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声唱法女高音“换声点”及其训练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3
/ 5

美声唱法女高音“换声点”及其训练方法

赵娜

重庆文理学院音乐学院 邮编402160

摘要:女高音作为美声唱法中重要的声部,在演唱中起到较大的作用,所以,应重视对美声唱法女高音的训练,提升演唱效果。而美声唱法中女高音“换音点”是不同音区的衔接点,有效掌握“换音点”可以保证美声唱法中不同音区的音色统一且连贯。实际上,很多女高音学习者对换音点的掌握不足,导致演唱时不够流畅。因此,本文对美声唱法女高音“换音点”及其训练方法研究,提出有效可以提高女高音换音点正确处理的方法,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美声唱法;女高音换音点、训练方法

引言

我国声乐艺术受美声唱法的影响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大众审美水平在近年来逐步增强,越来越多的人们喜爱美声唱法。美声唱法需要经过正规专业发声技巧训练,基于良好的气息合理利用声音的共鸣,使得美声唱法演绎出来的声音通畅、圆润、自如。如何正确了解“换音点”以及借助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更好的过渡换音点是美声唱法中必须遵循的原则。因此,美声唱法女高音“换音点”训练方法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对提高女高音演唱技巧有重要作用,确保女高音演唱的音色流程。

一、“换声点”概念

一般,高声区和中低声区之间的部分,也称之为换声区或过渡音,也就是演唱者根据演唱需求从一个声区连贯的、没有任何痕迹的进入到另一个声区。每个人都会存在换声的现象,在没有经过声区发音技巧训练的人很容易在不同声区转换时,出现转换困难的问题。虽然有一些人在没有经过专业的换声训练也可以流畅地演唱到高声区,但这些人唱到高音区主要是通过调整自己的喉咙变化实现,这种方法大部分人是无法实现的。所以,需要更好的掌握换声区转换的技巧,可以提高演唱技巧,让整个歌唱过程流畅自然,达到较高的水平。

二、美声唱法中女高音声部的特点以及音区划分

(一)女高音声部的特点

根据声部色彩以及音域的特点对美声唱法进行划分可以分为四种类别,即男高音、男中音、次女高音和女中音。其中次女高音声部色彩通常呈现出鲜艳和柔美的特性,给为观众以一种轻柔、甜美感受,像是大乐队的小提琴一般,既明快有优美。同时,女高音的声音线条也呈现柔美和连贯的特征,而只是在低声区域就相对地比较柔弱。此外,可以根据歌手的声音特点作出更细致的分类,也只要有抒情女高音、花腔女高音和戏剧女高音三个类别。在其中,音色更加悠扬而诗情画意这也正是抒情女高音的主要特点,通常在歌剧中感情丰富而且温柔的女性会通过这类女高音来体现。声色有力嗓音浑厚的为戏剧女高音,而花腔女高音通常会将女性的活泼生动体现出来,适合演唱速度快、轻以及跳动幅度达的作品。相比之下,高音部在低音域中容易失去音色,由于假音地运用过多,所以忽视了低音区域的重要功能的运用,不能很好地利用胸腔形成共鸣。女高音的训练和歌曲的难点是,将声音从高到低转换时顺利进入胸腔,引起共鸣的方法[1]

(二)美声唱法中女高音声部的音区划分

女高音的声部可以划分为高音区、中音区以及低音区,而且这三个音区可以相互转换。女高音演唱者在演唱低音区时,这时的声音在音色方面比较接近于正常说话的声音,也就是说,发生主要使用胸腔产生共鸣,这种声音结实且平和。在演唱中声区的时候,女高音演唱期间会加入一定比例的假声,构成混声区,通常会根据音高的变化对假声和真声的比例进行调整,假如音高提高,那么假声的比例会随之增加,如果音高降低,假声的比例也会随之减少,声音会呈现出舒缓、连贯的特点。女高音演唱高音区时,基本是以假声为主,这时是通过头腔共鸣的方式发出的声音,使得音色呈现出优美且明亮,这个音区完全将女高音的特点和魅力体现出来。虽然女高音这三类声区各有特色,但是在音色方面三个声区是需要统一的,这就是女高音“声区统一”的原则,所以,女高音在歌唱过程中低声区域一定不要简单的运用了自己原有的声音,中高音区也要避免全部都是假音,同时在这首歌曲演唱中气息与腔体之间的和谐搭配也要始终注意,保持音色立起来,在过渡的时间听不出一声区的变换,而是非常自由地进入了另一片区域,所以声音基本不会太大改变。这不但要求艺术气息很好地予以支撑,而且要求对演唱技法的合理运用。

