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校园篮球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19
/ 3

我国校园篮球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

柏林辉 1 王瑞 2

上海市松江区教育学院

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外国语学校

【摘要】我国校园篮球近年发展迅速,在篮球基础工程建设、篮球教学布局、篮球训练及竞赛等方面的改进尤为明显。但同时也要注意到我国校园篮球在取得健康发展的同时依然存在着一些尚未解决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未来校园篮球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鉴于此,只有明确问题的具体表现,随后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校园篮球发展对策,方可促进我国校园篮球实现有序发展。


关键词:体育文化;学校体育;校园篮球


近年我国持续推进校园篮球发展,2016年校园篮球推进试点工作在全国各地拉开序幕,为强化学校体育改革和学生运动技能提供保障。2019年我国出台健康中国行动,强调要持续促进学校体育发展,强化校园篮球、足球等的教学发展。由此研究我国校园篮球发展问题及对策势在必行。

1引言

体育即是一类以锻炼身体为目的的教育行为,同时也是一类具有特殊性的社会文化运动。篮球运动自十九世纪末期传入到我国至今,经过多年发展早已成为我国各类体育项目职业化发展相对成熟的项目,并被广大青少年关注和喜爱。我国青少年校园篮球教师专项培训活动在2016年8月正式启动,此举意味着校园篮球试点工作就此开始实践历程。随国务院后2019 年对外印发《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其中强调一定要持续推进学校体育教育变革,全面强化各校园运动如足球、篮球等运动项目的教学改革。而校园篮球作为学校体育的代表性项目,探讨其发展过程尚解决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以促进校园篮球教育回归本源并与校园教学有效融合。

2 我国校园篮球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校园篮球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校园篮球价值认识不足、校园篮球传播体系不健全、学校体育社团建设滞后等,下面详细说明。

2.1校园篮球价值认知不足

现阶段校园篮球教学因尚处于起步阶段,校园篮球在学校教育中的普及度不高。加之我国应试教育模式占据统治地位,导致教育目标单一,教育手段狭隘,包括体育在内的各类素质教育不受重视。我国传统教育事业中过度重视应试教育导致教学分数化和功利化倾向严重,难以认识到学校体育与校园篮球的育人价值。虽说近年素质教育日渐受到重视,并成为现阶段我国教育改革的核心课题,然而素质教育对照应试教育应是举步艰难。各级教育设置的考试科目均以满足应试教育为主,这导致学校教学安排向这些应试科目倾斜性,教学重心导向性过度,难以正确认识到包括校园篮球教育在内的学校体育教学的思想价值。

虽然近年校园篮球发展日新月异,但相对于主流文化教育科目如语、数、英等科目来说,包括校园篮球在内的学校体育教育对于育人、强身、健体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这造成社会、学校、家长及学生等教育相关方多数将重点聚焦于文化科目上,包括校园篮球在内的学校体育难以发挥出其所赋予的育人、强身、健体的核心价值。即使体育近年开始并入到各类升学及择校需要的考核体系中,然而仍是以体育教育符合考试要求即可,难以摆脱校园篮球教育功利性的教育悖论。近年国家借助推广校园足球、校园篮球等运动来优化这种现实情况,但传统观念作用下,各家长及学校仍难以“应试教育”的桎梏。各学校难以摆脱以升学率来提升学校名誉、争取经费来源及赢得优质教育资源的旧有思想,同时家长也同样以文化科目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生成果的惟一标准。鉴于这种现实,校园篮球难以重文化、轻体艺的教育环境下实现稳定发展。加之学校体育本身也不重视对学生篮球运动审美的培养,更勿论借助校园篮球引导学生对身体健康、智力发育及思想品质的关注,以及在培养和形成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导致校园篮球因认识不足和关注缺失而难以在短期内实现快速发展。

