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的现状与发展方向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31
/ 3

城市规划的现状与发展方向探讨

崔燕燕

广州黄埔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广东广州 570102

摘要:在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分析中,也可以发现城市发展与城市问题与人类行为密切相关,它们的基础就是人。因此,未来的城市规划理论也需要通过从人们的需求中了解城市的本质并从中学习,建立满足城市基本要求的城市规划模型,这可以成为研究城市规划理论发展趋势和城市社会问题的新视角。

关键词:城市规划;现状;发展方向

前言

城市规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或更早。在西方文学中,古希腊时期的亚里士多德将米勒图斯的城市布局记录为典型的体育场模型,并解释了原因。在中国,也有诸如《周礼考工记》的文献,这也是中国战国时期记述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重要文献。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规划理论已经发展到近代,形成了许多城市规划理论,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思想体系,为城市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思想背景。在中国,现代城市规划有许多应用,通过研究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我们了解了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兴起,明晰了其对城市的空间形态和布局的影响以及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对中国城市建设的影响。

1城市规划要满足城市诉求以及持续发展要求

城市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场所和主体阵地,基础设施建设都是陆续安排在城市中,且城市建设活动将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城市建设依旧处于蓬勃发展期,该阶段的城市规划尚且不太成熟,仍然需要经过社会性的长期实践,并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慢慢进行改革,充分利用城市内部的自然资源以及历史文化资源做好资源整合。随着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全面推进,城市人口不断增多,多样化的基础设施设备被引进,城市建设活动逐步开展,从土地资源的利用到城市建设规划的细化都需要与当前的城市发展战略相适应,以便发挥城市建设的主体价值作用。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由于常常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必须要禁止建设区域的一些非法活动,严格控制建设区域规划上的管理事项,以法律的方式将该区域保护起来。此外,还需要充分利用当地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满足社会发展与建设需求。在当前拥有的资金规模下,对城市作好详细规划与界定,将经济发展建设道路逐步转向社会效益提升,在城市建设中增添新思路和方法。而在资源利用的方面,需要从实际出发,明确当前建设需要准备的资料以及其他物件,对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进行综合考量和分析,提升城市建设的紧迫感以及预见性,并将其全面应用于城市规划中。

2城市规划是国家主体以及城市发展的主要表现

2.1从政府角度分析

从政府角度看,城市规划时期的国家主体以及城市发展都需要依据当前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考量,由政府承担起主要责任。各级政府在城市发展问题上所持有的态度总体上应当保持一致,但可以有个性想法和略微差异,但不能偏离主体路线。在当前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各级政府之间的利益相互交杂,城市规划部门应当充分处理好各个方面的问题,协调各方工作,提升城市规划效率,避免过多投入资金到业绩工程和表面工程中。由于各级政府所处立场不同,会从不同角度考虑城市规划建设工程所带来的利益,甚至在城市发展性质、规模以及发展速度等各个方面都存在差异认知,故需要设置对应管理部门来协调该项工作,甚至还要由国家出面制定对应的法律法规。一般来说,城市政府会出于加快城市发展的愿景和扩充城市财政的需求,提升城市建设标准,加快城市发展速度,但往往要求过多,就很容易出现其他的问题。

2.2从国家角度分析

从国家的角度分析可知,城市规划编制单位必须要以国家发展全局为主,认真地研究国家所出台的城市发展战略以及业绩需求,使城市规划设计既能体现国家所出台的政策,又能满足城市发展要求,以城市发展为标准提出合理的管控方案。城市规划从业人员必须要本着为国家和人民负责的态度,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能够以领导的业绩工程为主,要坚持科学发展,将其作为城市规划工作者基本职业道德。对于一些不合理的要求,不能够一概而论,而是要发挥城市规划者的智慧,在不合理的要求中选择一些合理的要点,利用国家所出台的方针政策对这些不合理的要求进行充分论证和分析,让提出者能够心服口服,以供城市政府做好方案选择。

2.3从地方性政府分析

从城市与地方政府的角度来看,应当依据当前的实际情况坚持科学求实的态度,在地方性的城市建设中完善国家的基本方针政策,在进行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向上级汇报工作,处理好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难点问题,要求上级政府给予一定的帮助,增强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工作协调力度,使得具体城市规划符合当前的实际发展需求。国家还应当增强城市规划编制单位的权力,不能将其完全地推向市场化,应当将最终的决策权牢牢地把握在手中,由专业人士进行规划审核,以法律文件的形式将其公示在相关网站上,强化对城市规划设计单位管理的规范性与合理性。

3我国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

城市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城市规划需要解决城市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我国城市规划在经济、社会和资源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所以需要全面落实可持续发展思想,保证生态城市规划质量。目前,我国在城市规划中将重点放在资源规划和资源管理等方面,这样可以保证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在城市规划相关法律法规中,虽然提出了社会、资源、环境需要和谐发展,但是由于缺少保护手段,在具体实施中遇到严重问题,资源保护和环境治理问题无法得到解决,对城市发展产生了直接影响。由于我国城市规划仍然处于开始阶段,现有的城市规划方案和发展速度不匹配,依然存在需要解决的多项问题。其中,主要涵盖城市规划不准确、约束资源不完善等。对于已有的城市规划方案存在的问题,相关管理部门需要提出完善措施,将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基础,实现生态城市规划,促进人与自然、经济和谐发展。

