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以来中国共党人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实践与探索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1
/ 2

建党百年以来中国共党人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实践与探索研究

王晓萌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401120

摘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根本立场在于为人民谋幸福、为人类求解放。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作为自身的使命。建党百余年之时,对党在不同阶段、带领人民为实现美好生活的历史进程和历史经验加以回顾和总结,有利于在新征程、新时代背景下,结合社会基本矛盾深刻变化的要求,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有助于进一步推进“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并为我党在未来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实践和探索研究提供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美好生活;实践探索

1前言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之一是关于量变和质变的关系,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在由新的质变基础上推进新的量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是产生质变的重要条件。基于我国不同的历史阶段,党提出的脱贫攻艰、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以带领人民实现美好生活的探索,都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也正是因为量变的积累才能够促使质变的产生。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为了实现人民群众美好深化的愿景,党始终站在人民的视角,以人民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带领人民从无到有、从贫穷走向富裕、从落后实现现代化,积极地实现人民群众的精神和物质需求,帮助人民能够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2建党百年以来中国共党人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探索

2.1党带领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群众看到了摆脱欺凌,实现幸福生活的希望

翻开近代的中国史,就是一部血泪史。鸦片战争使得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此时代背景下,国内较为先进的积极分子都勇敢地站出来为争取民族自主、国家独立而奋斗,进行了洋务运动、维新变法等一系列反抗斗争,但是并并没取得完全胜利。一直到十月革命的爆发,马克思列宁的先进思想迅速传递中国,极大程度上唤醒了人民的独立意识和民族意识。正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深刻影响下,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我们党呼吁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带领人民群众反抗压迫,树立了以毛泽东思想为核心的党指挥抢精神,提出了争取广大工农阶级反抗压迫、农村包围城市的重要革命道路,为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

历史结果也充分地证明: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只有充分发挥党的绝对作用,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中国人民才能够真正地推翻压在人民头上几千年的的三座大山,开辟属于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使得人民群众对于未来生活有了美好的愿景。

2.2党领导人民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使人民更加坚信党的领导,对于未来的生活坚定了信心

从新中国的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党带领人民进行了三大改造,并顺利的完成了,实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中国不再是一穷二白的现状,人民也对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更加支持。中国共产党作为成为执政党,在城市的发展中,在共产党先进的政策支持下,我国构建起完善的、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在农村,在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的努力下,农业的生产形式、生产条件也有了显著改变,在人民的生活上,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在社会主义的在探索过程中,虽然有曲折,但是这也是我们未来的继续探索实现美好生活的经验,不可忽视,我们不仅要看到成就,也要看到在失败中的教训和警示。党始终与人民是站在一起,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而努力奋斗。

2.3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给人民追求美好生活提供了物质条件

改革开放之后,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国人民进行了一场大刀阔斧地改革之路,经济特区的创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逐步建立,非公经济的高速发展,外资的大量引入,这些举措使我国开启了快速发展的进程。改革开放之路始终坚守群众路线,贯彻从群众来,到群众去的工作方针。基于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建设突飞猛进,在农村积极推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鼓励民营企业、私营企业推进发展,加快了社会经济发展步伐。在提倡发展东部的基础上,还制定了一系列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制度,有效地改变了原本西部地区贫穷、落后的经济面貌,人民的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得到充分发展,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完善。自中国的进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有了正确的领导,才有辉煌的成就,人民的生活物质条件才有了明显的提升。

2.4党带领人民跨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使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变为现实

进入新时代,不是凭空一句话说出来的,而是党带领人民群众经过无数的奋斗和努力做出来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以及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了显著性改变,逐渐由人们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同需要滞后性的社会生产力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应对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2020年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这也是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要求产生了变化,以往是只要吃的饱,而现在更是要吃的好。现在的人民已经对于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的增长,在生活环境方面,也有了新的要求,环保意识更加的突出等等,这一系列的变化,都说明了人民的生活条件相比以前改善了许多,只有实现了原来人民的需求,人民才会有更高层次、更新的需求。

在我国共产党政策支持下,历经艰苦奋斗,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解决温饱问题,再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伟大历史性跨越。在新时期,始终坚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支持下,中华民族正在步入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着力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深化推进脱贫攻坚战略目标,始终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制度,给给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条件,让人民群众有希望、有幸福感。

3结束语

古人云:“民为国本,本固邦宁”“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民本观念是中国古代倡导的根本从政价值理念。建党百年来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描绘的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百年来中国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贫到富,这些从成功走向更大成功的缘由都来自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和人民的心连在一起,人民渴望什么,我们党就追求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工作中心始终围绕着人民开展。过去的百年里,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始终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秉持着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原则,始终认识人民群众的力量,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推动改革的发展,深刻指出了党同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关系,也奠定人民实现美好生活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本刊评论员.在新征程上创造福建更加美好的明天[J].海峡通讯,2022(01):1.

[2]汪康,朱亚平.马克思“美好生活论”的三重维度[J/OL].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6[2022-03-06].DOI:10.16797/j.cnki.11-5224/c.20220107.004.

[3]金显花. 人民至上,创造共同富裕美好新生活[N]. 海东日报,2022-01-11(001).DOI:10.28871/n.cnki.nxhnm.2022.000131.

[4]严文波,李寅熊.新时代“美好生活”的生成逻辑、价值意蕴与实践进路[J].思想教育研究,2021(12):72-76.

[5]郑剑.推动高质量发展 创造更美好生活[J].民生周刊,2021(26):19-21.

[6]景楠.“十四五”时期陕西创造美好生活的民生战略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21(30):7-8.

[7]彭琦. 赓续红色血脉 创造美好生活[N]. 西藏日报(汉),2021-10-07(001).DOI:10.38227/n.cnki.nxzrb.2021.003585.

[8]李静,吴皓楠.用心守护民族团结情谊 用力创造家乡美好未来 记新疆阿瓦提县县委副书记、县长吾布力喀斯木·买吐送[J].中国民族,2021(08):68-70.


项目名称: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的内在关系研究项目编号:2022XCBYB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