三、美声唱法中女高音“换声点”产生的原因

女高音在通过美声唱法进行演绎歌曲期间经常会出现真声和假声使用混乱的情况,或者是中音区使用真声进入高音区忽然变为假声,导致中声区到高声区之间总是不顺畅,主要就是因为女高音没有正确认识“换声点”的技巧没有掌握造成的。

第一,女高音应承认“换音点”的存在。通常是否出现“换音点”是由高音演唱人员决定的,应该“换声点”仔细观察和聆听,但要避免出现过度的问题,需要尽量降低女高音学习者对“换音点”的恐惧心理,让学习者可以自然而然地经过换声点。由于“换音点”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女高音学习者和演唱者需要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换音点”,之后在具有针对性地训练,从而提高自身经过“换音点”的能力,提高演唱的流畅性。因此,在解决“换音点”问题时,要从实际出发,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解决它的前提,必须先深入认识其含义

[2]

第二,从心理方面来分析“换声点”产生的原因。演唱女高音的人员在没有受过专业女高音发生和度过“换声点”的训练时,通常在歌唱中都会产生真声音和假嗓音二类声音,其中由声带的全幅颤动所形成的声音为真上瘾,而通过声带边缘所形成的声音则为假嗓音这两类声音都是由气息撞击声音带而形成的,不同之处是会在声带的不同地方进行共振。在演唱时为了使音色力量统一起来,就必须把二个音色力量之间加以较好的力量连接。假如未能很好的连接的话,如果一瞬间没有有效地调节共鸣量,就会产生虚弱撕裂或者中断的声音。一般人在靠近高音极限音符和靠近音量变化大的音符上,很易发生破音现象。从心理生理学方面考虑,因为不同人的反对声音要求也各不相同,因此,“换声点”的部位也会有相应的移动。由低音到高音音阶逐渐上升的话,由于各声带的颤动幅度、频率、共鸣的比例、气压的大小、真伪的声音的比例不同,实际上以间接的意识指挥着人体。因此,声区的统一问题中包含了正确的歌曲的间接意识。非常出名声乐教育家沈湘说:女声通常会有两个“换声点”,假如学习者在共鸣与呼吸方面掌握得比较好,就不存在“换声点”问题,也不要特别的去做“换声点”。女高音学习者进行“换音点”训练主就是掌握怎样消除“换声点”,使得演唱的声音不论是上升或是下降,以及在不同声区来回转换会非常轻松,这样才能使得女高音的特点和演唱技巧完全展现。

第三,真声和假声衔接不顺畅。女高音演唱技巧中比较难掌握的就是真假音之间的转换,很多女高音学习者都会在真声和假声变化过程中出现问题。比如,一些女高音学习者使用的真声过多致使真声和假声之间的衔接非常明显,甚至会发生卡壳的情况。同时真声过多地使用造成音色难以一致声区得不到统一,使得演唱的整体效果较差。然而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有以下方面,在训练女高音发声技巧时,一些学习者在中声区技巧训练中没有全面了解与掌握,而且没有再“换声点”之前进行合理的过渡技巧训练,导致女高音演唱出来的真声非常真,假声更假。一些刚刚开始学习女高音的学者将发声训练最为关键训练内容,对唱出声非常重视故而导致真声使用过度。为了避免这些问题不断出现,学习人员应采用系统的长期的训练,从而形成稳定的中音区,使得学习者的混声感得到初步发展,这样可以促进“换声点”更好的与高声区进行有效衔接[3]

