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运动训练专业学生能力结构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2
/ 2

对运动训练专业学生能力结构的思考

秦钰坤

山东理工大学 山东省淄博市 255000

摘要:运动训练专业是近年来全国体育院校陆续开设的新专业之一,随着该专业的不断发展和规模的扩大,课程体系日趋完善。与此同时能力结构原已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也日趋明显;高校学生能力结构的构成与其学习技能的快慢、掌握知识的牢固度,以及对今后发挥各种能力的熟练度都有密切的关系。违背能力结构的培养要求,不利于新形势下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本文通过对运动训练专业学生能力结构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对策。研究认为:普通高校运动训练专业学生能力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且发展不平衡。要制定运动训练专业学生能力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必须重新设计和调整各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扩大学生学习的知识面,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人文素质的培养。从而提高专业能力,切实做到为社会输送人才,为国家建设服务,为今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专业教学指明方向。

关键词:运动训练;能力结构;培养目标

1、现代运动训练的特点

1.1以身体训练为基础

运动世界,就像运动竞争一样,运动员们的命运也被支配于竞争之中。特别是青少年进行运动训练,如果不以全面身体训练为基础,还未能在比赛中显露头角的话,虽然可能培养出小的专家,但不能培养出非凡的运动员,有时甚至会产生运动的畸形儿。
为了改变这个缺点,现在已开始注重全面身体训练,并企图打下培养非凡运动员的基础。打个比方说:为制作大的刀剑就应该准备大的铁块,高的金字塔需要及广阔的地基。
迄今,被称为名运动员的人们,如果回忆一下,都曾涉足于多种运动项目,并且在其中的某一个运动项目上显露广头角。织田干雄参加过十项全能比赛,由于作了多方面的训练,才得以成为H本赢得金牌的人。所谓多方面的训练,是参加多项的比赛并按照其它项目的需求进行训练的。尽管那个年代没有叫做现代运动训练所说的全面身体训练,实际上是进行了的。名称,想法也许有所不同,事实上是没什么不同的,对身体训练起了作用,仃利于提高运动成绩。全面身体训练始终是基础,其次是多项所需要的训练。

1.2训练与计划性

从青少年的全面身体训练直到掌握一些运动员的高度的运动技能的训练,一半在于训练的计划性,制定训练训‘划时,需要安排全年的训练内容。当今的训练及季节初和季节中的区别,但需要全年进行训练,季节初的训练,主要安排基础体力培养,提高肌力、耐力、柔韧性、灵敏性等,使体力充沛,这是为了顺利地执行今后的训练计划所必须的。
接近比赛时则进入完成新的训练,这个时期要避免强度大的练习,而应以此要通过训练培养的体力和技术基础,调整的身体的竞技状态。
就日本的田径运动来说,当要进行的高级中学田径训练,学联的阳径训练等,分别以高中学生和大学生为对象的3—4年的训练训‘划,同时也构成了从高中到大学的七年一贯的长期训练计划。
运动训练如果在某种计划之下而期望获得成果的话,采用这样长期的计划,可谓是最高的运动训练的意义。

1.3人的生命与竞技训练

哲学界认为,人的生命包括种生命和类生命。二者足人的个牛命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种生命是前定的,由遗传所决定的生命,其资源域很有限。类生命是可以再开发,再创造的生命,其资源域很大。种生命的开发靠类生命的“起搏",类牛命的丌发靠教育和文化的作用。

2、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特点

2.1专项运动基础较好、不拘小节的特点

运动队生源普遍能吃苦,运动技能突出,但是对时事政治漠不关心、文化底蕴不足,知识面过窄,行为不拘小节、遇事缺乏理性、人文素质缺乏。

2.2学习动力不足和学习自觉性差的特点

大部分运动训练学生会选择经常去网吧,不上网时就在宿舍下棋或交朋友,从来不去图书馆查阅相关体育知识,不主动去自习室学习文化课。以至于最终无法毕业,荒废了学业,浪费了时间。

2.3缺乏学习的积极性

这种现象与课程本身的特点有关,一方面学校设置的专业课程,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人体生理基础知识和解剖等知识,抽象理解要求高;另一方面,掌握这几门专业课程的主要方法是记忆,假如学生在上课时不理解学习内容,课后不及时复习,仅靠考试前的死记硬背,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因此,学生固有的知识基础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应有别于其他专业,教师要充分考虑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特点,注重学生的理解,加强课后的复习指导。作为学生,也要克服不注重理论学习的毛病,要注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结合课程特点,真正地下苦工夫。只有通过教与学的双边努力,才能彻底解决运动训练学生专业理论课不及格率高的现象。

3、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能力结构及影响能力发展的原因

3.1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能力结构

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能力结构是多层次的复合体,为了培养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必须使他们在“学、组、练”各方面全面发展。根据社会的需求,对运动训练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进行了分析,可以分为品德教育能力、专项训练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专业知识学习能力。

3.2影响运动训练专业学生能力发展的主要原因

运动训练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考虑社会的实际需要。我国的课程结构不合理,课程划分过细,必修课与选修课比例不合理,课程设置与学科发展、社会需求,自主创业脱节,重理论轻实践,实用价值课程和体现专业特色的课程少。重视知识传授,轻视综合能力运用,运动训练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忽视人文素质培养,学生与教师的思想观念仍然停留在技术重要的思想上。

4、完善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能力结构对策

4.1课程设置必须综合考虑培养对象和社会需求的关系

目前社会需要多方面的人才,对于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来说,非教育领域的就业,除了本身的条件外,用人单位更加注重的就是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综合运用能力。课程体系上如果加重了这些操作能力和运用能力的培养,就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4.2统筹兼顾技术水平和理论知识,加强学生素质的培养

随着社会节奏加快,知识的更新与内容交叉也越来越多,只有综合能力强的学生才能适应现在社会的需要。一句话概括,学会做事,先要学会做人。加强人文素质培养,这也是运动训练专业学生需要提高的一个重要综合能力。

4.3实践环节要扩大实习环境的范围

实习期间,学生重点要学会如何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可以独当一面,完成学校或实习单位给予的任务,同时扩大实习范围,主动联系有需要体育类学生的单位,也为学生在不同环境下进行体育教学或体育训练提供一个合适的平台,同时也为学生的就业创造一定的条件。在这四年的学习和实践中,学生不断地学习理论,不断地尝试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善自己的实践能力,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做出积极的准备。

结论与建议:为了培养得到社会认可的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必须转变思想和观念,以市场为导向,及时调整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提高学生素质,转变学生就业观念,使学生适应社会,从而确保运动训练专业学生能力结构的完善,为本专业指明方向。

参考文献:

[1]杨昕睿.运动训练专业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思考①--以湖北地区某高校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9,9(15):2.

[2]赵洪波,刘奕岑,马从坤.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路径探究——以山东省为例[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1(2):8.

[3]孙卓,于永平,董德龙.运动员临场应对能力的结构模式构建及检验[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9,27(3):4.

[4]唐定裕,吴黎.我国高校运动训练专业学科建设思考[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2013-3):119-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