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30
/ 2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张娜娜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逸夫小学, 山东省滨州市 256600

摘要:现如今,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基于此,文章主要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另外,还对美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取得的成效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美国教学经验指出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不足,以及美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对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课堂教学;存在问题

引言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仅是不生病或者不衰弱,而且还是身体的、精神的和社会的完好状态”。小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心理健康状况日益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多数小学生拥有自己的多功能电话手表,这使得他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在网络信息世界里,缺乏了与同学、家长和老师的沟通,从而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当下,教育工作者对小学知识学科类的研究尤为深入,教育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多样,但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缺乏开展工作的实践经验。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提出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进一步科学的指导和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育部在认真总结近些年来全国各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修订版)》(以下简称《纲要》)。《纲要》中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美国在20世纪末期开始设立《全国健康教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标准》是美国全国范围的指导性的标准,不同的州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出台相应的更为详细的课程标准,并且可以在课程标准中制定更为详细的课时或课程设置模式相关内容[1]。《标准》的内容广泛并且丰富,不仅包括生理、饮食、营养和保健等知识,同时也包含了心理、精神、情感和社会层面的内容,全面的内容保证了青年学子身心的健康发展。另外,针对美国社会日趋增多和严重的青少年酗酒、吸毒、不健康性行为等现象,《标准》还要求大量开设有关毒品、烟草、酒精和性教育等方面的课程,强调通过学校健康教育课程来解决青少年所面临的实际社会问题,充分体现了《标准》在课程设置领域里的务实性特点。

2.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1开设心理教育课程,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在人们的认知中,心理教育只是一门基础课程,主要是通过一些活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活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典型特征,但如果只是单纯地将心理教育理解成活动课程是不恰当的,心理教育包含的科学知识是正确认识人的心理,以及提高人自觉性的前提条件,也是保证人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因此,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十分必要,它不仅能调节学生的心理状况,还能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心理健康活动课程的重点是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在开展前要明确这一点[2]。活动课程主要是创设活动和提供机会,让学生展现自己。如开展文娱活动、公益活动、主题班会等,培养学生的社交和创新能力,从而使学生往积极方向发展。在开展活动过程中,教师要重点照顾一些性格软弱、有交往障碍的学生,多给予他们展现自己的机会,并鼓励学生勇敢与同伴交流,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情绪,突破心理障碍,实现健康快乐地成长。

2.2创设良好心理环境,营造健康和谐氛围

营造健康和谐的心理环境是心理教育的基础,和谐、健康、民主且带有几分情趣的心理氛围,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熏陶学生的心灵,学生处于这种和谐的氛围下,心理状态也会变得更加健康,并能时刻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开展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在教室角落设立一个图书角,或者在教室后面的黑板区开辟“格言栏”“成语苑”等专栏,让班级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书香味,学生随手都能读到书,从而沉浸在书籍世界和经典美文中,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在班级讲台上摆放一台小型录音机,让学生在课间播放自己喜欢的音乐,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还可以在班级教室墙角摆放一个不倒翁或者各种表情包图像,供学生发泄情绪。这样一来,教师通过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健康和谐的氛围中学习,产生积极、乐观、向上的情感体验,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形成健康健全的人格。

2.3全员育人,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国家要求要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因此各学科都承载着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这也是各个学科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内容。所以,应该从小学各学科着手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点,从教材所选文章着手,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进行深度挖掘,从而实现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如《小英雄雨来》这一课,文章中的主人公雨来和小学生年龄贴近,敌人用糖块、金戒指诱惑他,他没有接过糖、戒指,也没有说出李大叔的下落。然后让学生思考、讨论作者是怎样通过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方法来表现人物品质的。让学生对这位小英雄爱国和机智勇敢的精神感到认同,形成榜样的引领与教育

[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针对数学抽象性强,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创设探究性情境,如“答题闯关”,从基础开始引导学生进行挑战,从而减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畏难心理,提升学生学习信心。在体育课中,“更快、更高、更强”的运动精神,是一种对身心内外指引的追求和需要。我们要结合学校实际,组织多种多样的融趣味性、参与性为一体的群体性体育锻炼和比赛活动。在强健学生体魄的同时,培养学生坚韧的品质。

2.4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既要担任教学工作,也要做好教育工作,把教书和育人工作结合起来,助力学生全面成长,为学生成人成才打下基础。其中,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是德育工作的重要部分,班主任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针对可能存在或者出现的问题,准确把握学生心理,助力学生健康成长。目前,根据国家的教育政策要求,小学各学校都有心理教育教师,并且建设了心理咨询室。班主任教师可以和专任教师进行沟通,一方面鼓励学生有了问题积极走进心理咨询室;另一方面,可以邀请心理教师在班级中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提高教育的实效性。作为班主任,有效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工作,就能得到学生的依赖与信任。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拓宽教育路径,使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初步形成健康心理和人格,为今后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严燕.小学德育课堂渗透心理教育的实践研究[J].情感读本,2018:11-11.

[2]赵雪梅.高师小教专业心理学课程建设的现实化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244-245.

[3]叶子青,叶一舵.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三十年: 历史演进与未来走向[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20( 2) : 140 - 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