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武汉 430200
摘要:“互联网+”作为时代热词频繁见诸众人视野,在高校教育领域,“互联网+”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如何应对技术革新带来的新要求以及因此产生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建设的新问题。本文主要探讨了“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教师怎样重塑职业信心,坚守职业道德修养。
关键词:“互联网+”、职业道德认知、精神建设
“互联网+”时代下的高校教育
1.1“互联网+”概念的由来
“互联网+”的概念来源于易观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2012年11月)易观国际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于扬的发言。在发言中于扬首次使用并提出了“互联网+”这一说法,针对的是各行业在移动互联网大发展的新时代环境下如何更新如何融合先进技术引导自身发展的问题。2014年11月,李克强总理在参加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时发表讲话,他指出“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1,也是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新引擎”。
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俨然成为首屈一指的时代热词。
1.2 “互联网+”的特征
第一、打破界限,加速创新。“互联网+”本意指的就是将互联网行业与传统各行业融合,打破原本坚固的行业壁垒带来新的思维与技术,解决行业原生环境中无法解决的问题,以新促新,将创新的动力注入传统行业。以教育培训机构为例,传统的教育例如新东方、学而思等大型教育培训机构着力打造的是专业且具特色的师资队伍,以此为依托对针对性课程进行营销,无论在人力资源的积累还是客户人认知度上都远超其他小型机构,在传统教育培训行业各占据了大片江山。而互联网的引入使得线上平台作为新兴力量冲入行业领域,通过互联网不受空间约束的特性,发掘大批兼职专业人才,主打具有针对性的一对一培训,是传统的培训行业在追求名师效应扩大大班教学学生数以此增加收益的无法比拟的。
第二、融合开放、重塑行业结构。正如前面所说,互联网技术打破了空间对信息传播的限制,大大加快了信息互通的速度,并以此为基础带来整个行业高效率低成本的巨大优势。以传统线下门店与线上电商为例,传统线下门店对于空间地理位置依赖性极强,而线上电商则大大降低了企业在租金方面的成本,使得不少企业重新调整线上线下销售策略。打破的不仅是某一行业的原有规则,更将影响力扩散到了其他关联行业,对于原有的行业结构进行了彻底的重塑。
第三、尊重个体性,以人为本。互联网为媒介的信息交换打破了空间的约束使得个体与个体间的联系变得更加便利,原本飘散在世界各个角落的信息孤岛开始被串联,个体根据自身特性及喜好选择分享资讯交换信息,个体意愿的重要性被扩大。
1.3 “互联网+”高校教育现状及问题
互联网技术革命的影响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衣食住行无一不受影响。在教育领域里,变化也正悄然发生,高校信息化的绝非空喊口号。“互联网+”教育的新时代环境下,互联网技术高效快捷便与传播的特质正在改变着高校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及模式。课堂点名APP,微信点到、校园微信平台、教学APP、课堂教学网络即时互动、弹幕点评、直播课程,互联网课程新技术被高校教育行业从业者熟练运用。“互联网+”教育也对高校教师们提出了更为复杂多样的要求。
对传统高等教育中校园课堂作为传播主阵地的挑战。传统的高校教育,教师熟悉的必然是课堂教学。学生也认为课堂是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而在“互联网+”模式下的教学环境的改变,使原本熟悉课堂教学及课堂互动方式的教师发现他们需要从原有的熟悉的教学环境中走出来,进入互联网所带来的信息化甚至是碎片化的教学环境中,被动的适应信息化教学,减弱了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情感联系,教师的个人魅力被稀释,教学的效果反而大打折扣。
师生之间以及班级之间信任值减低。传统高等教育在班级管理上讲求协作,在课堂上也存在分组教学的模式,以此培养学生在协同作业及与人相处沟通的重要能力。而在“互联网+”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学习地点从课堂解放了出来,不局限于教室学习的内容不再仅限于课堂。学生对于班级及老师的依赖降低,与此同时,老师也无法现场及时掌控教学成果,对自己的教学效果失去了在过程中监控的能力,从而产生怀疑学生的学习能力,并降低了对于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要求。
“互联网+”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中存在的问题
2.1 技术革新中,失落的精神建设。
教育从不是教师单独一方的舞台,从某种程度来说,教师之一职业性质是需要带有一些表演性和煽动力的。而互联网媒介的引用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这一点。原本掌控课堂能力极强的教师在互联网课堂上感觉功力被废将近一半,有时甚至感觉自己如同失去观众的独角戏演员,大大打击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在繁琐的信息化初步录入和技术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产生沮丧失落的心理。也会有部分人放松了对自己的修养和要求,虽然当前在我们教师队伍中,绝大部分教师都能够忠于职守,但也有少数教师受到打击后丧失热情,疲于应对。
2.2 复杂的教育环境,带来的教师的困惑。
“互联网+”的浪潮下,催生了大量的风口行业,释放了大量的创造力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高校教师作为传统教育行业中,被称为始终待在象牙塔里的知识分子,如今面对知识经济、网络时代的到来冲击不可谓不大。高校评教评职体系繁复而严谨,高校教师在面对外在经济诱惑与压力时缺乏思想准备,上好一堂课的利益远不如在网上利用教师身份发上几个段子跟随几个热点炒作自我成为大“V”所带来的利益大。因此,职业道德出现滑坡,教书育人的质量无从谈起,教师形象更被颠覆,爱岗敬业精神不强。
如何加强“互联网+”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建设
3.1 加强职业道德培训,重塑职业信心。
树立高校教师的理想人格是加强职业道德的关键。教师对于自我的职业认同将大大影响其行为。如何增加职业认同,首先需要加强职业思想道德培训。在他律之中培养教师的自律之心,将教师的职业道德深植于教室内心。在外在条件不断变换的时代中,时不时给思想拧紧弦。学习教师职业道德理论,可以通过个人自学与教育部门组织学习相结合、自律和他律相结合的手段实现。通过学习、强化监督来增强教师职业道德,启发和增强高校教师个人的自律能使命。发挥道德认知教育的重要作用,讲座沙龙茶话会的形式轻松愉悦又能打开教师们的心扉,在良好的氛围中,重塑职业道德认知。
3.2 改革评教体制,引入多元化的标准。
信息化虽然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主流,但教师的第一职责是教书育人。技术革新始终是增添色彩的手段,过度的强调则有本末倒置之嫌。统一标准中将信息化程度的高低纳入评教体系对于适应传统课堂教学的优秀老教师有失公允。对于他们而言在教学效果上,课堂教学是远远优于网络教学的。相反,对于青年教师,互联网的信息手段更为实用,并且能在课堂上为教学增光添彩,在评教体系中,对青年教师的课堂的信息化程度就应当有所侧重。
不一味的强调媒介的重要性,因课而论,因人而论的评教体系,对于保持并且教师的职业热情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解读李克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少不了一个“众”字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乔 杉.20 年互联网带来的改变才刚开始 [N].人 民日报,2014-4-21.
祝 智 庭 , 贺斌 . 智慧 教育 : 教育信息化的 新 境 界 [J]. 电 化教育研究 ,2012,(12):5-13.
竹 立 . 新建 构 主 义 : 网络 时 代 的学习理 论 [J]. 远程 教育 杂 志 ,2011,(2):11-18.
宋述强.我们是否在见证一场新的教育革命[N].中国教育报,2015-06-02.
1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府工作报告中如此表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