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话语变革,构建小学数学浸润课堂新样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2
/ 4

聚焦话语变革,构建小学数学浸润课堂新样态

王益忠 许敏

宁波市海曙区古林镇实验小学

【摘要】一直来,课堂教学改革着重在教师、学生、教材方面作研究和改变,而忽视三者之间联系最紧密的对话研究。通过实践研究,我们发现数学课堂话语在结构、内容和功能等维度上转变,能触发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提升社交能力和更好地获得个人价值认同。

【关键词】 话语变革 浸润课堂

在传统课堂中,教师控制课堂的话语权,并表现为教师发起-学生回应-教师评价(IRE)的话语结构。话语模式体现为教师控制、一问一答,学生很少有机会进行相互交流和合作。课堂中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科的逻辑而难以考虑学生的学习历程,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其次,教师把控课堂,学生的主体性被忽视,过于依赖老师,丧失了独立性,制约了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升,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之间缺乏交流、沟通和合作,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没有得到充分关注。最后,由于在课堂中获得的学习机会极大不同,这使得很多学生缺乏存在感和归属感,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个人价值无法得到认同。课堂变革的方向是促进每一位学生的深度学习。课堂变革中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小组合作课堂呼应的并不是当下普遍关注的核心素养,而是表达、沟通、合作、分享、共情等最基本的社会性技能。在探究性、社会性的话语讨论中,高阶思维和社会性的产生与话语不可分割。通过与他人讨论有意义、有争论的问题,对话过程中的推理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的一部分。课堂话语的变化不仅能促进学生真正的课堂参与,从而改变他们对于自己作为学习者的认知,更重要的是表达、与他人交流、沟通、合作是社会性发展的基础。话语是思维的表现形式,对行为有指导意义,话语变革是课堂变革的核心。因为,有必要探索和实践话语变革的有效路径,这对课堂变革是极富有意义的,必将打开课堂教与学的新样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 小学数学浸润课堂的教育理念

未来学校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的。我校提出了通过环境浸染、学科渗透、活动滋养,激发表达、沟通、合作的欲望来提升认知品阶、促进自我价值认同,从而实现浸润人生的教育。浸润教育指向三个领域:认知领域,社会领域,个人领域。以阿德勒个体心理学为指导,以布鲁姆认知分类目标法为依据,确立了“提升认知品阶,关注社会性发展,促进自我价值认同”的核心理念,通过话语变革,浸润课堂教学,浸润班级建设,浸润社会行动,浸润发展评价,展开四个维度的理论与实践。小学数学浸润课堂就是指向浸润教育的课堂。学科育人是党和国家的政策要求,更是学生成长的实际需求。学生在课堂这个社会性场域中进行与自己、他人和知识的对话,习得社会性技能和未来人生生存技能。学科育人已成为未来学校课程育人新风向。追寻教育变革的新坐标,为学生的生命成长和未来生活做好准备。

  1. 小学数学浸润课堂的实践路径

佐藤学借助社会建构主义对“学习”的界定,提出“学习”是以语言为媒介构建意义的语言性实践;“学习”问题解决过程中“反思性思维即探究”;“学习”是在具体活动中的“社会交往”;“学习”是持续地构建自我与社会的实践。课堂作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场域,学生以语言为媒,并借助同伴互相关系,不断进行反思性思维和社会化实践而发展。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到底应该说什么,怎么说,才能指向学生的高阶思维和社会性发展。通过课堂话语在结构、内容与功能等维度上转变,实现从封闭式课堂走向浸润课堂,创建在小学数学学科内的话语社会性规则,指向学生高阶思维、社会性等能力和品质。

626256e3547e9_html_360784193d949842.png

图2.1浸润课堂中的话语变革路径

  1. 浸润课堂中话语结构的转变

传统课堂(IRE模式)是封闭课堂,教师发起—学生参与—教师评价。开放式课堂是教师提出信息或收集的问题,再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接着由学生进行拓展和评价,教学的深入往往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发生。在这样的话语空间情景中,谈话可能产生更深层次的思维和社会性发展。话语结构的转变主要指封闭课堂单一对话向浸润课堂多元对话的转变,课堂从应对走向探索,简单走向深刻,沉闷走向生动。

1.封闭课堂“IRE”对话结构中,基本上是以内容的传递为主。教师发起是对知识的讲解,学生回应只是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简单应用。学生基本没有话语权,课堂中也缺少个人主动建构和社会性互动的规则。

626256e3547e9_html_a4c5042c5d6004af.jpg




图4.1封闭式课堂


图2.2封闭课堂图示

2.浸润课堂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响”互动,通过创造一个平等、和谐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学习的环境,给学生提供充分发挥与发展的空间,从而引导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中,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并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动力。浸润课堂具备三个特点:促进、倾听和对话。教师促进学生发展;学生倾听以实现思维进阶,教师倾听以完整接纳学生;开展对话学习,同客观世界对话,同教师与伙伴对话,同自身对话。