第四,在歌唱到一定音调时,声轨的振幅已经做了调节但其他发音器官却没有很好的调节。上、下颌的开合不能被调节适度;相应共鸣的声道不能充分开放;和声音相关的喉部肌肉不能进行全新的配合动作,导致了声带颤动而与共振脱节,于是听到的声音就忽然显得更纤细了。而这样的声音就是还没有进行过共鸣扩大、润色、增强的声音。

四、美声唱法女高音“换声点”训练方法

(一)消除心理障碍准确完成换声区转换

在女高音演唱技巧学习期间,很多学习者难以掌握“换声点”,常常会出现声区变换不准确等问题,从而引发很多学习者心理恐惧,使得其在进行声区转换时就会可以寻找“换声点”,再加上紧张往往会使得学习者在过渡“换声点”时出现问题,基于此,许多女高音学习者在学习“换声点”经过技巧时出现敷衍以及懈怠等学习态度,这种问题需要学习者自己克服心理障碍,认真学习女高音技巧,实现灵活自如的不同声区。首先,教师应帮助学习者树立学习“换声点”的信心,而作为学生则要在意识方面进行良好的调整,在学习和演唱中应该将心态放轻松,要勇敢的进行演唱,不用总是担心唱出来的声音不好听。一旦在演唱中出现紧张心理就会造成整个喉咙紧绷,这样会影响发音效果和“换声点”过渡不通常。所以,“换声点”技巧教导人员需要引导学习者形成没有“换声点”意识,将教师所教授的所有音的发音方法和状态谨记,在演唱过程中准确把握发音就会自然而然的经过“换声点”完成不同声区的衔接。其次,教师在教学期间要采用正确的教学技巧娴熟地指导学习者,让女高音学习者更容易了解“换声点”的技巧以及逐渐掌握如何有效的度过“换声点”,提高学习者女高音演唱技巧和水平。

(二)加强女高音声区的训练

首先,采用低音叹唱的方式进行训练。对于美声唱法女高音来讲低音胸声区是比较明显的弱点,所以,应重视对女高音学习者开展方低音胸声区的训练,此声区范围在高音谱表中为下加一线CE。这是可以通过构建从上到下的畅通的前体通道,在有力的气息把控下演唱低音,也就所说的“低音叹唱”,利用叹气的感觉放松的歌唱。其次,通过中音高唱的方式开展训练。在美声唱法中中声区作用比较重要,然而对于女声来讲,中音比较弱,所以只有在演唱期间提高位置,才能实现中音的效果。女中声在高音谱中位于从第一间直到第五线为止,F时中音中最末尾的音,演唱者通常会在发出F音的同时将声音送出,演唱的状态是比较放松的,也就是常说的中音高唱[4]。最后,借助高音松唱的方式训练。相对于男高音而言,高音区应该是女高音的优势,所以,在训练过程中应保持放松的状态进行演唱,在气息支持稳定的情况下,会将高音声音放置于高位,放松下巴,使得演唱出来的声音非常轻松,而且具有穿透力。

(三)运用“提前换声”的方式进行训练

没有经过专业的女高音演唱技能训练的学习者,是无法将真声和假声没有任何痕迹的混合在一起,所以,在对学习者进行女高音技能最初的训练时,不应过于突出和强调真声和假声。如若一段音区真好处于高声区与中低声区交界的地方,需要对这段音区进行良好的把握,从而为今后女高音各方面声音训练奠定坚实的基础。首先,在实际训练时,可以采用“提前换声”这一方法,主要是将真声和假声混合在一起,并根据不同音域调整真假声的比例。具体训练是以U母音为主要训练内容,低声区进行演唱时可以参与大约30%左右的假声,之后随着音区越高假声的掺入比例会逐渐增加,在进入中声区时真声和假声的比例会达到各居一半,也就是各占50%。而在进入高声区时假声的比例会增加,约占据70%左右。假如女声在换声点以前不加入假声,会使得中声区的真声过多,声区一直上升就会出现声音破裂的情况,最终导致高声区与其他声区不同一。因此,女高音学习者在进行“换声点”训练期间,主要就是使用混声过渡,在所有元音中U母音发音是喉结位置最放下的一个元音,可以帮助学习者很好地将喉咙打开,以便于喉头放下,并且可以将打哈欠时的状态运用到U母音的训练中,以便于可以顺利过渡“换声点”[5]

