水情、旱情和灾情信息采集和传递的时效性、准确性至关重要,迫切需要信息化条件下的防洪抗旱信息的收集和处理,为水资源调度、合理使用以及保护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支持。

1.2提升人们应对灾害的能力

目前,防汛抗旱工作中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需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治理思路,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防汛能力。首先,需要加大信息化技术的覆盖力度,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水利工程防汛抗旱的能力。第二,加大信息化技术的使用力度,全面收集各种洪涝灾害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专业化的对比分析,这样就能够有效应对险情,找到合理的治理措施,还能够为人们的转移争取更多的时间降低损失的产生。第三,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还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保证工程建设的安全性,特别是出现洪水和干旱灾害时,能够为人们提供有效的指导,在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下,水利工程能够有效提高各方面的应对能力,而且还能够促进水利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1. 防汛抗旱信息化应用的现状

2.1信息覆盖面范围有待扩大

根据了解,目前在水利部门只是形成了初级的网络覆盖,在信息的传输工作中需要对信息技术的依靠性没有得到较好的提升。在汛期,对河流实时流量情况、能够容纳水流量的大小等问题,当前所具有的信息技术难以做到全方位情况的监测,从而使得工作人员难以有效评估,不利于人们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从而增加了人们面对洪水灾害的危险性,因此需要实现有效性地控制以及预防灾害所带来的损失,需要扩大网络信息的覆盖面,而实际的情况是信息技术仍然难以满足当前的防汛抗旱需求。

2.2基础设施较差,对信息处理能力不够

在防汛抗旱中,离不开对信息的采集以及分析,这其中就包括对汛期河道水位的监测、雨水信息评估、汛情旱情的监测以及抗灾物资需求的分析等,这些多样化数据的需求,在目前所具备的信息处理能力中还难以做到有效分析,从而使得应对灾情时难以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除此之外,在信息采集方面的配套设施也需要进一步地提升,当前已具有的信息化能力难以做到有效地处理这些信息的能力,主要表现在应对防汛的前期工作中,由于缺乏比较全面的数据信息分析,这使得应对洪水灾害的能力受到极大的制约。

2.3缺乏对专业数据库信息的建设与应用

由于当前发生洪涝灾害比较频繁,对每次所发生的灾情没有有效地将相关的信息加以收集、统计以及分析,并为之建立数据库,由此使得水利工程在应对灾害方面没有发挥积极的作用,从而使得人们在灾难面前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或者是盲目的采取应对方案,这不仅没有达到应对灾害的目的,而且还大量地浪费了资源。此外,对水利资料的收集,抢险知识以及水利工程的收集与整理还做得不够,使得在应对河流或者水库等在汛期所发生的各种问题,如科学的评估水库的蓄水能力、河流的流量等缺乏预见性,从而使得应对灾害能力大大削弱。

  1. 防汛抗旱中水利信息化的应用措施

3.1国家防汛抗旱工作指挥系统建设

自2003年6月份发改委批转《国家防汛抗旱工作指挥系统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后,2005年我国已经进入防汛抗旱工作的全面建设中,并对其信息采集系统、应急指挥系统以及视频监控系统进行了改进工作。除此以外,工作人员也从传统的工作思想中摆脱出来,从部分防洪抗旱到全面工作过度,不但保证了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性,还使得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了保障。

3.2建立防汛抗旱信息资源的标准及规范

水利部门在进行防汛抗旱工作中,相关的基础信息内容非常的复杂,而且历史方面的数据信息量很大,所以要求以水利大数据为中心,建立标准化的管理制度,明确各种技术的要求,建立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人员管理以及数据资源的框架,还可以根据我国水利建设的标准,结合不同地区的建设需求,对相应的规范标准进行完善和更新,确保标准的制定具备可扩展性,能够为后续系统的升级和技术的应用提前预留好空间。使用更加标准性的规范,需要以水利资源为基础,对各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切实提高系统的建设效率,还可以根据水利信息数据标准体系完善编码以及信息的分类,做好数据交换、空间资源中心、管理应用服务等各项规范的建设工作,确保信息管理系统的标准运行。

