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1
/ 2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探讨

王庆 王维

围场县中小学教研室 河北承德 068450

承德市汇水湾学校 河北承德 06705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学生教育越来越重视。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品德养成的关键时期,通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能够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品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会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教师必须借助道德与法治课程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通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本文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进行了简单探讨,希望对相关人士有所帮助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

引言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重点课程之一,并且它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因此,在新课改的落实与推进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也应随之改变,教师要加强其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来构建高品质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所以在实际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之中,教师要以生活教育理念的牵引和指导,将道德与法治知识与生活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从生活入手,进一步地学习与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同时达到灵活应用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目的,以此来调动起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深层次认识,从而促进学生的道德水平与法治素养的有效提升。

1、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及重要性

道德和法治教学意义深刻,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起着三观启蒙的重要作用。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社会道德方面教育也渐渐发展完善起来,全国各地的学校也开设了众多关于道德与法治的科目,从乡镇初中到县级市级学校,在道德法治方面的教学上,教师用心地将书上的知识结合现实生活用初中生可以理解的方式进行讲解,深入浅出的教课方式使这方面知识逐渐深入人心。长时间通过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自然而然记在心中,逐步树立关于道德法治的正确三观。但有些学校因为这门课不是主要课程,只是通过教师的简单讲述,甚至有的只是在课表中简单地记录,实际课程都不存在,这些问题使初中生道德法治教学现状令人堪忧。毕竟道德法治关于学生在社会的生存发展,关乎学生的未来,对于学生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非常重要。因此,要改善目前初中生道德法治的教学现状,编写包含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的课本,潜移默化中深化中学生道德和法治素质。比如在语文课本中,存在一些文言文、古诗等,使学生理解古人在古代的品德和思想以及古代贤者能人的情感节操,对初中生三观的确立,有着无比重要的意义。

2、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

2.1教师榜样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本质是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进行思考,道德品质的提升需要教师起到榜样作用,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这也是教师立德树人的根本。教师要选取一些典范实例开展教育活动,通过榜样力量给予学生正确的道德引导,真正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可以应用不同的方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主题班会或宣传活动介绍榜样人物的优良品质,进一步促进学生获得全面发展。例如,在教学《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这一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标题对自己的人生产生思考。教师可以分享自己的青春期成长经历,将自己成长的变化分享给学生,帮助学生认识到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提升都是成长的体现,使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成长过程,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2.2创设情境,搭建平台,渗透法治观念

我们常说“法无慈悲”来解释它的严厉和公正。而初中的德育和法治教育则需要情感的融合。教师可以在情感因素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营造更有活力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学生思维活跃把思考和情感融合起来,就可以调动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会,并联系的相关教育内容,对知识点进行深入探索,实现道德品质素养的成长。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搭建情感交流平台,营造生动的互动情境是十分必要的。例如,我们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自由平等的追求》这门课时,老师可以掌握“自由平等”的概念,通过语境替换,激发学生的思考,鼓励大家讨论。比如:“我们需要尊重一个被判刑释放的罪犯吗?”“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对他们不屑一顾,甚至故意向他们吐口水。你怎么看这种现象?”让学生们从自由平等的角度出发,认为即使是犯人,也应该享有最基本的个人尊严,不应该吐口水和做出过分的行为。从社会保障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相信他们但要保持一定的警惕性。学生也可以通过讨论的方式巩固所学知识,在积极的情感启发下,学习效果肯定会比以往的好很多。

2.3结合时下热点新闻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教师需要结合生活实际,并根据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内容,为学生适当地引入一些时下的国内外热点新闻,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以此来增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同时,现实生活是建构学生意识形态的基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与法治素养,所以教师将生活中的事件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既能吸引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又能增强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促使学生在解读与分析相关的事件中,从中汲取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并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与是非观,从而促进学生的政治素养与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比如,在教学人教版教材中的《法不可违》一课时,需要学生知道违法行为的含义及类别、犯罪的基本特征、刑法的种类,树立尊重法律的观念,感受法律的尊严,逐渐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行为的能力。

结束语

要在初中阶段提高学生在道德法治方面的理论基础。在教师讲课过程中,要结合社会中的一些现实案例,领导学生分析探讨,深入解析其中关于道德与法治的相关内容,领悟社会中道德法治的底线。要通过课堂讲课和课外实践活动拓展关于道德法治的相关知识和经验,提高课堂中道德和与法治的实效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充分发挥理论知识在社会实际中的作用,实时更新相关知识,使学生的道德法治观念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韦有多.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效性的途径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8:126-128.

[2]尤燕梅.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方法探究[J].考试周刊,2020(12):117-118.

[3]林晓伟.学科核心素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培育路径[J].求知导刊,2020(52):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