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跃
昆明市西山区交通运输局 650000
0 引言
昆明(岷山)至楚雄(广通)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是《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中G56杭州至瑞丽高速公路云南境内的一段,路线起自昆明市岷山附近,接昆明市道路西三环,设枢纽立交进行交通转换,由东向西展布经岷山、花红园、团结、谷律进入楚雄市境内,止于楚雄广通镇北周家湾附近,全长约108公里(西山段涉及马街、团结街道办事处长约40公里),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33.5米,设计速度100千米/小时,估算投资约190.88亿。该高速辐射云南51%的地区,2022年1月21日,绕城高速至终点段已建成通车,显著缓解云南东西向大通道老昆楚高速交通压力,成为带动滇西经济发展的新干线。
三家村隧道是昆明(岷山)至楚雄(广通)高速入城段控制性工程,属于分离式长隧道,左幅全长2560米,最大埋深约190米;右幅全长2555米,最大埋深约180米,坡度为2.5%,隧道呈环形,隧道地表植被发育,主要为低矮灌木及松木林,地处于西山区境内的团结街道办事处,平均海拔2200米,年平均气温11.9摄氏度,周边居住着白、彝、汉三个民族,现有居民368户,共1214人。隧道200米外为棋盘山国家森林公园,三家村隧道处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发育碳酸盐类岩石(石灰石、白云岩、石膏和岩等)分布区域内。地下水类型为基岩裂隙水和岩溶裂隙水,以大气降水为主要补给源。隧道进出口段大气降水大部坡面流形式向进出口段地势低洼处汇集排出场区,少部分沿基岩节理裂隙面渗入基岩中,隧道中部大气降水大部分已坡面流的形式向中部两侧低洼处汇集排出场区,少部分沿基岩节理裂隙及断层破碎带下渗。表水沿溶沟、石芽地和岩石表面流动形成花红(落水)洞、三家村隧道周围的地表水流向花红(落水)洞地下溶洞通道,最后流入地下河,从地下河流至五华区西边小河——海源河。
1隧道施工环水保属地管理原则
三家村隧道,洞身围岩主要为强、中风化碳质泥岩,节理裂隙发育,岩体极破碎,极易出现掉块、涌水、坍塌。为保证隧道施工各项安全,要求施工单位紧紧围绕“超前探,管超前,短进尺,弱爆破,快注浆、强支护,勤测量,紧衬砌”;遵循保护优先、科学规划、预防为主、社会参与、综合治理、永续利用的原则,在施工开挖过程中属地政府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遵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水土流失治理同花红园社区居委会乡村振兴、花红园社区居委会美丽乡村建设、生态建设相结合,突出以“预防为主,保护优先”为原则,坚持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水土保持预防同步推进,为实现隧道开挖渗水可持续利用提供保障,属地政府牵头,成立由交通、水务、环保、农林、城管、国土、规划、街道等部门构成指挥部,切实保障施工环境,为项目施工提供便利及服务,确保重点建设项目顺利施工,同时加强文明施工、安全施工、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方面管理执法,确保环境安全,保障群众利益。
2隧道施工环水保属地管理措施
三家村隧道在隧道洞口施工中,对充分考虑水文地质情况,地下水联通及流向情况、涌(渗漏)水情况,应对考虑不充分,针对该情况,属地政府落实属地管辖责任,对影响环保的隧道开挖地下水涌(渗漏)建议贯彻“以堵为主、限量排水、充分利用”的原则,确保隧道开挖不影响当地群众生产生活,不影响山体的稳定,不影响工程的安全;不影响地下水。属地政府指导隧道开挖抽排水临时措施采用“截、沉、检、蓄、用”。
2.1“截”就是截流隧道开挖工程中出(涌)水。通过超前地质预报动态调整初砌支护系数,在富水段落加密设置环向排水盲管,剩余二衬环向施工缝处均设置止水带,快速收集排水,用水泵抽到移动箱体内二次抽排到隧道外的高位沉淀池,左右幅四条水沟的渗水是通过纵向横向排水管流入四条水沟里;“截”的方式,集中抽排到隧道外的高位沉淀池,同时将隧道进出口区域,以及施工便道全部硬化,建盲沟、集水沟将路面水收集进入沉淀池,完成全部隧道水内外的截流。
2.2“沉”就是根据三家村隧道口进出口地形地貌,修建高位沉淀池、低位沉淀池。将截来的水先在高位三级小沉淀池进行沉淀,在山脚修建三个三级沉淀池再次进行沉淀,此循环水质达到排放要求。
2.3“检”就是对隧道内渗出截流的水进行水质检测。在属地环保部门业主指导下,由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水质检测工作,如颗粒物超标再进入高位第一沉淀池就进行过滤、经过收集沉淀池的水每天进行颗粒物、重金属等检测,有毒有害各项指标达到排放要求后就方可排放。
2.4“蓄”是将达到排放要求的水资源蓄积利用。隧道排水将经过沉淀后排水原农家乐水塘(距离红线较近,利用方便)后排入自然沟道,水塘可为周边村民渔业养殖,农业灌溉使用等。
2.5“用”就是充分利用隧道排水。将蓄水池的水收集到洒水车内,进行施工便道、隧道内洒水降尘、墩柱养生,以及混凝土的养生,工程完工后我们会在“用”上更下功夫,将隧道内完工后渗出的水进行沉淀过滤检测,用于永久性隧道消防、隧道高低位水池消防用水,剩余的水将用于隧道三角区绿化、中央分隔带绿化,达到高效利用、零排放。
3结语
我们通过指导施工单位采用“截、沉、检、蓄、用”的方式,将隧道施工中的水污染难题、环境敏感点、排水难题进行改善和利用摒弃隧道施工的陋习,实现公路隧道建设与环境保护并举,创造了新例,将环境保护这一永恒话题变为可再生利用的有效资源,做出来有意的探索。还隧道工地周边一个绿水青山。最为可贵的在于降低了施工中环保、水保投入和降低绿化养护的投入费用,变废为宝。通车后作为隧道高风险的消防灭火创造了有利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