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现状及发展趋势探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21
/ 2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现状及发展趋势探研

叶锐

江苏省盐城环境监测中心 江苏省盐城市 224001

摘要:文章立足于多方面,对土壤环境监测工作进行了分析,如仪器设备及评价标准等,实际进行土壤环境监测时,还有着一系列的问题,没有明确的标准,仪器配置不够全面,缺少资金支持,人员技术水平有待提升等。在此基础上,文章还探讨了土壤环境监测的发展趋势,希望能为有关人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壤环境;发展趋势;仪器配置


引言:基于“土十条”的发布及落实,对土壤环境保护情况和目标进行了规定。其中将2020年、2030年、2050年当作重要节点,在2050年,会实现土壤环境质量的改善,促进生态系统循环发展。基于以上目标,应对土壤质量实际情况有一个准确的认识,结合各种环境质量情况,运用针对性的手段开展治理及防护,对此,应借助目前的监测技术及措施,对不同的土壤开展采集及分析等工作。就我国土壤环境监测工作来看,其发展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实际进行监测时,还有着诸多的问题,缺乏完善的评价标准,很难满足相关的质量评价需要,同时仪器配置也不够全面,技术工作者水平有待提升,缺乏资金的支持,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壤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1.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现状分析

1.1缺乏一定评价标准

(1)监测分析方式不多。就实际监测来看,其发展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尤其是缺乏一定的分析方式,也没有形成集中处理方式,使得结果测定不够精准。现阶段,以环境监测来分析,在重金属监测上取得了较快发展,然而有机污染物上的进步是比较缓慢的,虽然获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需要不断完善监测方式,使其变得更多,这对化工等有机污染物的分析是非常不利的。除此之外,在开展重金属监测时,所选取的监测手段,往往是基于完全消解数据来进行评价,当消解一些晶格金属时,会进出样品,部分二次金属的消解较为可靠,若环境质量发生改变,晶格金属也能正常进入土壤,其影响效果是非常小的[1]。(2)标准可操作性不够理想。该标准的构建没有联系土壤背景值等情况,尤其是在重金属含量较高的土壤中,虽然不存在污染来源,但其环境质量是严重超标的。在有关的标准中评价因子不够,尤其是污染物数量。

1.2仪器配置有待完善

在开展土壤环境监测的过程中,能够使用的配置仪器是非常多的,但它的价格十分昂贵,配置也不够全面,无法全面进行土壤环境监测。基于土壤环境监测来看,应对样品开展制备及前处理等操作,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要借助先进的仪器设备来完成。比如,在开展前处理的过程中,应通过消解等方式完成,同时还要借助压片机等设备;在进行分析时,还要借助大量的仪器,尤其是开展有机污染物分析时,应借助高效液相色谱仪及气质联用仪等设备,它们不但价格非常高,实际进行应用时,还有着非常大的消耗,无法进行大规模推广。由于经济条件的影响,在部分发达地区,该仪器设备有着广泛的运用,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区域,则运用非常少。除此之外,因为土壤监测要通过多个环节协作完成,若是仪器配置不全面,将很难保证监测的有序进行,会导致仪器设备闲置问题。

1.3人员技术水平需要提高

在监测工作中,人员是各项工作开展的前提。由于地方政策以及历史因素的作用,从事土壤环境监测工作的人是非常少的,甚至没有专业性技术人员。现阶段,开展土壤环境监测工作的人员大部分都是专业比较接近的,以及非相关专业人士,在进行一系列培训之后上岗工作,他们的技术性还有待提升。根据实验操作方面来看,并没有进行专业的学习及训练,他们大部分都是自己摸索,参考别的实验,在反复的实践中获取相关的监测经验。在对重大污染事故进行实验时,他们可能存在力不从心的问题,不知道该从哪里着手,唯有在外面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样品监测,这也导致很难对监测技术进行推广运用。

1.4资金有待加强

对于土壤样品采集工作,以及前处理及分析工作来看,都要投入很多资金,以此来支持监测工作的开展。对于土壤环境监测来看,它所需的资金是非常多的,在样品采集工作中,需要购买采样用品,在车辆燃油及维修方面,也要获得资金的支持,在人员补助及日常的花费上,也要花费一定的资金;在开展前处理工作时,对样品进行研磨及消解等工作,都需要资金支持;在对气体消耗进行分析,对实验用水进行制备也要资金支持;当仪器出现老化问题等,也要进行购置等。同水质等监测工作进行对比,土壤环境监测工作所需的资金投入要远超过它们,若是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将很难顺利进行环境监测。

除此之外,想要全面增强相关工作者的理论及技术水平,要求监测机构对其开展相关的培训,这也要投入很多资金[2]。现阶段,由于地方财力的限制,可以对土壤开展多因子监测的有关机构也是很少的,大部分都在省级监测机构中,或是在经济发达的地区。而没有进行监测项目的机构,在土壤环境监测中极易被资金情况限制。

2.

发展趋势探研

2.1标准持续健全

基于“土十条”政策的发布及落实,对土壤质量标准进行了规定。现阶段,我国对相关的土壤质量标准文件进行了修订,还开展了三次征集意见。在农用质量标准文件中,将污染物控制由原来的十项提高到二十一项,还对项目总镉及总铅等含量进行了规定,也对别的项目实施了补充,尤其是提高了氟化物等含量限值。环境保护部门还发布了有关的管理办法,对农用地环境管理实施了意见征集,为土壤环境评价及污染治理工作奠定了夯实基础。

2.2监测技术手段持续提升

让国家及地方对之前的仪器设备进行购置及升级,促进环境监测设备的持续优化。对于中央及地方来说,应密切联系实际情况,结合该地区的土壤环境特点,以及监测分析现状,构建科学的设备购置规划,结合实验室的实际需要开展仪器配置。在日后的发展中,高效液相色谱仪等设备将进入普通百姓家,对于各个监测机构来说,也不存在由于仪器设备原因导致土壤环境监测不能顺利进行。

2.3技术水平持续提升

全面实施“引进来”以及“走出去 ”战略,持续健全土壤环境监测团队的建设。聘请具备丰富经验的专业技术工作者,如农业及土壤方面的人才,对土壤环境监测团队进行补充。除此之外,针对之前的工作人员,也应提高业务培训力度,借助地缘优势安排技术工作者前往附近的科研院所等场所进行学习;也可以借助“请进来”方式,邀请该领域的专家,对相关监测人员开展集中训练,进一步增强工作者的整体水平[3]

2.4资金足够有保障

基于“土十条”的全面落实,我国开始加大了相关方面的资金投入,为土壤环境监测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对于国家来说,可借助调研方式,对监测工作中的一系列费用加以了解,构建专项资金账户,针对环境监测工作的资金开展专款专用。通过科研选题方式,把中央资金同地方资金融合在一起,同时获取的成果也应让二者共享。利用资金支持,对仪器设备进行升级购置,强化相关工作者的素质训练,深入开展现场调查工作等,充分解决这些工作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促进土壤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结论:综上所述,对于土壤环境监测而言,它是土壤污染治理的前提,唯有落实相关的监测数据,才能保证土壤污染防治的科学性。持续健全一系列标准及法律法规,对仪器设备进行科学配置,强化有关人才之间的交流及培训,让国家提供资金支持,将实现土壤环境监测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伟,崔庆帅.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现状及发展趋势探研[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1,(10):63-65.

[2]朱平.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现状及发展趋势[J].环境与发展,2020,32(12):182-183.

[3]陈玉芳.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20,35(03):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