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七星房产管理处 广西桂林 541000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公租房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特征及优化策略展开分析,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公租房住区公共服务水平,促使我国城市化建设稳步发展。
关键词:公租房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特征;优化策略
公租房是我国各大城市化建设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租金较少的公租房被更多人们所关注。我国各大城市在全面落实公租房建设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其中以公共服务设施不健全为典型,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优化方案。
一、公租房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特点分析
(一)建设主体多元化
建设主体多元化是公租房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特点之一。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主要包括四种类型,分别是社会公共产品、社会公共产品与共有资源、专营产品以及私人产品。不同类型的公共服务设施决定了建设主体的多元化,有些公共服务设施需要多个投资主体协同参与。其中公租房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主体见图1所示。公租房住区配套设施建设主体可以是个人投资,也可以是政府投资。国企开发商负责社区公共产品和共有资源以及私人产品设施的建设任务。此种开发模式没有将产品属性和供给主体对应起来,与市场规律不适应,对于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产生了一定威胁。
(二)融资模式多元化
目前我国多数城市的公租房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主要存在三种融资形式,分别是政府投资、开发商投资、政府和企业共同投资。其中投资主体若为政府,主要是财政直接拨款,也可以成立国有资产公租房投资公司。但是目前多数城市在公租房建设上普遍采取的是“1+3”融资模式,该模式要求30%资金由财政拨款,剩余70%由社会组织融资。
二、优化公租房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策略分析
(一)统筹区域各层级设施
公租房住区与商品房住区在社会属性和空间属性方面存在较大不同。公租房住区公共服务设施与周边设施尽可能要平衡,确保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尽可能将社会资源利用率提高。公租房规划部门需要收集全面的信息,根据上层次区域设施规划情况,叠加层级不一的设施,最大程度提高资源利用率。为了尽可能降低公租房建设资金压力,可参考周边不同层级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情况,时刻秉持区域统筹原则,协调发展区域经济。
(二)拓宽公众参与途径
拓宽公正参与途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一是构建适合公众参与的设施需求信息反馈机制。该机制可以收集全体居民对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意见,总结并反思征集到的意见,以此为参考可不断优化规划部门的设施更新方案,能加快新建公租房住区配套设施建设的脚步。比如各个地方可以借助公租房APP拓宽公众参与途径。桂林市公租房APP正式上线运行后便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截至目前,七星房产管理处公租房APP系统访问量已达到2000余次,房源发布38套,通过该APP线上资格申请的市民就已达到649户,办理在线投诉5件。积极推广公租房APP,着力增强公租房服务管理能力,实现便民服务“零距离”,解决了传统方式办理业务的弊端,实现了“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二是鼓励社区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到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工作中,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引导下鼓励居民自我服务、自主管理。此外,结合居民满意度调查公租房不同发展阶段居民对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要求,根据居民需求不断扩大公共服务设施规模,提升服务质量。
(三)明确住户差异化需求
明确住户差异化需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是明确公租房住户公益性需求。公益性需求与公租房住户群体特征联系密切。公租房住户经济收入普遍不高,且以外来务工人员和老年群体居多。配置公益性设施可满足公租房住户基本生活需求,有助于降低公租房住户生活成本,起到保护弱势群体的作用。同时也可以提高公租房对群体的吸引力;二是明确公租房住户便捷性需求。所谓便捷性需求要求公租房住区内的教育设施、体育文化设施、行政管理设施等可满足住户需求。公租房住户人口流动性较大,要想成立稳定的社区自治组织难度较大。而凸显出公租房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可达性和便捷性特征可以密切邻居之间的关系,将居民归属感和认同感增强,进而社区活力也会增强;三是明确公租房住户品质提升的需求。据调查我国多数城市的公租房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相对落后,规模达不到既定要求。伴随公租房社区的不断发展,与之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也需要更加完善,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生活追求。
(四)开放式布局提高资源共享程度
公共服务设施开放式布局有助于引入外部资源,促使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提高内部设施利用率。开放式布局的公共服务设施可以分为两类,分别是纵深式布局方式和社区外围布局方式。一般情况下上述两种布局方式可以结合在一起,两者结合的布局方式适用于规模较大的公租房住区。一般情况下公租房住区公共活动中心是独立占地的社区级公建用房,并沿着商业街设置组团级设施。新区的公租房住区一般配备了一定规模的公共服务设施,开放式布局形式可以吸引外来人员消费,这样积累下来的资金也可以支撑服务设施的正常运营。
(五)引入多元供给主体
国企开发商一般是公租房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主体。但是在融资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也出现了一些营利性设施,营利性设施的出现背离了市场规律。此时开发商需要转移出去营利性质的项目,并将多元供给主体引入,促使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协调发挥。公租房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产品属性和社会属性详见表1。属性不一样的公租房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对应的开发建设方式也不一样。比如私人产品类设施营利特征明显,需要严格遵守市场规律才能实现供需平衡;社会准公共产品类设施具有一定的营利特征,个人和企业均可以参与;社会公共产品类设施不具备营利性特征,需要最大程度维护群众利益。
表1 公租房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产品属性和社会属性
产品属性 | 类别 | 社会属性 | 类别 |
社会公共产品 | 便民性商业设施 | 专营产品 | 电信设施 |
公众文化体育设施 | 邮政设施 | ||
社区服务设施 | 金融设施 | ||
行政管理设施 | | ||
社会准公共产品 | 医疗卫生设施 | 私人产品 | 商业服务设施 |
教育设施 | 营利性文化体育设施 |
(六)凸显供给弹性化特征
针对公租房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制定弹性化供给模式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立足公租房发展特点配置公共服务设施,按照分期建设原则逐步落实。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上不必要求一步到位,可以按照入住率的高低作为划分公租房住区发展的标准,以此制定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时间表,留出一定的弹性空间。公租房住区建设初期要配备公益性服务设施,满足住户基本需求,公租房住区入住率达到50%-70%,此时必须配备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满足高增长住户的需求,提高公共服务设施利用率;公租房住区入住率超过70%则需要推动公共服务设施朝着更高层次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以上就是本文对公租房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特征及其优化策略的分析,希望对该方面研究有一定帮助,可以进一步完善我国公租房住区公共服务设施。
参考文献:
[1]邱崇珊,易劲.公租房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特征及优化策略[C].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15: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