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15
/ 2

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策略探究

孟海侠

徐州医科大学 江苏徐州 221000

摘要: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的研究,国内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体系,尽管如此,审视今天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社会主义发展所要求的思想道德水准同人们实际的思想道德水准之间依然存在较大差距,这一矛盾的存在是推动人们重新回归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以破解当下思政政治教育难题的内在动因。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1马克思主义人学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来源,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支撑。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指导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对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为社会和时代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根本性意义。基于这样的逻辑考察,有必要对马克思主义人学与西方人学思想作一简单梳理。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其理论构架包括人的存在、人的本质、人的发展等,不论从这一理论的逻辑起点即现实的人,还是从最高的价值追求即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来说,都充分说明该理论是区别于从普罗泰格拉到培根所建立起来那种过于强调人的主观感觉和自我意识的认识论层面的人本主义,也区别于从笛卡尔到黑格尔所建立起来的那种过于强调人的“绝对精神”而忽视现实人的本体论层面的人本主义。不可否认,作为西方近代人本主义思潮高峰的费尔巴哈人本学,为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形成、确立并得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他的“人是人的最高本质”的理论在马克思那里得到了充分的肯定。然而,在实践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超越了费尔巴哈关于生物学意义上人的认识,强调要到现实中、到社会关系中寻找人。从马克思主义人学确立开始,人不再是抽象意义上的人,而是处于现实中的、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具体的人。从这一点出发来探究思想政治教育策略,具有根本性指导意义。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特有的实践,在意识形态大众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阶级社会中,主流意识形态是占统治地位阶级的“根本利益和政治诉求”的集中表达。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就是人民根本利益和政治诉求的集中表达。而马克思主义正是人民的理论,是无产阶级的武器,在这个意义上,它理所应当地成为主流意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性表明,尽管在各个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名”有所不同,但确实存在各个阶级培养、教化人的思想品德之“实”,所以在长期的发展中,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体系。但审视今天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社会主义发展所要求的思想道德水准同人们实际的思想道德水准之间依然存在较大差距,这一矛盾的存在是推动重新回归马克思主人学思想、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原理的内在动因。

2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2.1有利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社会、组织、群体及其成员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思想情感交流和互动,引导其成员吸收和认同一定社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的社会实践活动,促进成员知识,情感,意志,信念,行为的均衡协调发展,思想品德的自主建设。青少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群体。要发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首先必须全面认识教育对象即青少年,关注当前青少年的实际需要。只有从青少年的需要出发,盲目灌输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才容易导致青少年的抵制,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预期的良好目标,甚至适得其反。如果按照青年的需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能真正了解青年的需要,对青年的需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就能事半功倍。立德育人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也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所在。年轻人是国家的未来和需要。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发挥建德育人的作用,建立和完善适应青少年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2.2“现实的个体”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除了阶级本质的共性外,“真实的人”也存在差异。在个人与所有人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认为,特定的个人与整个人类社会不仅没有冲突,而且有着必然的联系:“人类所有历史的首要前提无疑是一个活着的个人的存在。”这样,个体存在就是构成人类所有历史的细胞和单位。没有个人,所有的人类历史将不再存在。此外,说到底,“现实的人”是历史的主体,其方法论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于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应运而生。“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把“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贯彻到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就是要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充分尊重学生,关心、理解、爱护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要把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结合起来,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统一,把言传身教落实到教学活动中去。具体来说,教师应从“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学生思想道德形成的榜样。他们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向导、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者和创业精神的激励者。

2.3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与时俱进开展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一代青年的需求也在不断更新。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思想领域的实践活动,必须始终紧跟时代潮流,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而不断完善。因此,构建新时期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贴近时代背景,立足于人的需要。首先,要不断更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其次,创新思想政治基础理论教育的教学方法。在开展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时,要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明确教学目标,创新以基础理论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方法。中国的主要社会矛盾发生了变化,强调必须满足人民对更好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新时期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要注意满足青少年美好生活的需要,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良好需求出发,在遵循教学大纲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方法,在教育过程中,积极与学生互动,充分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4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一切实践活动都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离开了社会关系,人就无法塑造和表现自己。也就是说,人在与自然、社会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一定关系反映和体现着人的本质。如,生产关系、经济关系、政治关系等都是人的本质在现实性上的表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关系,对二者关系的处理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成效。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会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不和谐的师生关系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在二者的关系中,良好关系的维系需要师生共同努力,由于教育者在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决定了其在二者关系中的主导性质,这就要求教育者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发挥关键作用。具体来说,教师的政治要强,以坚定的信仰开展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师的情怀要深,以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情怀感化、凝聚学生,要用情感与学生交流,拉近师生距离;教师的思维要新,以民主的教育理念对待学生,在师生平等的关系中想学生所想,让学生产生亲近感;教师的视野要广,把理论教育放到社会生活中,把社会关切同教育目标结合起来,把学生所需同教育动力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教师自律要严,把自身的人格魅力渗透在课堂教学和实际生活中,以实际行动感化学生;教师要用正直的人格赢得学生尊重,做学生喜爱的人。此外,教育者还要处理好其他人际关系,比如同事之间、家人之间、上下级之间的关系,用言传身教影响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结论

思政政治教育成效直接影响着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以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指导,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深刻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基本观点,对更好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新时代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曾长秋,银红玉.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9(5):13-16.

[2]张耀灿.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人学转换[J].思想教育研究,2019(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