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与药物治疗疗效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0
/ 2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与药物治疗疗效的临床观察

张超

辽宁电力中心医院 心血管内科二病房 110000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与药物治疗疗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1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照组75例:应用药物治疗;实验组75例:开展介入治疗。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性97.33%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实验组生存率97.33%与再住院率29.33%均优于对照组生存率86.67%与再住院率73.33%,(P<0.05)。结论:药物治疗与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治疗效果确切,其中介入治疗应用价值较高,可保证治疗效果,减低疾病死亡率与复发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药物治疗;治疗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临床常见病,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疾病有趋向年轻化形式,疾病一旦形成可导致患者机体出现心前区压榨性疼痛、憋闷感,甚至有濒死的感觉,选择正确的方案对疾病进行干预非常重要[1-2]。当前,介入治疗与药物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应用率较高,但不同方案治疗效果受到临床争议性[3]。因此,本文就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不同方案干预,分析介入治疗与药物治疗效果与临床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1至2021-1我院1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由于开展的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75例2个小组。

对照组: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35例,最小年龄32岁,最大年龄76岁,平均年龄(56.72±1.32)岁;

实验组: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36例,最小年龄33岁,最大年龄77岁,平均年龄(56.76±1.33)岁;两组患者在资料方面互比,差距小,(P>0.05)。

1.2 方法

入院后,对患者应用心电图检查、血液检查等,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疾病后,对患者开展治疗;予以患者氯吡格雷剂量为300-600mg、阿司匹林300mg药物进行干预,

对照组:应用药物治疗;应用尿激酶实施溶栓治疗,尿激酶剂量为150万U与100ml的生理盐水混合后,实施静脉滴注,持续治疗30min。结束12h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0.4ml,连续治疗3-5d,间隔12h注射一次。

实验组:开展介入治疗;根据不同病变情况对患者应用球囊,扩张狭窄病变部位或堵塞处,实施强行置入恰当大小的血管内支架,观察内膜是否有撕裂、残余狭窄情况,加强对患者血压、血氧饱和度、血液运转等情况,若有异常情况,立刻开展相关干预。

1.3观察指标

对治疗后,患者病情状况进行管处于评估,有效:患者心前区疼痛、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全部好转,心脏标志物、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结果正常;改善:患者心前区疼痛、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接近好转,心脏标志物、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结果有明显改善;无变化:患者心前区疼痛、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无任何好转,心脏标志物、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结果无变化;治疗有效性=有效(%)+改善(%)。同时,对患者进行6月随访,分析患者生存率与再住院率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 625f5cdea0feb_html_fe5f66e90046358d.gif ±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照组与实验组治疗效果的比较

实验组治疗有效性97.33%高于对照组的73.33%,互比,有差异性,(P<0.05)。具体见表1

表1对照组与实验组治疗效果的比较(n,%)

小组

例数

有效

改善

无变化

治疗有效性

对照组

75

25(33.33)

30(40.00)

20(26.67)

55(73.33)

实验组

75

33(44.00)

40(53.33)

2(2.67)

73(97.33)

X2





4.125

P





<0.05

2.2对照组与实验组生存率与再住院率的比较

实验组生存率97.33%与再住院率29.33%均优于对照组生存率86.67%与再住院率73.33%,有差异性,(P<0.05)。具体见表2

表2对照组与实验组生存率与再住院率的比较(n,%)

小组

例数

生存率

再住院率

对照组

75

65(86.67)

55(73.33)

实验组

75

73(97.33)

22(29.33)

X2


4.526

4.854

P


<0.05

<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近年来临床中常见病,疾病形成初期可导致患者机体出现心悸、气促、烦躁、胸部不适等症状,随着病情逐步发展,可导致患者机体出现呼吸困难、皮肤苍白、意识模糊、四肢冰冷、血压下降等症状,这对患者日常生活水平及机体健康状态非常不利[4]。所以,尽早对疾病进行有效干预非常重要。

介入治疗可将血管开通到理想状态,从而改善心肺功能,减低休克情况出现,对溶栓过敏的患者非常适用。介入治疗对尚存的心肌可达到保护作用,确保血液通畅,避免血管再次闭塞,控制急性心律失常情况出现。近年来,介入治疗技术持续性进步与发展,对心脏功能的恢复效果明显提高,减低心肌受损程度,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可达到一定保护作用。

药物治疗就是指脉溶栓治疗,合理应用药物将血管内阻塞的新鲜血栓实施溶解,从而确保血管通畅性,这对器官功能的恢复及血液循环畅通性有着积极性影响。尿激酶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常用药物,具有极小的抗原性,不易产生过敏反应,利于心肌功能的恢复,达到理想的心肌灌注效果[5]

综上所述:药物治疗与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治疗效果确切,其中介入治疗应用价值较高,可保证治疗效果,减低疾病死亡率与复发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福双. 药物球囊与药物洗脱支架在接受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观察[J]. 贵州医药,2021,45(8):1269-1270.

[2] 刘乃瑞. 比较介入治疗和药物保守治疗干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J]. 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16):49-50.

[3] 侯宪庚,谢翔,杨毅,等. 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长期预后的影响[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9,42(3):282-287.

[4] 胡振振,孟哲,王丹,等. 药物涂层球囊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短期疗效[J]. 医药论坛杂志,2020,41(7):68-72.

[5] 张建勋,李海鹃,苏保华,等.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与药物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25):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