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手术高龄患者的术中护理风险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14
/ 2

骨科手术高龄患者的术中护理风险管理

阳海平 王应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四医院 麻醉科 541000


摘要:目的:探究骨科手术高龄患者接受术中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与价值。方法:对我院骨科2017年01月至2021年01月所接诊的52例高龄手术患者开展回顾性研究,观察组26例患者接受术中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26例患者接受术中常规护理管理,记录比较两组护理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中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降低骨科手术高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风险,有助于提升患者预后质量。

关键词:骨科手术;高龄患者;护理风险管理

高龄人群因为生理机能退化,基础疾病亦会增多,反应能力也远远比不上年轻人,在日常生活中发生跌倒、摔伤的几率大大增加,由于高龄患者骨质疏松的特性,较多发生脆性骨折,需要及时接受骨科手术治疗。考虑到高龄患者生理机能的特殊性和骨科手术治疗的复杂性,在骨科手术治疗过程中必须实施全程的护理干预,尽早处理术中所出现的问题。陆彩萍等[1]人在研究中指出,在骨科手术治疗过程中,需要按照手术的复杂程度来实施精细化护理干预,以此让护理工作更加的合理和具体化。风险管理是近年来骨科常用的护理管理方法,适合应用在骨科手术高龄患者的护理管理中。本文将我院骨科2017年01月至2021年01月所接诊的52例高龄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了骨科手术高龄患者接受术中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现对本次研究成果作如下的论述。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52例研究对象均是我院骨科2017年01月至2021年01月所接诊的高龄手术患者,包括股骨颈骨折、粗隆间骨折、脊柱压缩性骨折,对本次研究知情。观察组26例患者中女15例,男11例,年龄为73-87岁,平均(78.4±3.5)岁,对照组26例患者中女17例,男9例,年龄为73-90岁,平均(78.3±3.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术中常规护理管理,护理人员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并科学调节手术室的温度、湿度,营造舒适的手术环境,全程执行无菌操作。

观察组接受术中护理风险管理,包括:①风险识别:结合文献资料和我院骨科长时间的护理研究,在统计分析后发现,骨科手术高龄患者的术中风险主要包括三点。一是生命体征波动较大,二是容易诱发各种并发症,三是术中病情观察不到位;②风险评价:高龄患者在手术治疗时会出现应激反应,或者因为麻醉原因会出现生命体征波动较大的情况,不利于手术的顺利开展,甚至增加手术风险;多数的高龄患者在术中会出现低体温、心律失常、低血压、感染这些并发症,对手术治疗和预后均不利;部分医护人员未能在术中认真观察高龄患者的生命体征,容易诱发手术事故;③风险处理:针对生命体征波动较大的风险,要求必须做好早期的风险识别,在术前和术中对高龄患者实施精准护理管理,努力维持生命体征的平稳,降低应激反应的发生风险;针对各种并发症,护理人员需要在术中做好病情监测,尽早预判和消除并发症风险,全程执行无菌操作。比如要合理调整手术室的温度和湿度,做好患者裸露部位保暖,防治低体温的出现;针对术中病情观察不到位的问题,要求护理人员始终秉承对患者负责的理念,全程认真监测患者的病情,做好风险护理,确保骨科手术顺利完成。

1.3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记录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指标包括低体温、心律失常、低血压、感染;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包括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分值换算后记为100分,分数越高表明预后质量越佳。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6.0完成处理,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用625784d2a8d43_html_a00e8aee298a26ca.gif±s、(n,%)表示,差异性分别对应625784d2a8d43_html_a49a863c8d5c4fe4.gif 检验、c2检验;检验依据: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组别

n

低体温

心律失常

低血压

感染

总发生率

观察组

26

1(3.85)

1(3.85)

1(3.85)

0(0.00)

3(11.54)

对照组

26

3(11.54)

2(7.69)

2(7.69)

3(11.54)

10(38.46)

c2

/

/

/

/

/

5.026

P

/

/

/

/

/

0.025

2.2 两组SF-36评分比较

观察组的SF-36评分为(87.65±5.32)分,对照组的SF-36评分为(80.54±4.82)分,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t=5.050,P=0.000<0.05)。

3 讨论

手术风险客观存在,且有着突发性和危害性大的特点,对手术患者有严重的危害,这也让如何降低手术风险成为了临床一直研究的热点[2]。对于高龄患者来说,他们往往除了治疗疾病外,还伴有较多的已有疾病,比如会合并心血管疾病。在手术治疗时很容易出现自我调节功能丧失、保护性反射不佳的问题[3]。王雪娟[4]在研究中指出,对于合并2型糖尿病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来说,他们的病情更为复杂,手术治疗有较大的难度,若是未能开展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很容易引发术中风险,对患者手术治疗效果与预后质量均有影响。蔡立柏等[5]人认为,在骨科手术护理管理中,应针对患者的病情与机理特点来制定康复护理指标,认真做好护理评估与护理实践。风险管理近年来广泛应用在骨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其优势之一便在于可以按照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处理这样的流程来实施护理管理,可以将骨科手术高龄患者的术中风险有效消除,有着较好的临床应用优势。

在本次的研究中发现,观察组的两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表明术中护理风险管理对骨科手术高龄患者是尤为有利的,可以降低术中的并发症发生风险,继而保证和提升预后质量。具体来说,在向观察组高龄患者实施术中护理风险管理,可以始终秉承风险管理的原则与要点,实施科学有效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处理。比如体位选择不当是骨科手术高龄患者常见的一种术中风险,因为生理机能的特殊性,在手术时若未能选择最为舒适的手术体位,很容易导致患者的肢体功能受损,无法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针对于此,医护人员在安置体位时必须清楚掌握患者的关节活动度,始终做到动作轻柔,术中加强体位监护,必要时需要进行按摩[6]。总的来说,在骨科手术高龄患者的术中护理管理中,护理人员需要认真做好风险预测与风险处理,将可能存在的术中风险及时消除,实施全面性的手术室护理管理,确保整个手术治疗的顺利开展,以此保证高龄患者的生命安全。

综上所述,术中护理风险管理对骨科手术高龄患者尤为有利,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陆彩萍,邓君.精细化护理模式在骨科手术患者中的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13):2398-2400.

[2]史英韬,陈慧,郭濛濛,等.基于移动APP的围手术期护理信息管理系统在骨科手术室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1,27(22):3051-3054.

[3]赵杨春.手术室护理管理对骨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24):3.

[4]王雪娟.基于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干预在合并2型糖尿病老年骨科手术患者中的价值[J].系统医学,2020,5(24):158-161.

[5]蔡立柏,刘延锦,郭玉茹,等.骨科康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构建[J].中华护理杂志,2021,56(4):508-514.

[6]李淑杰.早期康复护理对提升骨科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临床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8):1450-1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