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核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30
/ 2

稽核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王军

宽城满族自治县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067600

摘要: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的经费使用、资金流向有着不同的特点,但其稽核工作最重要的目标是促使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符合财经纪律和预算管理的要求,而稽核工作质量不高极大地影响了稽核工作目标的实现,本文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事业单位;稽核工作;质量

一、引言

与公司相比,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具有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特点,而重视稽核工作并提升其质量,是依法依规做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其内部控制水平的重要前提。因此,对事业单位财务稽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二、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稽核工作质量的意义

(一)确保事业单位财务核算的正确性

长期以来,事业单位的记账方式大多采用收付实现制,核算方式较为简单。而从 2019 年财政部推出新的预算会计改革办法以来,事业单位开始引入权责发生制,通过运用借贷记账法,明确各项经济事项的来龙去脉。而当前新旧核算体系正处于磨合阶段,财务人员在记账、核算以及报表等

环节的差错难以避免,而将财务稽核工作嵌入财务核算的全流程,可以及时发现差错、纠正差错,从而防范并化解财务风险隐患。

(二)确保事业单位财务核算的合规性

财务核算必须遵循会计制度及国家财经纪律。特别是对事业单位来说,其经费收入大多来源于财政拨付,这就要求事业单位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规范使用资金,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而部分事业单位在预算资金转移、拨付以及使用过程中,徇私舞弊的行为屡禁不止,当然,这与相关人员未遵循职业操守有密切关系,但稽核工作松弛、财务审核不到位也是出现该类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提升事业

单位财务稽核工作质量,并从事前、事中和事后对财务工作进行全过程、无缝隙的监督审核,可以有效促进财务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要求,从而提升事业单位财务核算的合规性。

(三)确保事业单位财务核算的有效性

根据财政部 2015 年颁布的《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事业单位要实行记账规则的变革,也就是说,之前实行的预算会计收付实现制继续保留,另外再增设权责发生制的记账规则,事业单位财务核算逐步向“双功能、双基础、双报告”模式转变。但从具体执行情况来看,因国有资产使用的责任主体难以划分,受益对象也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如果仅仅依靠财务部门单方面对经济事项进行核算,就会导致财务处理缺乏依据。而稽核部门的配合,可以更清晰梳理预算资金使用的政策规定、厘清事业单位各种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从而确保事业单位财务核算的有效性。

三、事业单位财务稽核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稽核内容单一

在实际稽核工作中,稽核人员走过场现象时有发生,其仅仅通过翻看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的方式进行表层稽核,以致稽核内容过于单一,很多属于稽核范围内的经济事项常常被忽视,且采取简单的稽核方式也难以深挖经济违规的深层问题。比如,在预算执行情况的稽核过程中,稽核工作大多只是停留在有无突破预算、是否做到专款专用等表层内容,而对于是否存在隐瞒、转移收入,或者是否存在虚增、虚减成本的问题,费用开支范围是否符合党中央的“八项规定”以及“三公”经费的使用标准等问题,稽核工作涉及面则非常有限。

(二)财务稽核时效过于滞后

事业单位对于预算资金的管理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预算评价等多个层面闭环流程管理,根据财政部《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要求,事业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内控管理制度,对自身的收入管理、支出、结转和结余进行全面监督。由此可以看出,财务稽核并不只是简单对财务执行结果的审核,而应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流程稽核过程。而事实上,很多事业单位的稽核工作流程过于简

化,通常只是对财务执行结果进行事后稽核,对预算编制以及具体的预算执行过程并没有介入,稽核工作质量难以保障;另外,大多事业单位采用了政务电子化工作模式,但财务稽核工作并没有与财务信息系统对接,稽核财务数据散在不同的系统中,这也就限制了财务核算在线即时稽核。

(三)稽核机构的独立性较弱

财务稽核不仅要及时发现和纠正财务核算中的差错,更重要的是还要在稽核过程中提示财务核算中的财经制度执行情况,特别是“三重一大”制度执行不严格,或者是截留收入、虚报费用成本、公务接待不规范等现象,这都是事业单位稽核工作的重点。而在稽核工作实际运行过程中,稽核工作对这些财务舞弊中的深层次问题大多未能有效反映,究其原因,主要是事业单位的稽核机构缺乏独立性。从