4城市规划的具体内容

4.1经济方面

从城市发展角度来看,当经济和环境治理出现矛盾问题时,只有协调二者的关系,才能解决制约因素。在城市规划中,若想合理应用可持续发展理念,需要优化经济环境和经济结构,在经济基础上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实现产业协调发展,为环保事业创造良好条件。从城市生态功能角度来看,若想确保城市生态结构得以完善,需要优化产业结构,保证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在产业结构改造过程中,需要重视经济发展状态,将不破坏生态环境作为基础条件,最终达到可持续发展目标。

4.2生态环境方面

城市和复合生态系统有着相同特点,其中主要包含自然、经济与社会三个部分。城市需要协调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资源的关系,确保环境资源和经济发展形成互相促进作用。城市规划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应实现可持续发展,应用现代生物学和其他学科知识,将城市资源作为基础条件,合理协调城市内部不同系统之间的关系,确保经济持续增长,预防出现资源浪费现象。生态环境需要和经济之间协调发展,明确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最终满足城市发展需求。

4.3社会发展方面

城市规划需要将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最终目标。城市规划需要全面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追寻经济有效增长,重视不同利益群体的资源分配,从而满足多个群体的现实需求,确保社会和谐发展、共同繁荣。在城市规划工作开展中,可以将社会发展看成系统工程,将群众作为发展主体,构建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联系。满足群众生活需求,实现群众全面发展是城市规划的终极目标。为保证群众全面发展质量,需要重视社会可持续发展状态,将其视为重点,为城市规划稳定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5未来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趋势

5.1人性化的城市规划理论

城市是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相结合而形成的相对集中的居住空间,人们的工作、生活、研究和社会活动都在城市中进行,因此,城市的规划和设计应以人为本。现代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一个安全、舒适和文明的生活环境,简而言之,城市环境应该“宜居”。而作为人口稠密的人类居住空间,这座城市也需要一个安全、舒适和文明的环境。因此,创造安全、舒适、文明的生活环境,使城市环境适应人们的工作、研究和生活需求,是人性化城市规划设计的基础。在规划和设计城市的整体布局时,无论大小和位置如何,基本设施和布局的人性化设计理念必须一致,以便人与自然共存。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开始,人性化设计的概念要求对周围环境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以便在为人类服务时,它可以为更完整、更好的生活质量作出贡献。作为人类社会的产物,城市是规划和设计整个布局时首先需要注意的关键,那么在城市规划理论提出时,其也要作为基础去被研究。

5.2生态型的城市规划理论

在当今世界上,城市具有许多独特的功能和特色,由于政治和文化原因,越来越多的城市被建立起来。但是,经济功能无疑是城市最重要的功能,其中大部分是该地区的工业中心、商品交易中心、金融中心和信息中心。考虑到城市经济功能与生态的结合,新的城市规划理论必须满足生态要求,以“绿色GDP”发展方向,自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人类单方面关注经济指标的增长已造成地球灾难性的灾难。由于过度放牧造成了土地退化;由于森林砍伐造成了内陆降水不足;由于二氧化碳排放过多而导致了全球变暖严重影响了人们发展。所以需要进行GDP绿色化发展,节约资源、保护生态。同时土地集约利用也是未来城市规划理论的重点。城市土地有限而缺乏,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活动离不开土地利用和开发。合理和密集地利用每片现有的城市土地,对于遏制城市扩张、提高城市单位产出和效率、保护城市周围的绿色和农业土地具有重要意义。

5.3地域特色城市规划理论

区域特色是指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特征,与大区域的其他区域不同,它是非常复杂的文化地图。不同的自然环境是形成不同社会文化特征的基础,也是转变和适应自然环境的结果。依靠自然地理环境可以发现社会文化特征和地方特征,是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研究及未来发展的基本思想之一。城市因其创造者而不同。规划者和设计师在规划整个城市时,需要利用城市的整体实力来发展个性,对城市的历史、规模、经济、地理和其他状况进行科学分析,并且相互学习。

5.4数字城市规划理论

数字城市,也称为信息城市或智慧城市,是在知识经济及网络化背景促进下,城市发展升维到更高层级的必然阶段。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全球信息化而发展的一种未来城市的模型。未来的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和研究也需要将区域特色作为主要基础,发挥城市的名片作用,更好地为城市发展提供自身动力。通过使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尤其是信息手段来改善城市的状况,使得城市生活更加便捷和宜居。包括四个特点:第一全面透彻的感知;第二,宽带泛在的互联;第三,智能融合的应用;第四,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城市规划中要时刻运用各种城市规划理论,而在分析城市建设、发展和未来的趋势演进中,理论都属于基础研究的内容,城市的发展变化都有理论的基础。现在有许多新的理论不断产生,从这些理论中可以看到之前的理论的缩影,它们是伴随城市的发展而发展的,是与时俱进并且符合现代城市发展的。研究现代城市规划形成和发展就是为了与当今城市规划发展接轨,并且从中找到城市发展的规律,以便在我国的城市发展中更好地运用和优化城市规划理论,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蒋晶容.绿色城市设计与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研究[J].经济师,2019(12):235,285.

[2]陆小钢.城市整体发展思路与实施策略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9(6):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