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大附属浦东临港中学
摘要: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获得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运用语言的能力可以拆分为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方面。教师的阅读教学的任务是要教会学生读懂作者想要表达什么,不要反复去讲解学生读的懂的内容而要着眼于学生读不出的深处;通过细微的关键之处感悟文本的语言形式以此走进文本;学习一种方法,从这篇文章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这类文章;从阅读到表达到写作一脉相承、环环相扣。通过这样的一系列方法带领学生领会文章中字词句段篇的意思、作用、关系和独特性。
关键词:语言;阅读;写作;口语交际
前言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其实就是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经历,尊重学生的发展个性,了解学生的已有学习能力,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去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那怎样才能更好地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经历呢?下面谈谈我语文教学中的粗浅心得。
一、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运用语言的能力可以拆分为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方面。上海市教研室曹刚老师多次提出要实践“关注学生的学习经历”首先要搞清楚“阅读教学的任务”、“阅读教学的内容”、“教师需要创设怎样的学习经历来实现这样的教学”这三大问题。不是用几堂课的时间得出一个两个抽象的概念,课后更要带领学生总结、反思,帮助学生将其上升至经验。虽然曹老师强调的是语文学习中的阅读一个版块,其实语文学习的整个教学内容都必须重视“任务—内容—教学目标达成”的落实过程。在讲授毛泽东的作品《七律.长征》的时候,我在教学设计中预设“读、品、悟、仿”四步诗歌教学法,从初中低年级学生的诗歌学习要求出发,明确教学任务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读诗,读出节奏和韵律;在读的过程中去感受作品的魅力,从而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最后把语文学习的知识落实到“写”的实践中去,所以在课后我设计了仿写颔联或颈联的作业,通过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实施,更好地提高语言素养的学科要求。
二、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
王荣生教授在《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王荣生给语文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提到了关于教学内容选定的两个依据:文本体式和学生学情。文本体式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文体,学生学情就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情况,即阅读的数量、阅读的习惯、解读能力、思维方式等。虽然两者都可以作为教学内容设计的依据,但是王荣生在书中提到:依据文本体式来阅读是阅读的通则;依据文本体式来阅读。来把握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则。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需要合理地选择好教学内容。在讲授毛泽东《七律.长征》这篇课文时,我选择了文本体式作为我确定教学内容地依据,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了“读”为初中学段的主要教学内容,在“读”的基础上去落实“品”“悟”“仿”的任务的达成。上海市教研室曹刚老师也说,老师要讲的一定是学生不能理解或理解由困难的问题。基于王荣生教授和曹刚老师的阅读教学依据和要求,在讲授《七律.长征》时,我首先明确依据诗歌体裁的要求进行教学内容设计,以“读”为主线,在“读”的前提下去引导学生读中品、读中悟。内容教学设计中做到学生能借助预习解决的内容少讲或不讲,如:诗句的意思少讲、不讲。有难度的字词赏析多讲细讲,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如: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句诗中的“暖”与“寒”两个字的分析与理解。分析出“暖”体现红军心里的愉悦和“寒”字体现的当时面对困难之大,作者回想起经过时内心的沉重,从而来奠定学生朗读的情感基础:前一句要读出喜悦、欢快的情感,语调稍高,后一句要读出沉重的情感,语调稍低沉。最后,在理解全诗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之后再全班朗读,读出情感、读出气势、读出节奏。由此根据确定的内容设计达成了教学任务,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落实语文素养的教学要求。
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课堂教学中好的问题能让学生更好地关注课堂,提高学习效率,所以,核心问题的设计与相关问题的关联可以形成一条完整的问题链,教学过程中广泛的使用提问和追问的形式,对启发学生的思维,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能更好的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如何更好的让问题有效?我认为要遵循三个原则:一针对性。二、有趣性。三、层次性。针对性主要是从文本内容出发,要根据课堂教学目标进行问题设计,落实课堂的教学任务。由此我设计文章的核心问题是文章为什么前三节称呼是“战士”后面怎么称“壮士”?实践中,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都积极地找寻原因,要得到合理的理由就必须解决相关问题:1、壮士的意思是什么?2、战士定义上和壮士由什么区别?这些是低层次的基本问题,能关注能力稍弱的同学,让他们也能积极参与课堂。接着抛出问题3、“壮士 ”能从文章哪些地方体现出来?另外这些问题又能通过学习文中五壮士的语言、动作描写,去体会五壮士的那种忠于国家,不怕牺牲的精神,核心问题的解决又落实了教学难点。由此可知,课堂中的问题设计,能拨动全班同学的思维之弦,更好地关注了所有学生的学习经历。
四、课堂教学形式的设计
在理解学生多元化思维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可以活跃语文课堂的气氛,让语文课堂不再只是面对没有生机的文字,而是更加注重文字的多元性,学生的多元性,让文字变活,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比较好的教学形式有:视频观看、课本剧表演,师生圆桌会议式探讨、及辩论式讨论、擂台比拼式等,在教学实践中感觉这些教学活动形式的设计对课堂效率的提升非常有效。如在讲授《书戴嵩画牛》一课时,我运用了课本剧表演和辩论式讨论的形式,先让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通过对杜处士和牧童的角色把握和人物心理的理解,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表演来理解两个人的“笑”的内涵。还能通过表演者的动作,表现出杜处士“尤爱”的程度,以这种教学形式加深了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印象,也调动了大家语文课堂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文字的兴趣。在拓展延伸环节中,提出了讨论式问题:牧童认为戴嵩的《斗牛图》有错误,同学们同意他的意见吗?同学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辩论式的讨论,各自拿出自己的证据来反驳不同意见,课堂气氛热烈,还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这个问题能让学生能多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有的同学认为牧童的观点是对的,因为他有放牛的经验,见的牛的相关情况太多,所以他的观点应该可信。还有的同学反驳,牧童的观点可能不对,没有见到牛打斗时候摇尾巴,不代表这种情况就一定不存在,认为由此判断戴嵩的画中有错误太过绝对,所以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采用合理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多元化思维,并且让学生从多个方面去了解语文的特点,系统的掌握语文知识,从而提高语文的学习效率。
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性特征决定了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经历,关注学生的学习经历就必须注重全体学生的综合发展。就需要我们语文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多方面地去摸索更多的、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落实语文学科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愉快教学初探[J]. 赵俊杰.学周刊. 2017(09)
[2]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故事教学法[J]. 何力.文学教育(下). 2017(07)
[3]关于中学语文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 范会刚.新课程(中学). 2015(04)
[4]浅谈微课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J]. 赵丽芳.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01)
[5]探究中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性策略[J]. 尹妍春.读写算. 2020(16)
[6]中学语文板书设计微探[J]. 周扬刚.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 2021(02)
[7]有效进行中学语文教学反思策略探究[J]. 陈志明.考试周刊. 202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