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背景乡村风貌管控思考——以广西南宁地区农村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15
/ 2

新农村背景乡村 风貌管控思考——以 广西南宁 地区农村为例

何宇 1

1. 南宁市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 南宁市 530023

“村容整洁”是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之一。在新农村风貌规划建设中,进行专项村庄风貌管控设计,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专业的设计指导与设计图纸的支持, 引导广大农民科学合理建设住宅,提高农房质量安全,彰显本土特色文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经济、适用、有当地乡土气息的现代化宜居农村住宅。

关键词:乡村、新农村住宅

1、乡村风貌管控的背景

广西是少数民居聚居区之一,村落自带地域特点。但落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广大农村住宅有了显著改善。但随着乡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传统居住环境已经不能满足村民日渐增长的现代化生产生活需求,城市化生活理念影响,乡村出现新老建筑风格“对撞”,一些具地域特色建筑特征日渐消逝。而农村住宅大多以村民自筹自建为主,由于长期缺乏相关专业人员设计指导与设计图纸支持,无论在平面或外立面因循守旧或盲目追随城市住宅。近些年来,通过政府层面组织编制了相关风貌管控导则与方案,以此建立乡村风貌管控机制,对村落风貌进行管控, 引导建设具有广西地域特点与乡土特色的新农村民居,逐步实现乡村振兴与人居环境的整体提升。

2.村庄风貌管控的思路

村庄的风貌管控的涵盖问题较为广泛,通过对南宁周边一些乡村的调研、分析进行风貌整治村落案例分析、以及以其他风貌管控导则分析,明确乡村风貌管控的措施应当具有适宜性、指导性与技术性。

南宁周边村落多以壮族或汉族,及多民族混居为主,传统民居中既有山地民居干栏建筑,又有岭南汉式建筑,以及晚晴民国时期欧式建筑特征等。乡村风貌管控导则从对不同风格、不同时期地域建筑的建筑特征与色彩进行提取、地域传统材料与现代材料的选用、新农村住宅户型设计、结构选型等角度出发,对村落中既有住宅建筑立面改造、修缮;新建住宅在户型、结构设备及建材施工指导与管控;并改造提升乡村道路;开放空间及乡村绿化景观整治,以塑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新农村,提升乡村人居环境,更契合村民现代生产生活需求。

3.乡村风貌管控策略

因各新农村建设的地域特点与经济发展与文化特色不尽相同,因此在风貌管的导则具有适宜性,同时以指导性为主。管控整治的策略应该因地制宜,依据村落自身的特质与条件有计划分步骤推进实施。在具体的风貌管控中,应对对建筑进行分类整理,实行分级管控。

3.1分类整理与分级管控

首先根据地形地貌、民族聚居特点进行分类。南宁地处丘陵盆地,地形涵盖了山地、丘陵、平地三种类型。通过对现状地形分类,风貌管控中能快速有效分析村落基本的村落形态特征、建筑选址、建筑风貌特征等。其次,一般村落可以借鉴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做法进行分区,划定村落核心区与一般区域:核心区的民居应更为严格按照风貌导则方案进行建设改造,一般区域的则旨在建筑风貌上协调,弹性控制。风貌管控实施应预留余地,为乡村的经济转型创造条件,而非生搬硬套导则方案。例如一些村落自身自然环境优越,部分居民住宅改造作为民宿或者农家乐,其功能需求不再局限传统住宅布局。

3.2村落景观营造

村落景观与城镇小区景观设计思路是不同的。各个村落应该根据自身自然景观特点,实行差异化的整治,这也是有效避免“千村一面”的有效措施之一。村落内景观整治应该根据各村现状与经济条件,绿化植被选择上尽量采用当地的农业作物和果树,地面铺装应根据道路等级与实际实用需求进行硬化适当处理。村落内公共空间是村落重要的文化景观节点,是展示乡村自然风貌、民俗风情及田园乐趣的重要窗口。

