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血液净化中心 (201700)
摘要:目的: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但在CRRT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体外循环凝血情况,一旦发生体外凝血则无法达到预期治疗效果,并增加了工作量。探讨其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从而指导我们更好的护理患者。方法:本文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本中心实施CRRT治疗的21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2种不同的抗凝方式实施治疗,观察CRRT过程中,发生凝血的情况、凝血原因及结局。结果:共发生体外循环凝血45例,发生率21%,其中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16例,枸橼酸钠抗凝29例。6例管路进入空气凝血,10例滤器凝血,11例静脉壶凝血,17例通路流量不佳凝血(其中2例终止治疗)。结论: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只有密切观察,出现凝血征兆时,及时查找分析原因,进行针对性预防及处理,降低体外循环凝血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体外循环;凝血原因分析及对策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reatment, CRRT)是一种体外血液净化技术,净化的原理一般包括弥散(渗透)、对流(超滤)和吸附。受损的肾功能可通过长时间、连续的体外血液净化疗法加以替代。CRRT作为ICU的三大支柱之一,其治疗范围已覆盖了除尿毒症以外的很多危重疾病,如与肾功能有关的急性肾损伤(AKI)和急、慢性肾功能衰竭(ARF、CRF);重症胰腺炎(SAP)和全身炎症综合征(SIRS)等。但在临床治疗护理过程中,管路凝血是常见的并发症,如果频繁的发生体外循环凝血,医护人员有可能在处理完凝血后终止此次治疗,以防止再次凝血带来的风险,那么CRRT的治疗效果就会因治疗时间的缩短而大打折扣,同时患者还会因丢失血液而影响治疗的信心。虽然CRRT治疗效果的好坏,关键在于透析膜材料和CRRT设备的控制,但是随着基础物理学的发展,这两个方面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反而是与CRRT原理不太相关的体外循环凝血成了影响CRRT临床治疗效果的一项关键因素。本文就CRRT体外循环凝血的主要原因及干预对策总结如下。
1体外循环凝血影响因素分析
1.1 中心静脉透析导管相关因素
1.1.(1)中心静脉透析导管的位置 血流量在不同的血管通路中差异较大,中心静脉导管是CRRT治疗过程中常选择的血管通路,可选的置管位置包括股静脉、锁骨下静脉、左颈内静脉、右颈内静脉等。Kim【1】等报道称,患者在使用股静脉穿刺中,采用左股静脉比右股静脉发生凝血概率更高。而股静脉的通畅程度与体位改变、呛咳、吸痰等关系密切。王好【2】等报道指出锁骨下静脉导管易于引起血栓形成,且远期感染的发生率高于其他部位的导管。除置管的部位对凝血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影响外,其治疗过程中管路受压、扭曲、堵塞等,也会增大凝血风险。
1.1.(2)中心静脉导管血流速度 血流速度是血液经泵管由机械驱动力产生,驱动力越大,血流速度就越快,进而体外循环凝血的概率也就越低。由美国肾脏病基金会(NKF)管理的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在2010版本的急性肾损伤(AKI)临床指南中建议,在任何一种CRRT的治疗模式中,血流速度在150-250ml/min之间便可达到充分性治疗。有研究【3】发现,当血流速度<180ml>时,滤器和(或)管路凝血的概率会增加,但血流速度过大则会增加血细胞的破坏。
1.2预冲及预冲液的选择 CRRT装置的预冲,目的是冲洗管路和滤器,为上机做好准备。如果不能做到充分预冲,管路或滤器中会有气体残留。当血液引流到体外时,其血液的有形成分易粘附在透析器上,增加了凝血的概率。临床上生理盐水常作为首选的预冲液,但大多数临床专家建议生理盐水里加肝素进行CRRT装置管路与滤器的预冲处理,以减小凝血发生的概率。原因是管路和滤器等化工材料表面通常带有正电荷,而肝素分子恰恰带有大量的负电荷,通过静电的作用,肝素分子被吸附到管路和滤器的内表面上,形成一层肝素涂层。当血液与肝素涂层接触时,血浆中更具亲和力的大分子物质会与肝素结合,使得肝素分子脱离在管路和滤器的内表面,形成肝素分子的“脱落效应”【4】,肝素分子进入血液中,提高了血液抗凝能力。但是对于具有严重出血倾向的病患,必须慎重使用此方法,防止持续出血的发生。
1.3 CRRT治疗模式及参数 CRRT的治疗模式总共有9种,临床上经常使用到的模式有2种,分别是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模式和连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模式。在采用相同的抗凝方案时,CVVH模式相比CVVHDF模式,滤器使用时间明显降低,即相比于弥散,对流模式的CRRT更易发生体外循环凝血。而置换液的补充通道对凝血也有一定影响,前稀释模式下,置换液从膜前进入,血液在进入滤器之前已被稀释,血流阻力小,因而凝血风险小。后稀释模式置换液从膜后进入,由于血液进入滤器时水分被超滤,浓缩的血液在滤器
【5】膜上容易形成覆盖物,血流阻力大,容易造成血液的凝血。因此,前后稀释模式的选择影响滤器和管路的凝血,从而影响CRRT的治疗时间。
