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第二人民医院 810000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究预见性护理应用在院前急救急危重症患者的转运中对于缩短时间所产生的积极价值。方法:抽取急诊科接救的院前急救急危重症74例作为分析对象,均等分组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37例)。观察组接受护理方法是预见性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方式。评价指标:病情评估时间、急诊室停留时间、总抢救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形成对比,P<0.05。结论:对于院前急救急危重症患者的转运护理,建议对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有助于缩短评估、急救时间,提升抢救效率,是一种效果非常好的护理方案,建议推广。
【关键词】院前急救;急危重症;预见性护理;抢救时间
临床抢救时间对于挽救急危重症患者的生命安全是非常重要的,鉴于其病情的凶险性,进展非常快速,死亡风险高,及时、安全、高效的急诊救治是非常重要的。院前急救涉及对患者的转运,在转运的路途中存在较多未知的风险,一旦发生意外事件会直接影响抢救质量,因此加强对于急危重症患者的院前急救转运管理意义重大。预见性护理的优势是带有提前性,针对潜在、提前预见的风险因素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本文将预见性护理实施在院前急救急危重症患者的转运中,分析其护理价值,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课题分析开展于2020年5月-2021年3月,所选择的对象需要在入院前进行抢救并转运至院内接受抢救治疗,抽取标准的急危重症患者74例纳入小组内。入选标准:患者资料完整,家属同意参与;经急诊方式入院,配合转运的急危重症患者。排除标准:患有精神病史、死亡患者等。
以随机的方式进行分组,原则是男女性别、年龄未形成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同样为37例。观察组:男20例,女17例,年龄范围是32-74岁,均值是(51.28±0.26)岁;对照组:男19例,女18例,年龄范围是31-72岁,均值是(50.63±0.15)岁。年龄、性别数据对比后无差异,P>0.05。
1.2研究方式
1.2.1对照组
对患者实施常规急诊急救护理方式,接到出诊通知后立即准备好相应的物品,转运过程中关注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被动执行医嘱,及时报告患者的异常状态。遵守急诊科转运流程对患者进行救治。
1.2.2观察组
实施预见性护理方式,实施要点如下:①预见性培训。对急诊科的医务人员、司机等进行培训,强化其时间观念、预见性护理观念等,提升急救工作效率。严格遵守急救中心的规定,各种药品和器械等准备充足,定期维护。每周进行院前急救演戏,加强急救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学习。②预见性接诊准备。接听急救电话的护理人员需冷静,耐心引导对方说出与急救相关的各种准确信息,迅速下达出诊通知。到达现场前需要叮嘱现场进行初步的保护,安抚情绪。到达现场后第一时间评估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清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根据患者需求进行吸氧等护理操作。询问患者的发病时间、既往病史等,给予补液、包扎固定或平喘利尿等抢救。③预见性转运体位护理。搬运患者需平稳,仰卧或选择有利的姿势,头部要固定。若患者有呕吐症状,需将头部偏向一侧,防止窒息;存在骨折、外伤的患者要辅助工具固定,不得在转运过程中二次损伤。④预见性心理疏导。对患者和家属进行情绪安抚和语言鼓励,告知转运目的、预期抢救效果等,条件许可时家属可陪同,使家属情绪稳定。准确登记患者的各项信息,转运至院内后需妥善移交患者,进行后续抢救治疗。
1.3评价指标
评价本次护理效果,需要记录患者的病情评估时间、急诊室急救时间和总抢救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选用的检验分析软件是SPSS25.0,指标数据的记录形式是( ±s),差异对比的工具是t。在检验结果P<0.05时,可以认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执行不同的护理方案后,观察组所统计的各项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组间形成对比,详见表1.
表1 患者的各项抢救时间统计(min,±s)
组别 | 例数 | 分诊评估时间 | 急诊室停留时间 | 总抢救时间 |
观察组 | 37 | 1.71±0.16 | 11.92±0.47 | 31.59±0.13 |
对照组 | 37 | 2.53±0.26 | 20.82±0.41 | 48.72±0.63 |
t | - | 10.57 | 16.03 | 21.85 |
P | - | P<0.05 | P<0.05 | P<0.05 |
3 讨论
急救时间对保证急危重症患者的生命安全是非常关键的,院内急救中心在接到急救电话后,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现场,做好初步抢救后迅速转运至院内,挽救患者的生命安全。在转运期间存在较多的风险,若不加以护理干预可能会产生意外事件,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预见性护理具有超前护理的优势,是现代护理的新型方式,可以提前预见各种风险,还能提升医护人员的工作抢救,从被动转为主动,保证护理质量。
结合本次分析的数据可知,观察组接受预见性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式。从上文表1中的数据分析可知,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急救时间少于对照组,形成组间对比,证实预见性护理的实施价值。
因此,将预见性护理实施在急危重症患者的院前急救转运过程中可以缩短抢救时间,提升抢救效率,建议推广。
【参考文献】
[1]郭世燕,贾灿灿.预见性护理在院前急救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中的应用[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33(06):737-739.
[2]高亚维,刘正,李珂桢,付一桓,尹丽达.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创伤患者急诊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4):64-66.
[3]袁玲.预见性护理在院前急救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0):143-146.
[4]胡慧敏,魏晓丽.规范化护理对急危重症患者转运安全率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13):2332-2334.
[5]陈燕,陈婷,刘姗萍,吴月英.预见性护理在院前急救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06):158-159.
[6]杨春花.预见性护理在院前急救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31(11):1691-1692+1667.
[7]栗艳红.护理程序在院前急救危重症患者呼吸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8,25(04):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