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育活动探究式教学方式的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1
/ 2

实践教育活动 探究式教学方式的探究

郑忠平

西平县五沟营初级中学

内容摘要:

根据现代社会的人才要求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必须使学生的模仿性学习向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创造性学习发展,课堂教学应重视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的主动和能动作用,探究性教学过程对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又是他们今后从事实践活动所必备的基本能力。中学地理教材中探究性内容很多,教师应该抓住这难得的机会,开发探究性课程,教给学生飞行的本领,让他们在地理的浩瀚天空中自由的翱翔。

关键词:研究式教学;策略;教材;引导;体验;核心素养;

一、探究式教学的意义

地理这门学科本身就具有极强的逻辑性与科学性,这真是地理之美。知识之间脉脉相乘,牵一发而动全身。作为地理教师,如何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比教授他们独立的知识更具有意义。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生成、发展过程,让他们在课堂上动手、动脑、动口,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体验知识创新,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这也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

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一、学生要具备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重点是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能不畏困难,有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能大胆尝试,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等。 其二、学生要学会学习,乐学善学。重点是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价值,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能自主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等。而探究性教学正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有效途径。

二、概念的界定

探究性教学涉及到两个概念,“过程”与“结果”。“过程”是指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进行的学生为探索和发现知识所经历的过程。“结果”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可以表现为各种非常不同的形式,如语言描述、行为表现、情感体验等。

三、研究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灵活运用教材、大胆开发课程。

教材是依据课标编写出来的可以供我们教学时候使用的一种教学材料,是我们教学内容的一个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因此我们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时候,我们要立足于教材,更要在摆脱教材的束缚下,灵活地运用教材。通过翻阅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教材中其实有很多看着简单的一些问题,其内涵却是很丰富的,教师可以通过对其进行改造,把教材的内容变成适合学生开展的研究性问题,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不怕麻烦,大胆开发课题,只有创新,才有成长。如

2.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

研究性学习虽然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但并不代表教师在课堂上就不重要了,其实在课堂上加入研究性学习,对教师各方面的素质的要求是更高了。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有限,而教师作为课堂的一个组织者,研究性学习能否真正达到学习的目的,教师在其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在问题的提出、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对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进行交流、评价、总结这一系列过程中,教师都是全程参与的。

对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一方面教师要对一些正确的思路、逻辑进行肯定,另一方面也要及时纠正一些错误的方向,进行引导,这都要求教师对研究性学习课堂有一个良好的引导和把控,而且教师还需要特别注意引导的方式方法,要以鼓励为主,既不能打击学生自主研究学习的积极性,又要把控好研究的方向。

3.强调学生的体验参与

探究性教学的对象就是学生,目地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他们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品格与能力。所以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课堂教学,没有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课堂都不能算是探究式教学。学

四、探究式教学基本流程

1、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采用启发讲解、以旧导新、设疑激思等多种方式创设与主题相关的自主探究学习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和探究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与好奇心, 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2、呈现问题、启发思考。

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设计连续问题,引导学生逐渐深入探究;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提出相应的问题,指导学生改变探究方向或是探究思路,引导他们向既定方向前进。

3、自主探究、设疑质疑:

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探索。先由教师启发引导,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

地理新知识的学习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

(1)新知识的学习采用“观察实例—分析共性—归纳猜测—进行论证”

(2)寻找新知识与原知识的联系,将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用原有的知识去探索新知识。

这样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但是又离不开教师事先所作的、精心的教学设计和在协作学习过程中的引导,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结合。

4、合作交流、解惑释疑。

教师指导学生在个人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对探究结果进行讨论、补充、学习、展示。

合作交流应注意的问题:

(1)加强管理,在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有时达不到老师要求的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交流中提出的问题做出反馈,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概括、归纳,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的理解。

(2)处理好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合作交流学习是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上,它是明确个人责任的互助性学习,基本点是自主学习越好,合作学习实效性就越强。

(3)在每次课堂合作交流学习结束后,要进行小组活动小结、自我反思,教师有意识的鼓励表扬学习合作交流主动的学困生,进一步推动合作交流学习活动更加有效的开展。

5、当堂检测、学习评价。

当堂检测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深化学生自主探究,反馈本节课收获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及教学内容面向全体学生精心设计、同步、有层次、有梯度的题目。

6、课堂小结、拓展引伸。

一堂课的精彩开头固然重要,但完美的结尾亦不可少。精彩的课堂小结,不仅能巩固知识、强化兴趣,还能进一步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学生进一步产生对地理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思路,在愉快的氛围中把一节课的教学推向高潮。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怎样学习的人。”由此可见,在学习的过程中教会学生怎样学习,这比学习书本知识更加重要。总之,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把探究式教学广泛用到平常地理课堂中来,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动脑、动嘴的过程中感受地理的魅力,学习的魅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邓文虹 初中地理主题探究性学习模式的研究[J].地理通报.2012(51):17.

[2]宋江霞 地理课堂合作交流方法初探 初中地理学科网 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