3.3建筑风貌管控

3.3.1平面设计

住宅的功能分区应尊重当地风俗习惯,平面布局应契合现代农民生产生活切实需求。主要包括卧室、起居室、厨房、卫生间等基本住宅功能模块,以及符合农村生产需求的农具房、牲畜房、晾晒空间及贮藏间等附属功能用房。主要功能模块采光通风良好,尤其需要考虑适老化的设计需求。厨卫的排烟排气也要有适宜有效措施。

3.3.2建筑风貌控制要点

通过南宁周边传统民居中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元素提炼和现代建造工艺特征,在风貌管控导则的设计方案中在民族、现代、简洁、精致四个维度,根据实用、美观、经济等原则,提炼出具有乡土特色的建筑元素,同时也是风貌管控的主要要点。

  1. 建筑的材料和形式

建筑材料的选择宜因地制宜,在不破坏当地生态条件前期下,就地取材,或者是当地建材市场长期供应且符合节能、环保、防火要求的材料,同时兼顾经济性。考虑当地的环境、气候、性能需求,符合住宅建筑节能计算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

  1. 建筑体量

根据国家相关政策以及广西南宁地方性法规政策要求,对农村地区居民宅基用地及住宅建筑面积进行了限制,防止宅基地侵占生态红线、耕地及其他用地。在管控的设计方案中,住宅多以2-3层为主,避免过高过大的建筑体量对村落景观视廊造成遮挡。

  1. 建筑色彩

通常传统民居建筑色彩元素质朴,以突出材料机理体与色彩。因此通常单栋建筑总色彩不宜超过三种,充分利用乡土材料,控制外立面材料使用及比例。此外,也应考虑建筑色彩与村落及其周边自然环境相协调,以实现建筑群体在形态与空间层次有张有弛,避免建筑与环境生硬过渡。

  1. 建筑屋面及构架

南宁地处我国南部,常年多雨,屋面形式以坡屋面为主。但同时考虑到当地居民晾晒需求,适宜以平坡结合的屋面形式,增加建筑空间变化,利用地形更易于营造建筑群的高低错落的空间形态。

  1. 其他细部做法

传统民居中一些建筑符号或图案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或民族代表性。在新的农村住宅中适时表达这些建筑元素,更容易渲染出当地浓郁的历史人文氛围。例如窗花、山墙壁画等。

4.风貌规划的实施机制

新农村的风貌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不断更新的过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而管控成果的落实需要行之有效的实施机制来保障。

4.1 公众参与性

村庄风貌管控工作虽是地方政府推动和实施,但村民作为村庄风貌管控的最终受益人,在实际管控工作中需要处理好政府与村民的利益关系,明确各方的责任与职权,建立一种村民参与并监督的长效管控机制。村落的风貌管控组织实施者、相关职能部门也应给予相应的引导或技术支持。

4.2 “点—面”示范推动

农村风貌整治试点对全面推动风貌管控作用非常重要。初期以一至两个单位的改造作为示范,从施工到最后建成,既可让村民看到建造工序,对最终成果也有更直观感受。通过点带面的方式,更有以利于推动村域内风貌管控治理工作。

4.3建筑使用后评估

乡村风貌管机制的可持续发展体现在建筑使用后评估上。在住宅建成(改造)后一年,回访居民、风貌管控实施部门等,调研居民及管理者对管控方案方案及其成果的使用后意见,进行使用后评估。可以以面谈、问卷调查等调查形式,充分体现公众参与性。


参考文献:

  1. 左力.村庄风貌整治规划设计的思考——以重庆市北碚区五新村为例[J].南方建筑,2009,(4):80-83.

  2. 朱宇恒,吴锐. 和而不同:新农村风貌规划建设的方针和原则——以长兴县五个乡村更新实践为例[J]. 城市问题,2010,(09):91-97.

  3. 赵晓婷. 新型城镇化下的冀中南地区农村自建住宅户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

  4. 蔡嘉璐,赵波,魏文,黄祺炜,夏晨阳,李雯紫萍. 乡村振兴视野下农房风貌引导路径探索与实践——以《上海市浦东新区美丽乡村农民建房设计导则》为例[C].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重庆市人民政府.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8乡村规划).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重庆市人民政府: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9:980-990.

  5. 王轶伦. 新农村住宅设计的批判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