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育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19
/ 2

小学语文教育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姚国清

浙江省桐乡市濮院小学教育集团翔云小学

摘要: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对于综合性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较大,而新课改也顺应时代潮流,要求小学语文阶段增加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内容,这对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目前在教学当中,人文素养的内容占比较少,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因此,本文将探讨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培育人文素养的意义、目前还存在的问题以及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步骤。

关键词:小学语文;人文素养;策略

引言:语文学科作为教育阶段三大主科之首,其对学生的学习生涯以及人生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影响,而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则为整个语文学习及其他科目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小学语文阶段中加入人文素养的培育内容,能够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培养其健全完整的自我人格,以及明辨是非的基本道德观和价值观,在“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1. 小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意义

随着新课改的提出和推进,小学语文教学加入了更多内容以符合当今社会对综合性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因此,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融入到小学语文课堂中,将会对现阶段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以及当代社会发展产生深远且积极的影响。

人文素养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其一是人文学科的知识理论,包括艺术、文学、哲学等,其二是人文修养,即在学习人文知识理论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等。在小学语文课堂里加入人文素养的内容,能够让学生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之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也能帮助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丰富其精神世界并增强精神力量。

二、小学语文课堂在人文素养培养方面还存在的问题

1、小学阶段学生人文知识储备量不足,难以培养其人文素养

就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实践中反映出的现象来说,该阶段的学生知识储备量普遍不高,语文教师因有限的课堂时间,很难在讲解课本内容之余进行人文知识的补充和衍生,而学生在课后亦不会主动阅读有关人文方面的经典篇目,导致其在人文知识方面的积累少之又少。

2、课堂形式不新颖,难以激发学生对人文知识的求知欲

人文知识这一板块的内容对于现阶段学生来说较为抽象,而教师在教学当中总是生硬的讲解该部分内容,没有设计一些针对该学段学生学习特点的课堂活动,因此部分学生不愿意参与课堂学习,久而久之,学生对语文课堂便产生了消极抵触的心态,这就对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工作造成了一定困难和阻碍。

三、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具体措施

1、经典篇目多阅读,衍生知识需补充

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有着优秀的民族文化精神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朗朗上口的音律节奏、生动别致的语言描写和源远流长的精神内涵既能给人美的感受,陶冶人的情操,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帮助人们提高文化修养和人文意识,加强民族认同感。小学语文课本当中精选了大量优秀的古诗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一味以考试为导向,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些内容,而应该带领学生赏析和诵读这些经典古诗词篇目,并适时补充相关文学知识或理论。

例如五年级上册的课本里同时出现了王安石的诗《泊船瓜洲》和纳兰性德的词《长相思》,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带领学生首先进行文本的阅读和赏析,如探讨“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一句妙在哪儿,或“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背后的情感,之后组织学生就这两首诗词的异同展开讨论,从而引出诗、词两种不同的文学形式,补充和扩展学生的诗词理论。

2、情感熏陶不可少,课堂氛围要烘托

在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学习当中,如果学生无法通过阅读文章与作者共情甚至产生共鸣,则会影响其对文字背后所呈现的人文关怀的理解和感悟,进而阻碍自身人文素养的提升和发展。小学阶段的学生因生活阅历较浅薄,知识积累还不够丰富,对于文章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或者思想总是理解不到位、不透彻,这就会导致学生对文章的把握度不高,学习效果较差,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烘托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其能够最大限度的与文章产生情感上的交互,通过情绪的共鸣加深对人文关怀的理解和感悟。

以六年级上册李贺写的《马诗》为例,很多学生在学习这首诗歌时,很难从诗人所描写的这一幅苍茫辽阔的大漠景象中体会到其想要报效国家的强烈意愿,那么教师就可以用音乐的方式呈现出这种豪迈气概,例如播放在《经典咏流传》节目中被改编成流行音乐的《马诗》,其大气磅礴的伴奏和独特的藏式唱腔很容易让人感受到作者想建功立业的满腔热血,这种形式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前两句景色描写的必要性及后两句作者的心情。

3、文化建设有必要,教学活动多创新

人文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宏观的主题,其包含的内容非常之多,但部分教师在开展人文素养的教学活动时,总是进行一些假大空的教学实践,没有落到具体的板块,并且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这就使得学生不太喜欢参与,而教师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和目标。因而教师在开展人文素养的教学实践中,需要以人文知识为主题细分教学板块,例如以课中和课下进行划分,分别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并且注重班级的日常文化建设,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提高人文修养。

在六年级下册的课本中,学生会学习《元日》这首诗歌,此诗的内容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其中描写的节日风俗和活动仍然保留至今,其主题非常适合用作班级文化建设。教师在讲解这课内容时,可以在课堂上举办年俗文化抢答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人文知识,或者带领学生自制春联,既锻炼了动手能力,也学到了对联的相关知识,课后则可以在教室内开辟文化墙,张贴学生的读后感或者手抄报,让班级里充满浓厚的人文气息。

结束语:综上所述,人文素养的培育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并且已经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把握这一趋势并改善目前还存在的问题,加强教学课堂中人文素养内容的比重,并针对小学阶段学生理解能力薄弱、学习兴趣低下等问题,适时改善教学方式,用多种形式呈现课堂内容,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举办趣味活动,在寓教于乐中让学生积累人文知识并提高自身人文修养。

参考文献:

[1]何丽.加强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人文素养[J].新课程,2022(01):189.

[2]石腾腾.让人文素养与语文能力“携手共进”——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三结合”[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1(07):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