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油辽河油田公司曙光采油厂,辽宁 盘锦 124109
摘要:杜66断块区火驱开发始于2005年,历经多年技术攻关,年产油由转驱前13万吨上升到目前的24万吨,基本上实现常规火驱技术的完善配套。但在火驱开发过程中,注采井网完善程度低严重制约着火驱效果的持续改善,因此通过实施更新、大修、复产等手段使井网的完善程度不断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阶段采收率提高14.2%。实践表明,注采井网的完善是油田开发的基础,其完善程度直接影响火驱效果的好坏、采收率的高低,为完善注采井网,平均实施更新、大修、复产等工作达50口以上,因此深入研究火驱优化井网完善技术对火驱开发意义重大。
关键字:薄互层、火驱、配套工艺、井网完善
1概况
1.1 地质概况
曙光油田杜66块位于曙光油田西南部。构造上位于辽河断陷西部凹陷西斜坡中段,开发目的层为下第三系沙四段上部杜家台油层,属扇三角洲前缘相沉积。含油面积4.9km2,地质储量3940×104t。油层储层岩性主要为含砾砂岩及不等粒砂岩,分选中等偏差;属于中高孔、中高渗储层。油层产状主要为薄~中厚层状,油藏类型为层状边水油藏。20℃原油密度为0.9001~0.9504g/cm3,50℃时地面脱气原油粘度为325~2846 mPa·s,为普通稠油。纵向上划分为杜Ⅰ、杜Ⅱ、杜Ⅲ三个油层组,10个砂岩组,30个小层,为典型的薄互层状稠油油藏[1],标定采收率为27.2%,可采储量1070.6×104t。
1.2 开发历程
截止至火驱开发前,区块已经过30多年的蒸汽吞吐开发,进入吞吐开发后期,具有“高周期、高采出程度、低压、低产、低油汽比”的特点[2]。为寻求油藏有效的稳产接替方式,2005年开展了火驱开发先导试验,并获得成功。截止目前,杜66块共有火驱井组117个,控制地质储量4575万吨;油井538口,开井409口,日产液3107t/d,日产油712t/d,含水77.4%;注气井117口,开井100口,日注气106Nm3/d。年产油24.1×104t,瞬时空气油比1488Nm3/t,累计空气油比1112Nm3/t。
2井网完善技术研究
完善的注采井网是油田开发的基础,其完善程度直接影响火驱效果的好坏、采收率的高低[3],从2013年以来,通过有序实施更新、大修、复产等工作,火驱井网不断完善,平均每年实施56口,累计实施393口(注气井69口,生产井324口)。其中324口生产井年均产油达到15万吨,占比60%,带动火驱产量持续上升,从复产类型来看,更新井占比16%,大修井占比19%,长停井复产占比25%。复产效果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2.1油藏条件
2.1.1沉积构造
共有230口复产井位于河道,占比71%。从生产效果来看,位于河道单井日产油2.4吨,分流间日产油仅1.8吨,河道复产井效果好于分流间。
以同区域两口井曙1-37-431井和曙1-38-K041井来看,位于河道方向投产后生产效果好于位于分流间。
2.1.2储层物性
采取散点图确定储层物性下限:油层厚度>22m,孔隙度>20%,渗透率>900毫达西,含油饱和度>25%,生产效果好。
曙1-37-K045井与曙1-37-K043井在射孔厚度相同的条件下,曙1-37-K045井物性条件好于曙1-37-K043井,生产效果也好于曙1-37-K043井。
2.1.3连通状况
204口油井连通系数大于0.8,单井日产油2.3吨,120口井油井连通系数小于0.8,单井日产油1.9吨,连通系数越大,复产效果越好。
复产井曙1-38-461井连通系数达到0.88,同区域油井曙1-36-K49井连通系数仅为0.73,曙1-38-461井复产后初期日产达到13.3吨,曙1-36-K49井复产后初期日产仅4.7吨。
2.2井距大小
从井距大小来看:100m的井距边井好于140m的井距角井,井距大于140m的边缘井效果最差。井距越小,复产效果越好。
同区域曙1-44-K39井距离注气井100m,曙1-44-K38井井距离注气井140m,更新后同期日产油对比显示100m井距效果日产油11.3吨,好于140m井距的9吨。
2.3复产时机
2.3.1建立燃烧阶段
统计显示地层压力大于4Mpa,日产能力5.8吨/天,地层压力2-4Mpa之间,日产能力2.8吨/天,地层压力小于2Mpa,日产能力1.1吨/天,产量取决于地层压力,地层压力越高,日产越高。
同区域曙1-48-0251井地层压力5.6Mpa,高于曙1-47-0251井2.1Mpa,生产效果也显示曙1-48-0251初期日产油9.2吨高于曙1-47-0251井的3.5吨。
2.3.2火线形成阶段
统计显示累注空气量大于3000万标方,日产能力4.8吨/天,累注空气量2000-3000万标方之间,日产能力2.9吨/天,累注空气量小于2000万标方,日产能力0.9吨/天,产量取决于累注气量,累注气量越高,日产越高。
曙1-46-K33井复产时区域累注气3811万标方,复产后初期日产油11.2吨,同年实施曙1-45-K24井,区域累注气1542万标方,复产后初期日产油8.7吨。
2.3.3热效驱替阶段
统计显示CO2含量大于20%,日产能力4.2吨/天,CO2含量16-20%之间,日产能力2.3吨/天,CO2含量小于16%,日产能力0.8吨/天,产量取决于燃烧状态,CO2含量越高,日产越高。
如曙1-45-K036井位于2010年转驱的10井组,井组累注气量达到3134万标方,更新前周边油井均见到火驱效果,该井2015年更新后,周期产量表现为递增趋势,且尾气排量显著提高,二氧化碳含量在18%以上,生产效果较好。
2.4复产方式
从复产后初期日产能力来看,更新井9.5吨,侧钻井6.1吨,大修井4.5吨;从复产阶段日产对比来看,更新井4.1吨,侧钻井2.9吨,大修井1.6吨。更新效果最好,侧钻次之,大修内衬效果较差。
同区域三口井油层发育、连通状况、累采状况均相同,但按不同方式复产后,更新效果好于侧钻,大修最差。主要原因是更新侧钻对比大修修井有位移,且大修侧钻后管径小,后期配套措施受限。
综上所述,复产井在油藏条件上,需优选河道方向、储层物性好、连通系数高的区域实施;井距大小需优选井距小的边井实施,边缘井可不实施;复产时机上优选地层压力高、累注气量高、燃烧状态好的区域实施。
3实施效果
2020年,火驱阶段实施更新、侧钻、大修等复产工作量15口,平均单井日产油2.5吨,对比2019年提高0.2吨,阶段产油3455吨,油汽比0.24。随着注采井网的完善,储量控制程度不断提高,火驱井组注采井数比由1:2.5降低到1:3.1,接近标准井网的1:3.8;储量控制程度由60%提高到70%左右。井组见效程度不断提高,由71%提高到73%,见效方向逐步增加。
4结论和认识
4.1完善注采井网是火驱开发的基础。
4.2地层压力上升是火驱增产的灵魂。
4.3丰富的剩余油是注采井网的保证。
4.4蒸汽吞吐是改善火驱效果的方式。
参考文献:
[1] 张厚福.石油地质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9.
[2] 柴利文,金兆勋.中深厚层稠油油藏火烧油层试验研究[J].特种油气藏,2010,17(3)。
[3] 左向军.曙光油田杜家台油层稠油热采参数优选研究[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6.8:7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