626256e3547e9_html_1e3cf1e945e40110.png

图2.3 浸润课堂图示

  1. 浸润课堂中话语内容的转变

数学课堂中,并不是学生多说话就可以,更多的是看学生的话语质量,要看学生说什么话,怎样说话,让学生产生更高阶的学习和社会性互动。课堂话语被看作是课堂中师生共同实践的社会性规则。引导学生自己的学习主动建构,引导学生进行同伴和全班讨论,这样的话语将激发学生深度学习,发展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心态、文化和身份认同。配合话语规则和话轮的改变,教师的话语内容从给出简单的评价转变为激发学生的解释和探索,邀请其他同学的回应,建立生生之间的联系。学生的话语内容从简单回答教师的提问转变为阐述、解释自己的观点,并运用所学内容和证据对他人的观点进行评述。

  1. 创建数学课堂中“浸润式”话语框架

提供特定的话语框架创建在课堂中“谈话”的社会规则。通过学习这样的话语方式并实际在课堂中应用,引导学生在对话中将这些规则内化为思维习惯。

626256e3547e9_html_401bf25caf735e4b.png

图2.4“浸润式”话语框架图示

(1)有逻辑话语:

学生:首先……,其次……,最后 ……(有条理的步骤表达)

学生:因为……,所以……(解释,基于论据的表达)

学生:数学信息是……,数学问题是…… (用数学语言的表述)

(2)探究式话语

学生:我是这样想的……,你们同意我的想法吗?(询问所有人的观点)

学生:我同意的xx的想法,我还有其他的想法。(能求同存异,分享所有的信息和观点。)

学生:为什么要用字母表示数?(在说之前有良好的思考,发言时要求说出理由)

(3)负责任话语

学生:那其他乘法算式里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规律?(对知识负责任)

学生:我同意xx的想法,但是我还不太理解,需要他的帮助。(对学习共同体负责任)

学生:我还需要再考虑一下。(对自己的推理负责任)

2.创造数学课堂中“浸润式”话语空间

创造一种自由探讨的“话语空间”。建立学习共同体,在基于共同体的学习中,构建“浸润式”数学课堂对话,使数学活动既完成数学知识与目标,又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下面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商的变化规律》为例,开展的“浸润式”课堂对话。

626256e3547e9_html_5b7eb76eb00eb016.png

图2.5“浸润式”课堂对话图示

1.“合作式”对话

“合作式”对话指采取一种合作式的探讨态度,不为了得出所谓的标准答案,而是在理解多元、尊重多元的同时,萌生对某一问题的新理解、新体验。例如:在自主探索商的变化规律环节,学生独立完成题组,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后,进行全班反馈前,展开如下“合作式”对话。

片段:自主探索商的变化规律

师:先独立完成题组,仔细观察每组算式中,从第一个算式到第二个算式,算式中的几个数是怎样变化的?然后四人小组交流讨论,说说你的发现。

60÷3= 60÷3= 60÷3=

120÷3= 60÷6= 120÷6=

师:同学即将表达,我们做什么?

生:认真听。

师:你认为怎样才是认真听?

生:我们要思考。

师:思考什么?

生1:思考他回答对不对。

生2:有没有漏洞。

生3:有没有补充。

师:有没有发现,我们听的时候是有任务的。他说的对吗?有漏洞吗?我和 他一样吗?我还有补充吗?头脑装进四个问题的请举手。

2.“质疑式”对话

“质疑式”对话指在对话中更关注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通过质疑追问推动对话进程,培养学生客观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例如:在组内合作后,组间交流环节,展开了如下“质疑式”对话。

片段:自主探索商的变化规律

生1:第一组被除数乘2,除数不变,商也乘2。你们同意我说的吗?

生2:第二组被除数不变,除数乘2,商除以2。你们同意吗?

生3:第三组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2,商不变。大家同意我说的吗?

生4:前面三个同学说的,我都同意。我有个问题,第三组“商不变”和前面两组“商在变”有什么联系吗?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归纳:商要乘2,又要除以2,这样相互抵消了,所以商不变。

生1:这道题被除数和除数同乘2有这样的规律,那如果乘其他数,是不是还有这样的规律呢?

生:我们可以举例验证一下。

师:好办法!请大家举例验证一下这三个规律吧。

学生独立举例验证,然后全班交流。

生1:我写了被除数乘5,除数不变,发现商也要乘5。(板书)

生2:我写了被除数乘10,除数不变,发现商也要乘10。(板书)

……

师:有反例吗?

生表示没有找到反例。

师:刚才大家举得例子,有乘3、乘5、乘10、……,你能把第一条规律用一句话概括吗?

生:除数不变,被除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商也乘几或除以几。

师:他说的好吗?好在哪里?

生1:他说的很好。不仅从上往下观察,还下往上观察。说的很完整。

生2:我也觉得他说的很好。那为什么要“0除外”呢?

