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天人合一”思想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19
/ 2

庄子“天人合一”思想初探

童亚飞

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摘要: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的思想就进行了一次较大的“飞跃”,也正是这次的不同思想交融,使我国的哲学得到发展。庄子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家之一,同时也是“天人合一”的提出者;在庄子看来,“天”具有很多重不同的含义,即可以表达自然之天,也有本然、自然、无为之义的意思。庄子认为人与世间万物都是自成一体、浑然不可分的,但是人在发展中逐渐丧失了天所代表的自然,也就逐渐失去了本性;而要想重归本性,就需要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基于此,本文就以庄子的“天人合一”思想作为主要论点,详细将其进行剖析,希望借此能够更好去理解庄子的“天人合一”思想。

关键词:哲学 庄子 天人合一

一 庄子的“天人合一”中“天”的含义

由于人属于自然的一部分,于是庄子就提出:“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这就说明天和人本来就是一体的。“天”的提出属于我国古老哲学,之后随着哲学的发展,“天”的含义变得不同。而庄子在“天人合一”中“天”指的就是天空、天道,多数情况指自然[1]

庄子关于“天”的含义在其作品中都也可以明显的窥探出其主要内容,如《庄子·齐物论》中的“故天者,万物之总名也”、“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合则成体,散则成始。”都将“天人合一”的天空、天道直接表述出来。同时在《天道》中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齐一”讲述出人天的关系是共存亡的;《齐物论》中“天无不覆,地无不载”,表现出天地始终在变化,这与自然环境的变化一样,将“天”表示为天空。庄子经常将天的变化用来表示自然万物的变化,当人所做的事情已经全部完成以后,事情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变,那便就是天的决定,人力是无法改变的。所以为了让人们得到更好的发展,需要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天的力量是无穷的,人们无法改变天决定的事情,也就是庄子所说的“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但是这种说法被后面的学者认为是一种消极的哲学论述。

二 庄子“天人合一”的内容

庄子“天人合一”的思想,在时代发展过程中,逐渐显现出其重要的地位。该思想的理论架构是如何构成的,与庄子的思想发展过程有着很大的关系。“天人合一”成为一个系统的理论与天人同源和天人不同有关,庄子通过天人同源进行解释后,区分出天人的不同之处。即自然生人类生,人类繁,自然损,认为将“天”与“人”合一后,才能够促进人类的未来和自然的健康发展。在《秋水》中,“也道观之,物无贵贱”,讲述了在天道中,万事万物都没有贵贱之分;《齐物论》中,“天地一马,万物一指也”,讲述天地都是一种物质,万物也是一种物质;这些都表述出庄子所提出的“天人合一”思想,认为天人是来自同一个地方,本质上属于同源。天地万物之间的关系属于一种无为状态,事物发生的规律都是一开始就已经决定的。天人的“合一”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事物发展是存在一定区别的,在《齐物论》中,庄子还提出了另一种思想,就是“齐同物论”,认为事物没有对错之分,只是个人所站的角度不同,知识在对待同一件事的时候每个人的想法不同而已。春秋战国时期,不同的思想者由于各种不同原因,聚集在一起互相交流,逐渐形成了“百家争鸣”的 时代,大家在进行辩论的过程中,庄子认为任何的辩论都是无法分出胜负的,因为任何言论的正确标准都是相对的,没有统一的标准,这也就是庄子所提出的“齐同物论”思想观点。

在“天人合一”构成中,如果人执着追求自己内心的想法,就可能在追求过程中,迷失自己,被心所役。人的本性逐渐迷失,会被世界异化,但是“天人合一”能够保持人的本性,让人回归本真,与自然规律和谐发展。开展“天人合一”的方式主要依靠“心斋”和“坐忘”,“心斋”,需要人摒除内心杂念,让心境达到虚静的纯真状态,进而明大道。主要的含义可以看做是将屋内的各种杂物进行打扫,从而放入更多的物品,打扫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放置更多的物品。庄子在《庄子·人间世》中说道:孔子的徒弟颜回请教孔子关于游说卫国国君的方法时,孔子让其进行“心斋”,在自我思想精神上完成“心斋”。颜回问孔子“敢问心斋”,孔子回答“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表明只有通过“心斋”,才能够更好的向专横独断的卫国国君进行劝说。而“坐忘”的方法主要在于姿势的静坐,其中“忘”是一种状态,就是将全身心的正道进行实体化,在生命状态中显示出来,而不是让其进行自我的精神陶醉[2]。“忘”是一种在骨子里面的遗忘,让其成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在人们的生活中,出现各种的烦恼,当进行坐忘时,很多的坐忘者都是因为对事情存在想法,造成自身烦恼增加。而“坐忘”能够让在“心不动故”、“形都泯故”中实现心灵的自我纯净,从而超越自我,回归生命的本真,达到完美的精神世界。这是一种艺术境界,同时也是道家宗教的境界。

庄子在现实个体和社会群体发生冲突的认识中,主要认为是人性在长期的社会中得不到释放,一直被压抑,不断受到摧残,造成人性扭曲。这样环境下,无法将个体和群体的对立情况解决,这在《缮性》的“丧性于物,失性于俗”中都有所体现。如何完成天人合一,需要另外一种方式,那就是不与大众同流合污,独善其身,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本真状态。庄子的理想社会环境为“至德之世”,人在自然环境中,保持一种自然状态,没有社会、政治、理性的理想和谐社会环境。

三 庄子“天人合一”的现代意义

现代社会中,庄子“天人合一”思想着重讨论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反对人类对自然破坏。善待自然万物是人类实现发展的前提,庄子面对现实中人与天的关系,提出了“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的观点。一方面主张人要超脱自然约束,实现思想遨游,另一个方面,将天看做是人类无法超越的自然力量。实现庄子的天人合一需要一个特定的场所和社会基础,为人和自然提供发展条件[3]。庄子思想在战国中期诞生,那个时期的社会生产力得到进步,国家的手工艺和相应的生产技术得到发展;但是当时各个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十分血腥残忍,利益纷争不止。庄子认为这是由于技术和手工艺发展带来的危害,导致人被物化和异化,逐渐迷失自。庄子提出“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摘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捂斗折衡而民不争,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议论。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寒瞽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而天下始含其明矣”。为了减少战争的发生,恢复人的本然之性,让社会回归到淳朴,宁愿将促进社会发展的手工艺和技术都抛弃,从而达到天人合一。我们现在生活的环境中,庄子的天人合一能够促进人们在金钱权利的诱惑中,保持本心。所以我们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时候,要合理对对待自然事物,消除极端功利主义,提升人们的心灵境界。

结束语

庄子的提出的“天人合一”在现代的社会发展中有很大的意义,它能够给促进人类心灵境界得到提升,站在自然的角度思考,解决社会中的许多问题。在发展过程中,反对因追求利益而丧失本心,所以庄子独特的哲学思想,也能够帮助现代很多年轻人走出人生的困境。

参考文献

[1]李志明.《庄子》“天人合一”思想在盛唐诗人意境创造中的体现[J].宜春学院学报,2020,42(07):106-109.

[2]张晓童.美学框架下的庄子“天人合一”思想与“大地艺术”[J].大观(论坛),2019(09):4-5.

[3]方圆.天工人巧——庄子“天人合一”说与陶瓷窑变艺术[J].艺术市场,2019(08):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