其次,通过改变真假声比例的方式,加强共鸣腔体的转换。可以通过音区从上到下方法进行训练,先要找出高声区中共鸣色彩明亮且饱满的声音,之后在逐步向下调整半音调进行练习,直到出现换音点需要提醒学习者注意共鸣腔的转换,也就是应该要从头腔共鸣变为中声区的口咽腔共鸣,使得中声区不会出现虚弱的情况。然后在反向练习,从低声区向上练习发声,采用混合共鸣不断调整的方式,中声区训练时,从低逐步提高进行“换声点”训练发声时必须关注真假声的比例问题。比方说,女高音学习者在进行音阶练习时,基于喉头稳定与气息支持,体会高音的感觉,学习者可以试着将声音提升到f1,体会喉头在f1发声时要轻微下降的感觉,尽可能坚持舌根地位并且不可以僵硬,还要适度地将软腭提起,逐渐将假声少量的混入,这样就可以训练声带肌、环甲肌和环杓肌组的协调性与配合度。另外,声音到达91时,在继续进行上述训练以外,需要将真声一点点地减少,使得假声不断增加,从而可以顺利地通过b1C2的发声。再继续上到达b2e2时,发声者可以感到声音到达一个比较大圆形空间,而且空间的内壁由声音不断推动,整个头有向后向上顶的感觉,在唱换声区时音在肌肉上没有任何变化,运用好头腔共鸣[6]

(四)利用半声法进行训练

所谓的半声法就是学习者使用全声的一半音量进行光发声,这种演唱方法不仅是艺术性歌唱最基础的技能,在美声唱法中属于高级技巧。美声唱法女高音学习者通过半声唱法经过换声点,能够将喉咙肌肉放松,进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音量的提高是借助气息支撑实现,而并不是喉咙力量越大音量就越大。欧洲呻美声女高音教师们从十七世纪开始就已经对单音抑扬自如的训练非常重视,特别重视渐渐增强和渐渐减弱的训练换声点和相近音,女高音学习者能够在换声点抑扬自如的演唱,这时学习者想要进入高音区没有任何问题。一般,半音唱法会明确要求演唱者从强声逐步减弱直到变为轻声,在这个过程中气息支撑尤为重要,虽然可以感觉每个演唱者略微有一些不同,但基本上可以说是一致的。也就是,基于气息支撑,演唱者要用比正常音量的一半或是运用三分之一的音量进行歌唱,在经过长时间训练可以完全掌握这个技巧后在加大气压,提高声量。采用这种训练方式可以使得喉咙肌肉得到放松,有利于演唱者更好的经过“换声点”[7]

(五)“换声点”训练可以使用“软起音”开展

美声唱法的女高音学习期间,能够正确发声的基础就是正确地起音,所示,学习者正确掌握起音的技巧,这样才能促进声音更好的发展。所谓的起音就是人的发生器喉咙部声门由呼吸状态转变到发声状态,女高音学习者演唱期间在吸气后会出现一瞬间的停顿,从而吃了工程准备发声状态,最常见发声起音有软音、硬起音以及虚起音。对于刚刚开始学习女高音的人员来讲,使用最大的声音发声极易出现声带和喉咙僵硬的情况,这是因为此过程中喉头与生态在纯肌肉的操作下是被动挡气状态,进而使得正常的振动和调整功能无法正常地实现,这就是产生的音色往往比较直和尖,还会使得学习者形成不适当的习惯发生毛病。当女高音学习者在运用软起音进行发声的时候,由于发音者声带闭合与柔和气息都是在同一瞬间对冲击声带振动发声,且气息对撞击声带的力度平缓,与声门闭合的时机契合自然,所产生的音色更加圆润柔软、明亮舒适。因此使用适当的软起音,对换声区的自然过度有相当大的帮助。

(六)使用哼鸣练习形成声区统一

美声唱法女高音学习中哼鸣练习是比较常用的训练法,刚开始学习女高音的人员常常会出现为了唱响和唱亮过度使用声音或者是对声门进行强烈的冲击,这时会出现紧张刺耳的声音。为了避免初学者产生此问题,很多声乐教育家后鼓励教师采用哼鸣的方式进行训练,主要分为闭口哼鸣和开口哼鸣两种方法。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歌唱家在拿到曲子后会先哼唱,之后在正式演唱,这样能够促使所有声音位于罩面的共鸣,实现声音的统一