生3:因为0乘任何数都得0。

生4:因为0不能做除数。

……

3.“思辨式”对话

“思辨式”对话就是经过思考、分析、辨别之后进行说理和对话,既关注思维能力,也关注语言表达能力。在运用商的变化规律时,展开了如下“思辨式”对话。

片段:练习判一判

(2)24÷8=(24+24)÷(8+8)

生1:错的。被除数和除数同乘或除以几,商不变。

生2:我不同意他的想法。这题是对的。24加24就是24乘2,8加8就是8乘2。被除数和除数同乘2,商不变。

师:看来我们要会灵活地运用规律,而不是简单地背规律。

  1. 30x4=(30÷2)x(4÷2)

师:有判对的,也有判错的。请不同意见的双方各出一名代表辩论。

生1:我认为是对的。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2,商不变。

生2:我认为是错的。中间的符号不是除号,是乘号。左右两边答案不一样。

生3(又举手的同学):我也认为是错的。它错误地把商不变的规律运用到乘法算式中了。

师(微笑地对生1):现在你改变自己的想法吗?

生1:我明白了。

师:但是你也很勇敢,正是有了你的发言,才给我们带来了一次深刻的思考,一次有意义的讨论。

  1. 浸润课堂中话语功能的转变

课堂是落实核心素养的主阵地,数学课堂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育人”,

从知识本位走向素养本位。课堂话语功能从低阶思维达成向高阶思维达成转变,从单一关注学科逻辑向多元关注社会性发展转变,从学会知识向学会学习转变。

  1. 从低阶思维达成向高阶思维达成转变

传统课堂师生对话有明确的指向性,主要是达成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应用,体现为教师主动,学生被动;教师控制,学生回应;教师评价,学生认同。浸润课堂中,教师回归本质角色,把课堂话语权还给学生。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话语的发起具有开放性,由生生之间引发讨论、质疑、批判性、创造性等高阶思维。

  1. 从单一关注学科逻辑向多元关注社会性发展转变

教师控制的课堂主要是让学生进行回应,学生在记忆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表达,教师以此判断教学的效果。在浸润课堂中,学习共同体下的对话,更注重交往的策略,包括会倾听、会沟通、会合作,防止被边缘化,引发学生产生广泛而深刻的社会性互动。团队内的交往和合作正是促进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途径。

  1. 从学会知识向学会学习转变

学会知识仅仅是聚焦知识的获取和积累。学会学习不仅是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应用,更是会主动收集信息、提出问题、研究策略、解决问题,与他人建立深入合作关系,乐于学习,这体现了学生的自我认同和价值归属。

  1. 小学数学浸润课堂的价值取向

(一)提炼了小学数学课堂话语变革的路径

经过实践研究,我们提炼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小学数学浸润课堂的话语变革路径——构建数学课堂“浸润式”话语结构——创建数学课堂“浸润式”话语框架——形成数学课堂“浸润式”话语空间——实现数学课堂“浸润式”话语功能。对其他领域的教学路径设计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同时丰富了学校浸润教育的课例研究。

(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共融、共生、共长的浸润课堂中,通过彼此倾听、交流探讨,开展协同学习。课堂中原来弱势的学生一个个被看见,慢慢地卷入到学习,从一次轻声地发言到大方地表达,从以沉默回避到和同学讨论交流,从被点名回答到争先恐后地举手,课堂中一片生机勃勃。积极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让学生感到被关心、被重视、被支持。学生的自信心得到建立,自我接纳,有效沟通促进学生的深入学习和积极的社会与情感能力发展。浸润课堂中创设独立思考、协同学习、深

度对话和反思建构的机会,学生们大胆发言,大胆质疑,敢于自我否定,都能参与到对他人的观点的批判和重构,促进了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浸润课堂中让我们看到了学生相互间的合作、理解和帮助;看到了学生内在学习力的激发,行动力的提升,情感力的唤醒;看到了每一个孩子都在悄悄地发生改变,真正实现共同成长。

(三)提升教师的专业成长

基于浸润教育的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教育观的转变。从只关注教师的教到更

专注学生的学,从只关注成绩到更关注学习品质,从以知识传递为取向的教育向以立德树人为目的的教育转变。积极实践浸润课堂的话语变革,以和谐的课堂、有效的策略、情感的教育促进学生成长;同时不断革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从关注教师“教什么”“怎么教”转向关注学生“学什么”“怎么学”,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和育人方式,提升自己的专业发展。

践行为学生提供安心的学习环境,并通过高品质的学习设计以及协同合作的学习关系建立的浸润课堂,从根本上提升古林实小学子的学习品质。通过一年多的实践研究,发现学生在浸润课堂中更好地学习数学,不仅获取知识、提升能力,更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参考文献:

[1]佐藤学.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1).

[2]夏雪梅.在传统课堂中进行指向高阶思维和社会性发展的话语变革[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09):105-114.

[3]陈静静.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07).

[4]张齐华.为“学习力”而教——以“七大学习力”促儿童底层学习素养的建构[J].小学数学教师,2020(01).

Shape1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