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情况来看,稽核机构是一个与财务部门平行的部门,既缺乏参与预算编制等事前稽核的权限,也缺乏提示问题的底气;甚至有些事业单位没有单设稽核机构,只是由财务人员兼任稽核工作,导致稽核工作无法独立、客观地进行。

(四)稽核人员专业素质较差

财务稽核的内容囊括事业单位的各层级、各部门,是一项集专业性、综合性和系统化于一体的工作,这不仅要求稽核人员要提高会计、审计、法律、经济、工程等方面的专业素养,而且对稽核人员的思想道德、政治觉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很多事业单位的稽核工作大多由纪检、财务等部门完成,这就会直接导致稽核工作的专业度不足,影响稽核工作的质量。特别是随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及预算会计改革进程的加快,稽核工作将面临更多的新问题、新情况,而当前的稽核人员队伍难以满足高质量稽核工作的需要。

四、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稽核工作质量的措施

(一)优化稽核方式,拓宽稽核内容

事业单位类型多样、涉及的经济事项复杂,如果稽核内容过于狭隘,稽核质量就难以提升。针对当前稽核工作过于简单化、表层化的弊端,笔者认为有必要对稽核方式进行优化升级,事业单位可采用更加多样的稽核手段,深入经济事项的各个层面,从而做到该稽尽稽、该核尽核,不放过任

何风险隐患。可从两方面展开工作。一是加大专项稽核力度。当前,部分事业单位存在预算资金管理不规范、预算经费超标、财务舞弊等现象,有必要对此开展专项稽核,特别是要抓住关键岗位离任的节点并追查到底。二是构建网络化稽核新模式,因审批的权限、流程都可以嵌入稽核在线系统,稽核人员就可以及时对每一笔单据的要点进行审核,对于自动生成凭证出现的瑕疵问题,也可以即时整改。

(二)稽核节点前移,实现业务全流程稽核

所有的经济事项都纳入财务核算范畴之内,而在财务核算全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和节点的财务风险都具有很的不确定性。针对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稽核工作滞后的弊端,有必要对稽核工作流程及工作职责内容进行重新设计,重点加大事前稽核、事中稽核的工作力度,将长期以来所存在的事后稽核节点前移,并将稽核触角延伸到业务领域,实现财务与业务的双向稽核。通过前移内部稽核关口,将事后

审计转为事前及事中审计,通过前瞻审计的方式,及时发现并防范财务风险,进而规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各项行为。

(三)构建独立性稽核机构,确保人员依法履职

首先,要构建独立性稽核机构。机构的独立性,可以确保稽核人员以公正、客观的心态履职,这也是确保稽核工作质量的重要保证。稽核机构重组使得稽核人员在开展稽核业务时,保持内心诚信、客观、公正的原则,保持职业怀疑的态度,避免其专业判断受到外界的不良影响,不作有损于职业声誉的结论。其次,要保证组织人事关系的独立性,使间接稽核工作超脱于单位人事、利益纠葛之外。稽核人员必须在审计对象面前呈现一种独立于委托单位的身份,避免因任何利害关系影响稽核的客观性。

(四)加强专业知识培训,提高人员综合素质

一是加强稽核人员核心业务的培训,落实稽核人员继续教育制度,提升稽核人员道德素质、政治素质。二是有针对性地组织稽核人员参与财务检查工作,使其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对经济事务的判断能力及对财务风险的识别能力。鼓励稽核人员在工作中实践新方法,完善新的审计手段,提高理论水平并用以解决审计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应对审计中出现的各种复杂局面。三是完善稽核人员招聘

制度,提高岗位资格准入门槛,以促进各种复杂的稽核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结语

随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推进和新预算会计制度的推广,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低质量稽核工作难以适应新时期财务管理的需要,特别是在当前事业单位类型多样、财务核算内容复杂、外部审计从严的时代背景下,提升其财务稽核工作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而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在稽核方式优化、稽核节点前移、独立稽核机构的构建,以及稽核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等四个层面加大力度,切实提升事业单位稽

核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清,田亚琴 .事业单位财务稽核工作思考[J].经营者,2019,33(11):99.

[2]牛素美 . 新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下财务审计重点探究[J]. 科技经济导刊,2020,28(14):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