2.2校园篮球传播体系不健全

首先,校园篮球传播体系不健全。我国校园篮球相关发展涉及多个层面,传播方式则为中央至地方再到各地学校这种由上至下的组织体系加以传播。这种层级分别的传播体系导致部分相关方(如家长)难以了解并掌握与校园篮球相关政策的具体内容,继而影响其政策知情权、参与权的发挥及校园篮球个性化需求的表达。校园篮球作为各方主体参与的运动,其涉及了政府、学校、家庭及个体等四个方面,其中政府属于宏观层面的主体,学校和家庭等属于中观层面的主体,学生个体属于微观观层面的主体,上述各主体共同构成我国校园篮球传播体系,这些主体利用有效的通道开展校园篮球的合理传播,常用的传播媒体为主流媒体,这样的校园篮球报道方式可以形成较好的舆论效应。

其次,校园篮球传播新兴媒体利用不畅。传统校园篮球传播形式难以适应其发展的信息化需求,而互联网及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为校园篮球的有效传播提供了更多可用通道。但在应用互联网及新媒体等技术时,难以对校园篮球传播过程实施有效的监督与科学的引导,更无法控制基于互联网和新媒体信息传播的无序化,继而对我国校园篮球发展形成不利影响。

最后,少数媒体平台为赢得收视及经济利益最大化,迎合受众的猎奇心理及从众特征,片面开展体育领域各类事件的报道,导致广大受众难以做出理性判断,类继而对体育价值形成认知偏差。如夸大报道篮球运动受伤事故造成家长及学生对篮球项目产生恐惧感和抵触情绪,继而影响到校园篮球运动的开展,直接影响到校园篮球育人价值的发挥。

2.3学校体育社团建设滞后

学校体育社团对于使校园文化更丰富、提升校园篮球发展氛围来说必不可少。虽说我国各学校在开展体育社团建设方面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相对于近年高校包括体育社团在内的各社团发展建设来说,中小学体育社团发展较为滞后。这一现实导致我国大部分中小学体育社团形同虚设,这严重制约了包括校园篮球在内的各体育社团的健康发展。现阶段各地学校在体育社团建设方面存在较多不足与困境,主要有师资配置不足、经费划拨困难、场地器材缺乏、社团管理缺失、家长对体育社团认同度不足及学生文化课紧张难以及时参与社团活动等等,壬我国中小学建设体育社团并推动其发展的进程迟缓。同时我国校园篮球多在中小学开展,因此现今校园体育社团建设难达到预期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形成了负面影响。

3我国校园篮球发展的优化对策

3.1完善校园篮球价值认知,建立协同育人机制

校园篮球教学涉及的各主体如政府、学校、家长及学生等均要培养正确的校园篮球价值认知,充分利用好校园篮球教育的育人、强身健体等价值,借助篮球运动本身的突出特征如竞技性、团结性及竞争性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同时也要发挥出校园篮球作为体育教育与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促进学生实现素质提升与全面发展。

除此以外,校园篮球涉及多方,政府、学校、家长及学生个体,这些主体既互为独立且联系紧密,因此只有结合各方现实建立起以校园篮球为对象的协同育人机制,方能充分发挥出校园篮球推进学生身心发展的积极作用。首先,健全并改进校园篮球课程设计,完善教学内容及考核评估体系。各地学校借鉴2018年制定的《青少年校园篮球教学指南》科学安排篮球教学的具体内容,保障学生在不同学段过度时校园篮球教学内容实现无缝对接,学校在开展校园篮球要确保实现全学段覆盖。以协同育人机制为管理准则,政府为校园篮球的开展及推广提供支持,学校则定期组织丰富灵活的校园篮球社团及竞赛活动,并把校园篮球设为使学生强身强智的必修课。同时定期考核篮球教学成果,重视篮球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及应用。对于家长与学生来说,则要提升对校园篮球认知的同时树立起健康的体育价值观,为学生营造有利的篮球学习与锻炼家庭氛围,有条件的与学生一起开展家庭篮球运动,使学生在与家长增进了解的基础上提升了篮球技能。