1.4静脉壶液面 在血液体外循环的过程中,静脉壶是血液回输到患者体内前的最后环节,护理不当时易发生凝血。有研究者认为,通过对静脉壶液面的调节,使液面高于输入端管路,有助于避免血液在输入静脉壶时与空气接触,降低凝血的概率。但是,若静脉壶过深的埋入,壶上的液面是相对静止的,发生凝血的可能性反而增加。目前,相关的理论还在研究中。临床中,应根据患者血液的粘稠度和CRRT装置的管路结构,合理调节静脉壶液面。
1.5 抗凝治疗方式 抗凝剂是预防凝血的基础药物,CRRT治疗过程中,抗凝剂的加入是一种预防和处理凝血的常用方法,可以减少或延缓凝血在管路和滤器中的发生。临床上常用到的抗凝剂药物有肝素和枸橼酸等,它们各有优缺点。肝素如果使用过量会影响患者自身凝血功能,引起患者持续出血危险。枸橼酸与肝素相比,虽然对患者自身凝血功能的不良影响较小,但枸橼酸对肝脏仍有一定毒性,而且会影响细胞的正常能量代谢。为此,也有人正在研究如何通过对患者更合理的循环护理,以达到在无肝素CRRT治疗时减少凝血的发生【6】。而临床上,对无肝素透析抗凝治疗的报道较少,还需进一步探讨。
1.6 报警识别与处理 CRRT最常遇到的报警有5大方面:平衡方面的报警、压力方面的报警、空气、漏血和温度方面的报警。不管哪方面的报警都会使血泵停止运转,并影响滤器的凝血。而低年资护士对CRRT报警敏度低或不能正确识别报警原因,从而不能给出及时有效的处理措施。据报道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53例患者中5例次发生非计划性下机,原因为护士操作不熟练,使血泵反复停止运转,治疗中断,其中最短的治疗时间仅1.4h。有研究表明: CRRT在无固定护理人员巡视或一个护士同时护理多个患者时,常常无法及时处理CRRT机器的报警,导致凝血事件的增加【7】。
2护理对策
2.1 中心静脉透析导管的护理 血管通路的选择不仅考虑血流是否充足还要考虑置管后的并发症。目前,颈内、锁骨下及股静脉是常选择的置管通路。现在临床上CRRT治疗多采用股静脉,其好处在与对血管的压迫及止血效果比较好,血肿发生率低。股静脉穿刺时易于定位,置管相对简单,在急救过程中,置管速度更快,是大多数医生首先考虑置管部位。而颈内静脉血流量高,临床上发现的并发症少,也是置管常选部位,锁骨下静脉则仅在没有其他选择的情况使用。有资料表明【8】 血流速度越快,越不容易凝血,而临床CRRT透析过程中血流量一般维持在180-250m l/min范围内。但在CRRT治疗中常见并发症低血压发生时,CRRT开始时血流量在100-150ml/min,15-30min后血压稳定再逐渐调高血流量。此外,应注意防止管路扭曲、折叠、受压,减少血泵停止运转次数。
2.2 管路预冲方法 为了防止CRRT治疗过程中管路或滤器内发生凝血,在上机前需要将管路和滤器用一定量混有肝素的生理盐水预冲,然后再用生理盐水冲洗一遍管路和滤器。目前多数研究推荐使用生理盐水加肝素预冲,凝血功能障碍者上机前用生理盐水冲掉管内的肝素。无肝素预冲方法目前文献报道较少,因研究样本量少,故此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
2.3 治疗模式及参数 临床研究一直在关注CRRT治疗模式的选择【9】。在CRRT对急性肾损伤(AKI)合并脓毒症(SIRS)患者的治疗效果研究中表明:不同的CRRT治疗模式均能达到将炎性因子有效清除的效果,而且患者在CRRT预后并无明显差异,但对比CVVH和CVVHDF两种模式,CVVH模式能够更有效地清除中大分子溶质,而CVVHDF清除小分子溶质的效果更好。临床医师应针对不同的患者和不同的治疗目的,选择更适合的治疗模式。而胡国强【10】等指出,CRRT治疗18小时后,CVVH和CVVHDF均可有效清除血液中小分子溶质。但CVVHDF模式治疗时间要长于CVVH模式,所以在满足相同治疗需求的条件下,尽量选择CVVHDF模式治疗,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2.4 静脉壶液面调节 CRRT装置中,有静脉壶液面自维持系统,医护人员设定好液面高度后,CRRT装置会通过声、光传感器的反馈,自行维持液位。临床上,静脉壶液面一般设置在壶体的2/3到3/4处,由于静脉壶液面对凝血的影响因人而异,故临床上并无定论。
2.5 抗凝治疗 血液不同于一般的流动液体,其在体外自然环境下会凝固,因此我们需要作抗凝处理。肝素和枸橼酸是目前临床常用到的抗凝剂。邓毅等研究表明【11】,肝素和枸橼酸各具优缺点。
2.5.(1) 肝素抗凝 肝素作为广泛应用的抗凝剂,也带来了很多不良反应,如出血、血小板减少以及骨质疏松等。低分子肝素由普通肝素裂解而来,其相对分子量是1000-5000,比普通肝素5000-30000的分子量小,故名低分子肝素。与使用普通肝素治疗相比,使用低分子肝素做抗凝治疗后,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的概率低、出血和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也低,对体内凝血功能影响较小,是近年临床上常用的抗凝剂药物。
2.5.(2)枸橼酸抗凝枸橼酸又称柠檬酸,是1990年第一次发现并作为抗凝剂使用的局部抗凝剂,抗凝原理是通过与血中游离钙结合,形成不易解离的络合物,使血中游离钙的浓度降低。在CRRT治疗过程中,局部使用枸橼酸作为抗凝剂是安全有效的,特别是对于近期刚经过手术治疗的高危出血或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重症儿童而言,枸橼酸是相对较好的选择。使用此抗凝剂时,需要频繁检测血气及电解质,操作较为复杂,使得医护人员的负担有所增加,这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开展。