3.3加强大数据及云计算软硬件的投入

大数据技术是通过分布式构架分析并处理数据,能够满足大量、多样、高速等水利信息及防汛抗旱工作需求,面对防汛抗旱相关基础海量数据,视频、图片、文档等多种数据类型,对我国水文、气象、水流、地质灾害、经济信息等众多数据进行汇总,精准为防汛抗旱相关工作提供具有利用价值的信息资源,保障防汛抗旱工作管理体系不断完善。通过云计算对河流水循环、天气变化等进行模拟与测,运用其超强的计算能力提高防汛抗旱效率,实现数据管理与交换,灵活进行自动化管理及应用基础设施,合理配置资源。通过两者的有机结合,以物联网带动大数据进一步发展,提高防汛抗旱工作的预警能力、应急能力,防汛抗旱工作信息各部门每日进行数据收集并及时上传,实现信息及数据的共享,经过合理的汇总及分析相关部门能够得到准确的基础信息,为科学进行防汛、防旱工作提供可靠保障。政府需对水利信息化建设加大投入,提高其在防汛抗旱工作中的应用,满足在技术性、时效性要求较高的防汛抗旱工作需求,构建科学合理的应用系统,加强硬件及网络的基础设施投入,推动防汛抗旱工作效率有效提升。

3.4完善水利信息化在防汛抗旱工作中的系统性

水利信息管理中包含了水资源管理系统和防汛抗旱指挥管理系统,系统内数据库、信息查询及决策支持较为完善,在此基础上构建标准化防汛抗旱工作指挥管理系统,提升技术标准及防洪抗旱技术的处理能力。注重历史信息的收集及实施信息的采集,尤其是中小河流、山洪灾害非工程防治项目,对重点地区及时期采取较为集中等方式,保障汛期过程中信息的准确、全面收集,实现及时预测与分析,积极采取相应防灾、抗灾动作,保障人民财产安全。注重采用顶层设计统一规划建设,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针对采集点的不断增多,相关数据也随之增多并挖掘潜能充分利用,结合具体降水量、土壤含水量、河流流量等众多信息进行预测,为防汛抗旱工作提供准确信息。防汛抗旱指挥管理系统化程度的有效提升,能够实现统筹安排并运行,为各个部门庞大业务量进行整合,实现信息互通,降低重复内容,加大覆盖面积,满足现实防汛抗旱工作整体需求。

3.5建设具有专业信息技术的人才队伍

水利部门进行防汛抗旱工作时,使用信息化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除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以外,还应该加大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才能够切实提高防汛工作中各种灾害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及时找到有效的应对措施,尽量减少水旱灾害对人们产生的影响。首先,需要对现有的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针对不同的岗位对信息技术的应用状况制定相应的培训方案,这样就能够有效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水平。第二,积极引进优秀的信息化人才,在保证公平公正的原则下扩大人才的引进力度,以此来补充水利部门对于信息化人才的需求,这样就能够促进水利部门在信息化建设中的有效性,而且还能够妥善应对防汛抗旱工作,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指导作用,有计划有目的的展开防汛工作。第三,可以根据水利部门的实际状况,建立有效的人才考核机制,使用这样的方式就能够进一步促使工作人员在自身的岗位中积极探索新的路径,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此外,水利部门还可以与各大高校、IT企业、科研单位进行有效的合作,进一步促进水利部门的信息化技术应用力度。

  1.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信息化已经被引用到了各行各业,在水利系统中加入信息化也成为了必然趋势。但是我国的水利信息化在建设时并不十分完善,信息化系统设备的不足、管理模式的僵硬以及行业标准的不统一都给防汛抗旱工作中水利信息化的应用带来非常大的影响。通过加大投入、规范标准以及改善管理制度可以有效提升防汛抗旱工作的预警和防治能力,从而保证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 水利信息化在防汛抗旱工作中的应用[J].汪志雄.时代农机.2019(11)

  2. 浅谈水利工程建设中水利防汛信息技术的应用[J].张风在.中国设备工程.2021(18)

  3. 辽宁省防汛抗旱水利信息化提升工程建设研究[J].朱菲.水利发展研究.2019(04)

  4. 水利信息化在防汛抗旱工作中的应用分析[J].米玛桑珠,张文.陕西水利.2019(03)

  5. 新形势下北京市防汛抗旱及水旱灾害防御信息化建设思考[J].王毅,刘洪伟,霍风霖.中国防汛抗旱.2019(03)

  6. “互联网+”背景下我国防汛抗旱信息化的发展方向[J].万海斌,杨昆,杨名亮.中国防汛抗旱.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