[8]。一般哼唱会使得声音处于鼻咽、声鼻腔中循环让声音更容易集中,使得学习者清晰地感受到面罩共鸣对音色的统一有很大的作用。而这里需要强调的就是喉头稳定与胸部放松是进行开口哼鸣和闭口哼鸣的基础,有利于气息自然下沉。另外,女高音学习者学习和掌握面罩的共鸣方法和感受后,教导者需要引导学生逐渐将此感觉延伸到五个元音上,让学习者更好的记住哼鸣的问题,要求在歌唱时也要到达这个位置。而且女高音学习者将哼鸣方法熟练掌握,能够清晰的了解协调统一、头腔共鸣的准确位置所在,这样可以减少演唱者声带受损。教师应不断地为学习者进行正确的示范,帮助学生更好的体会和学习哼鸣唱法,把握好“哼鸣点”的位置,这样,便有助于声音的统一,从而达到无“换声点”歌唱。

(七)利用气息支持的训练方式

美声唱法中呼吸的运用是关键,正确的运用呼吸技巧,将共鸣腔体通深呼吸来打开是实现无“换声点”演唱的首要条件。女高音学习者气息支撑能力不足,就会导致女高音在演唱时出现喉咙被卡的感觉,从而出现“破逢”,这是换声问题的一种。由此看出,女高音想要解决“换声点”问题,就必须要先拥有良好的气息支撑能力,使得发生需要用到的腔体都打开,保障气息的通畅。就是说,基于深呼气状态,将腔体打开确保喉器平稳,而且四周使用不到的肌肉不用掺入其中,让与声门比较靠近的肌肉放松,这样发出的声音可以自如运用,确保遇得到“换声点”时可以平稳的经过,提高演唱的水平和效果。

气息支撑对于整个“换声点”训练尤为重要,声带在每秒钟内的振动频率对音高变化有决定性作用而声带的张力直接影响振动频率和声门下呼气的压力。气息支撑会对各种“换声点”训练方法有一定的影响,气息支撑问题得不到良好的解决,无法实现无“换声点”演唱[9]。因此,在进行换声区训练时,教师应指导学习者掌握腰与小腹用力的感觉这样才能掌握呼气时腰部保持扩展的感觉,同时还要小腹保持用力的情况下体会力回缩的感觉。从而确保发声期间,需要充足的呼气压力位于声门之下。另外,气息支撑的变化需要结合声音高、低、长短的变化进行调整。

另外,美声唱法中发声的基础动力就是呼吸,所以“换声点”训练中发生训练应加以重视。对于刚开始学习女高音方的学生来讲,演唱过程中正确进行呼吸非常困难,经常会出现气息力度不足和保持时间比较短等问题。基于此,教师需要借助合理的呼吸训练方法,提高学生呼吸运用能力,确保在进行“换声点”时可以稳定度过。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想象闻到花香的感觉,帮助学生进行呼吸训练。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想象刷牙时口里先含着水,然后把牙刷放进嘴里,为了不会出现将漱口水咽下,会深深吸气的方式开展呼吸训练,这些吸气方法是自然的、放松的、容易做到的,很容易帮助学生提高呼吸能力。

(八)运用大滑音进行“换音点”训练

目前,一些美声唱法女高音演唱者为了避免出现不同声区衔接不畅问题的发生,会通过提高喉咙力度或是使用其他元音代替本来元音,这些人为的处理“换声点”问题的方法是不可取的。为此,一些美声女高音教育者提出可以利用大滑音的方式训练学生处理“换音点”,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过渡音演唱的效果。具体训练方法为让学生先深深地吸一口气,在让喉咙完全地打开,然后快速地让很高的声音位置从低音向上滑到高音,之后在从高音滑到低音,这种大滑音的练习就好像警车拉响的警笛声,学生熟练掌握这种技巧后,能否促使高低声实现统一,从而促使不同声区之间的转换可以避免出现“换声点”问题。通过这个练习,表演者可以了解到声音器官的不同部位经过一个声音交换点,实际上它消除了音阶中的屏障。就像汽车一样,如果没有沟渠,没有台阶,那么爬起来会比较容易。

