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网络技术已经逐渐的完善,通过将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提高了各个工作的办公效率。目前,随着生态环境逐渐恶劣,导致水患灾害愈加频繁,给患难人群带来了经济和安全的双重折磨。本文就水利防汛的重要性进行论述,并针对网络技术中的不同技术进行分析,研究网络技术在水利防汛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网络技术;水利防汛;应用
引言:随着我国水利建设的不断发展,相应的技术也不断的在完善和创新。水患的频繁发生,凸显出水利建设中水利防汛的重要性。因此,在水利防汛中需要加强对网络技术等方面的应用,以实现在当今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智慧防汛,通过运用互联网中数据库的数据、信息、知识、网络等资源,对洪涝灾害开展预防工作,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1水利防汛工作的重要性
长江黄河是我国文明的发源地,从古至今我国都重视着水利防汛工程,大禹治水到隋唐运河,再到如今的三峡水利工程以及荆江分洪工程。但随着气候环境逐渐的恶劣,强降雨台风天气的出现,导致之前所建立的防洪工程的抗洪能力已经满足不了目前的气候特征,发生洪涝灾害的概率越来越大。洪涝灾害会对大量工厂、村庄房屋、农作物种植田造成损毁,以及危害人们的生命安全;并且洪灾不仅带来了经济的损失和生命的威胁,在灾难后也会发生严重的流行性疾病,影响十分严重。所以说水利防汛工作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的安全都带来了巨大的保障,有助于减轻洪涝灾害的经济损失,也可稳定工农业的生产,并且可以提前预知洪涝发生,及时疏散受灾地区的人民。为了更好地达成水利防汛的效果以及目标,就需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手段,通过采集、整合数据,分析研究信息、提前预测洪汛,做好水利工程的防汛工作,将洪涝灾害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2互联网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具体应用
目前我国为了更好地展开防汛工作,积极完善洪涝灾害的预防系统。各个城市地区积极响应上级方针,构建了气象观测体系,并配备了相应的气象观测站。这种系统是由庞大的末端传感器所控制,通过对空气中的含沙量、水分进行有效的监控。同时,各个地方城市还修建了相应的水文观测台,负责对水位高度进行观察。这两种体系共同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建立,所运用的数据信息具有着共享性,能够相互进行数据的传递,以便更好的进行洪涝灾害的防控。从传感器的安装位置来看,这种传感器的特点是覆盖面积较大、安置数量较多,并且位置相对均匀。通过运用互联网技术以及通信技术能够将这种传感器所捕捉到的数据信息精准地反馈到洪涝防控的大数据库中,再由数据库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筛选、分类、分析和整合形成有用的数据信息,将数据信息及时传达给各个地区所建立的气象监测台和水文观测台,下级机构通过对信息的接受查阅,能够快速的做出相应的反应。同时,我国目前的传感器通过卫星、短波以及GPS三种方式进行信息传播,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人工或者自动的方式,将所获取的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归纳,制作成相应的表格,为水利防汛工作提供数据的支撑[1]。
3水文信息数据库的具体应用
水文数据信息是我国重要的基础信息资料,是实现水文现代化的需要。面对目前水文信息数据数量众多、内容繁杂、数据细小零碎,为了有效实现数据的整合筛选,建立水文信息数据库必不可少。目前,我国对黄河长江流域及其分流域通过几十年的观察,积累下一定数量的观测数据信息。随着我国不断地重视水利防汛工作,积极建设水雨观测台,大量的水文数据不断涌入信息数据库当中,也推动着数据库不断地完善和扩充。由于数据库中的资料不可复制并且储蓄量庞大,所以想要实现在庞大数据流中寻找有用的信息资料,就需要通过网络技术建立水文数据库,实现数据库的信息化、网络化、现代化。具有现代化的水文数据库转变了原有的筛选模式,将人工翻阅查找数据信息转化为计算机自动查询统计数据,帮助了相关工作人员更快的对数据进行检索,并且其中简洁的操作界面以及先进的网络技术,为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中提供了便利条件。在水利防汛中,通过数据库实现了降雨量、云层移动、水位高低等方面的预测,有利于快速开展下一步的工作。建立水文信息数据库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因此,我国近几年也在积极建设水文数据库。
4防汛视频会商系统的具体应用情况
目前,我国网络技术的发展脚步逐渐加快,促使视频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水利防汛工作中,通过视频会商系统,实现了身处异地的两个人或者群体可以在多媒体设备的支持下完成视频、语音方面的沟通交流,帮助防汛指挥部门的专家和领导及时的沟通,具备着便利性以及交互性的特点。在防汛工作中,通过对视频会商系统的积极运用,将信息及时传输到防汛点,极大程度上提高了防汛的工作效率。在我国多次的防汛工作开展中,通过召开全国范围的视频会商会议,取到了良好的成果。因此,可见将会商系统应用在防汛工作中,可以提高防汛的指挥调度能力,也为决策提高了准确度;实现防汛工作中抢险救灾、抗洪调度、指挥领导的科学合理性
[2]。
5网格化管理在水利防汛工作中的应用
网格化管理是将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通过划分成网格的方式、在网格内部确定防汛管理的流程,并将责任制划分到各个网格中的管理人员,通过网络技术手段实现网格内的信息联动以及网格间的信息交流。网格检测站点通过自动检测系统,对网格周围的雨量站、水文观测台以及相应的水雨观测系统等进行检测,将出现异常反应的地区视为事件的发生地点,并分析事件网格的发生范围,为防汛工作快速的确定位置,也为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支持。由此可见,建立网格化管理可以实现防汛事件的自动应急、工作的高效准确,是我国在水利防汛工作中有效预防的必要手段。
结论:综上所述,网络技术在水利防汛工作中的应用范围愈加广泛。随着新的科技不断涌现,GPS技术、GIS技术、卫星遥感技术在不断地完善,使得防汛工作得到了技术上的支持。因此需要我们加大力度去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并将其融入到防汛工作当中,来实现防汛工作的高效、科学、有效,以促使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得到保障,同时实现水利防汛工作的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李敬文,马新国等信息化技术在水利防汛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4(17):249-250.
[2]王海亮,袁秀伟.水利防汛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J].智能城市,2017,3(1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