3.2丰富校园篮球综合传播渠道,提升学生兴趣爱好

对照传统信息的媒介传播渠道而言,现阶段学生更喜爱的信息接受与传播方式为新媒体及互联网。这类新兴媒体突出以“用户为重”,因此其传播理念与手段更为多元化和大众化。而校园篮球要强化并落实自身传播诉求,则借助新媒体及互联网可不断优化传播渠道,并实现传播效率的提升和传播覆盖面的增强。因此推动校园篮球实现快速传播与发展可借助各类新媒体的传播特征及互联网对学生群体的吸引力进行有针对性的篮球内容定向传播,继而探索出校园篮球传播的新路径。以落实多方主体的动态管理及监督为切入点,以互联网及基础,借助新媒体利用计算机、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有效渠道,借助数字化技术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校园篮球信息传播及服务。新媒体与互联网的传播为校园篮球传播与传统广播电视传播媒体融合提供了技术支持。更为校园篮球传播建立起学生喜闻乐见的丰富渠道。新媒体作为基于数字信息技术开展的信息化互动传播,它为校园篮球传播持续创新建立起必要的技术通道,使校园篮球传播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联网的边界得以消融。另外新媒体容量大、传播实时性及互动性显著等特征也为校园篮球传播工作提供了有效路径。近年科技持续发展的同时网络日渐发达和普及,学生获取讯息的渠道日趋多元化,其甄别信息的能力随之强化,继而对信息质量提出更明确的高要求。基于此新媒体背景下,校园篮球传播一定要以适应学生这一特殊受众新需求为前提自身持续创新,提高校园篮球的传播质量,继而使学生对校园篮球产生兴趣,进一步提升学生接受和学习校园篮球的信心理念和思维模式。

3.3创新校园篮球社团发展,完善社团管理运行

美国篮球事业纵横全球几十年的根本在于对篮球体育社团发展的重视,相对于美国健全且成熟的校园篮球社团发展机制,我国包括篮球社团在内的多数学校体育社团发展尚不成熟,因此创新校园篮球社团发展,完善社团管理运行由此成为校园篮球发展脱离边缘化和单一化的根本。我国要合理借鉴国外校园体育社团发展的成熟理念、先进经验、科学管理手段等,结合我国校园篮球发展现实,探索与我国篮球社团发展实际相匹配的科学模式,以推动我国校园篮球普及与体育事业发展。其一,各地政府要采取措施明确校园体育社团的发展地位,制定相关的体育社团发展运营管理办法并严格落实,确保在学校、家长及学生等各层面均重视起体育社团的发展;第二,各学校要规范篮球社会发展思想、理念及战略,结合自身实际条件对其加以规范,定期结合篮球社团情况举办赛事活动,赛事内容可由社团成员自行设计并安排,使学生自主处理社团活动事宜,即可以激发出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可以锻炼其组织领导力。

4结语

校园篮球作为我国学校体育普及的代表,要想实现有效发展,则一定要在明确校园篮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为前提,制定出与现实问题相匹配的优化对策,如此方能确保校园篮球实现其内在价值,发挥出在“校园”这一现实前提下的特殊教育作用。


参考文教:

[1]林宇,岳粉燕. 核心素养导向下校园篮球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J]. 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1,(18):174-175.

[2]张明. 广州市小学校园篮球发展影响机理研究[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1,29(09):215-219.

[3]鲍鹏灵. 校园篮球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策略[J]. 名师在线,2021,(21):89-90.

[4]周萍. 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2021,11(20):225-227.

[5]杨森,扶晓政,陈子涵. 我国校园篮球发展的成效、困境和优化路径[J]. 青少年体育,2021,(06):60-62+67.

[6]李前磊,韩姗姗. 体教融合背景下校园篮球发展策略研究[J]. 文体用品与科技,2021,(12):141-142.

[7]任瑛. 校园篮球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究[J]. 文体用品与科技,2021,(08):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