2.6 突发事件及机器报警处理 血液净化作为一项专科,其对医护人员的理论和技能要求极强,特别是对护士的要求更高,护士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理论水平,更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高度的责任感。做到CRRT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及时关切和突发事件的快速处置,避免治疗过程中重大事故的发生。为确保CRRT治疗的顺利进行,应该采用各种措施,如CRRT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后持证上岗,保证操作过程和突发事件处理时的专业性;护理人员必须实行定点责任制,保证CRRT过程中的及时观察;建立专业护理小组,针对CRRT的理论培训以及实践操作进行训练,促进护士理论业务的提高等【12】。此外,根据不同CRRT治疗方式,制定详细的护理流程,将操作方法,仪器常见故障,消毒剂保养方法等黏贴于相关仪器附近,保证机器运作通畅,减少CRRT不必要的停机。
3.小结
CRRT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治疗技术,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不断发展,CRRT的临床应用越来越被重视,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许多危急重的治疗,如前述的急性肾损伤(AKI)、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等。与普通血液透析治疗相比,CRRT可以实现更加缓慢地清除溶质、水分及致病性炎症因子,避免因短时间内清除患者体内大量的溶质和液体给患者带来的不适。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重症患者中,有大约80%的患者都是通过CRRT来做肾脏替代治疗的。随着临床应用的增多,研究人员发现管路或滤器中凝血是较常见的现象,不仅影响治疗效果,增加患者额外的医疗费用,更打击了患者治疗的信心。所以,如何预防体外循环凝血是CRRT治疗的关键。然而造成CRRT治疗过程中体外循环凝血的原因有很多,而且较为复杂,如何能够做到有效的预防凝血,一直都是临床上有待解决的棘手问题,虽然有很多研究人员发表了一些观点,但是其中很多的方法还需进一步的临床验证。笔者查阅大量文献发现,临床治疗中为减少体外循环凝血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选择相容性好的滤器,合适的治疗模式,充分的预冲,正确的抗凝方法,减少血泵停止时间及次数,避免非计划停机及空气进入。同时避免脂肪乳、血制品等在CRRT治疗期间使用,在必须使用的情况下,应尽量避免它们与管路和滤器接触,防止凝血的发生。其实,医护人员的规范操作也非常重要。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以及高度的责任感,能够在巡视过程中及时发现造成凝血的相关因素,并正确地处理,这样才能有效地减少凝血事件的发生。因此,进行高质量的护理是CRRT治疗成功的关键,也是每一位血透医务工作者共同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Kim IB.Fealy N, Baldwin I ,et al. lnsertion side, body position and circuit life during 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with femoral vein access[J].Blood Purif ,2011,31(1/3):42-43.
[2]王好,崔俊.CRRT患者血管通路血流量不足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血液净化,2013,12(3):170-173.
[3] 马伟平.血液透析血量丢失的原因分析及预防[J].现代医院,2007,7(8):97-98.
[4]. 柏淑颖,朱德明,王伟,等.涂层技术在体外循环装置中的应用及意义[J].中华体外循环杂志,2009(2):65-69
[5] 费素定,金静芬,王海燕,等.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非计划性下机时间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1):57-61.
[6] 肖莉,谢拉.循证护理在无肝素CRRT病人预防体外凝血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4,28(7):2644-2645.
[7] 邵亚娣. CRRT非计划性下机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6):546-548.
[8] 王微娜,周淑亚,徐雅玲,等.无肝素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肝移植患者的护理[J].透析与人工器官,2014,25(3):34-36.
[9] 陈玉红,郑明,李斌,等.不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模式及其剂量对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溶质清除效果的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1B):2145-2149.
[10] 胡国强,冯群星,谢波.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模式对溶质清除率和滤器使用时间的影响[J].浙江医学,2010,2:236-237.
[11] 邓毅,陈晓梅,向睿,等.3种不同抗凝剂在CRRT治疗中抗凝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9):1199-1201.
[12] 葛红梅.ICU连续性肾替代疗法专业护理小组的建立与实践效果评价[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4):54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