(九)通过元音变窄的方式进行“换声点”训练

美声唱法女高音解决换声点时,会通过将元音变窄的形式进行训练,从而有效地解决换声点问题。所谓的元音变换就是在唱到“啊”母音时,通过合理的变窄发出的声音还像是“噢”,在进行变窄后所发出的声音就成了“哦”,比方说,在换声点f2时,演唱出的声音会发出“啊”稍微带着“乌”的音,通过这样的演唱很容易体会到明显的声音位置集中,与此同时,有利于演唱者口腔更好的进行收拢,使得咽壁的牢固程度不断提高。演唱者通过变窄发出元音,可以轻易的达到高声区,而且采用音阶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发声,有利于学生在不同声区转换时可以顺利通过。例如下图所述

1

在根据图1乐谱进行发音练习时,在发出“啊”声音的时候一定要集中声音,还要保证声音位置高,在“啊”进入到第4节第二拍时,需要将元音微调,将“啊”渐渐地向“噢”过渡,这时喉头会微微向下降低,使得声带的张力增强,最终发出的音比较高,但不会出现“破音”,这样就可以成功的经过“换声点”。另外,还可以使用琵琶音的形式进行练习,在音向上唱时,让元音变窄。

2

在演唱图2曲谱进行训练的时候,女高音学习者应该要发出位置较高的“噢”音,同时需要集中声音,紧接着在演唱到第一节的第二拍时,需要借助改变口型以及略微敞开牙关的形式,进行“噢”音过渡到“乌”音。之后在接着唱时,直到第三小节时,有要将“乌”过渡到“噢”。然而在“乌”音发生期间喉咙会明显降低,故而学习者需要正确的运用气息,以保障高音可以很好的发现。另外,美声唱法女高音进行演唱期间需要将所有的字音都清晰地表达出来,要不然无法体现歌曲中的内容与含义。教师指导学生运用上述训练方法解决“换声点”问题时,应引导学生提高软腭,而且要开展一些口腔,要在小舌软腭近处进行发声,在长期持续的训练下,可以完成不同声区的统一,可以在演唱过程中避免出现“换声点”问题。

总结

美声唱法中女高音具有重要作用,但女高音演唱过程如果无法运用合理的方式通过换声点就会出现两个声区衔接不畅的问题,影响女高音演唱效果,所以,女高音教学过程中应重视提高学生处理换声点的能力,使得学生更好地完成混音演唱,因此,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换声点进行训练,保障美声女高音在演唱的声区得到统一。

参考文献

[1]戴海静.探究声乐教学中的女高音换声区训练[J].文艺生活·下旬刊,2021(6):195-196.

[2]唐妍.声乐教学中学生的换声区问题分析及调整训练方法[C]//.中国当代社会科学与高校教育会议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21:45-49.

[3]张航.声乐教学中换声区问题的解决方法[J].艺海,2020(02):114-115.

[4]戈曼丽.浅论女高音声部的训练[J].中国文艺家,2019(04):68+113.

[5]闵玉荣.声乐教学中换声点的思考与解决[J].艺术评鉴,2017(13):95-96.

[6]王家璇.浅谈声乐演唱中换声区的训练方法[J].文艺生活·中旬刊,2018(6):84.

[7]王文婷.美声唱法教学中女高音的训练[J].语文课内外,2020(29):279.

[8]蒋明子.试析美声唱法中女高音的技巧训练[J].丝路视野,2017(35):98.

[9]刘佳.美声唱法教学中女高音常见问题与方法[J].艺术研究,2018(1):142-143.

赵娜Zhao Na, 出生年月:1983.78号,性别:女, 民族:满, 籍贯:奥地利籍, 职称, 毕业院校:斯洛伐克班斯卡比斯特里察公立大学艺术学院2014级博士研究生, 毕业专业:艺术学, 研究方向:艺术学(声乐方向), 工作单位:重庆文理学院音乐学院, 邮政编码:402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