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SM模型的学风建设影响因素及其应对策略研究----以中部某大学学风数据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21
/ 2

基于 ISM模型的学风建设影响因素及其应对策略研究 ----以中部某大学 学风数据为例

郭鹏杰 张贺祥1

(郑州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1)

摘 要:学风建设,是高校提高办学水平和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影响学风建设的因素,纷繁复杂,来自包括社会环境、家庭背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以及学生特性等诸多因素。借助现代系统工程学中的ISM解释解构模型方法,解构影响学风建设的因子簇,剖析其相关程度,进而提出针对性策略,为高等学校开展学风建设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学风;建设;影响因素;策略

学风,是高校全校师生在治学目的、态度、方法上所形成的具有稳定性、共同性的心理素质、精神倾向和思维模式2。学风建设是高校发展的基础,决定了学生培养质量和综合办学实力,反映了学校的办学理念、精神内涵和历史传统,也是一所学校区别于其他高校的独特所在。因此,加强学风建设,成为高校实现自身快速发展的重要抓手和有力手段。

借助于系统工程学中的解释解构模型(ISM)3,从纷繁复杂的学风建设影响因子簇中,理清轻重缓急,系统化给予影响因子的模型建构,对于高校的学风建设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解释解构模型(ISM)及因子簇罗列搜集

解释解构模型,最为重要的特点就是便于从复杂的结构因素群中,罗列因子之间的直接和间接关系,采用正相关A+,A,A-等级别来确定因素的关系,进而,对所有罗列因子进行直达矩阵分析,利用数学原理,理清思路,并对其级别进行文字说明,形成直观的影响因素相关程度集群,为决策者和研究者提供逻辑支撑和实证材料。

本文以中部某大学实地调研数据为数据范式,针对性的对中部某大学学风影响因素进行处理分析,找到最为直接的相关因素,并据此提出学风建设的针对性措施,为学风建设提供理论参考。高校学风建设是一项综合工程,它广泛涉及到社会、家庭、学校、教师、学生以及互联网等多个领域,横跨高校内部的教务、学生管理、团学、科研、后勤等多个部门,需要从高校层面协调处理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才有可能根治学风建设痼疾,形成积极向上、勤学踏实的优良学风。

学风建设影响因子的宽泛罗列,暨基于学风建设靶目标4的诸因素的收集和罗列阶段。不同于传统社科研究方法的封闭式调研5,本次数据调研采取开放式问卷,让受访群体采用完全自主方式,自由作答,罗列对我校学风建设有影响的因素,并根据相关程度,给予顺序排列。本次调研,共发放纸质问卷600份,网络问卷400份,有效回收纸质578份,网络383份,回收率96.1%,可信度较高,可以作为ISM模型数据源。

经过对回收问卷的整理,共捕获受访者学风影响因素无序列罗列49条,经过初步筛选和研讨,按照社会层面,家庭层面,教学层面,管理层面,学生层面等方面,将罗列因素归纳概括,共计33条。

社会层面:E1社会风气,E2就业压力,E3国家方针政策,E4经济形势,E5学校周边,E6新闻媒体

家庭层面:E7经济情况,E8父母教育,E9家庭地区,E10子女个数,E11家庭氛围,E12亲友关怀

教学层面:E13教师治学态度,E14教师教学手段,E15教师知识创新能力,E16教师个人魅力,E17教师组织课堂能力,E18教师责任感,E19专业课程设置

管理层面:E20教学管理水平,E21学生管理制度执行情况,E22学生管理制度完善,E23学生管理团队能力,E24日常管理理念,E25考核标准

学生层面:E26学习目标,E27学习动机,E28对待学习态度,E29宿舍环境,E30班级风气,E31学生自制力,E32归属感, E33人际关系

二、高校学风建设影响因子簇ISM模型构建

由于影响学风建设的因子过多,其中有直接影响A+,也有间接影响A-,还有更为密切的重要影响A。通过他们与学风建设的逻辑关切度,以及相互直接的逻辑关系,形成复杂的递阶关系表。

623822045e197_html_b272e2ef367bc056.jpg

由图表可知,社会层面因子,经由教学层面、管理层面、家庭层面、学生层面,间接影响学校学风建设,家庭因素通过直接影响学生本身,对学风建设起到正强化抑或负强化,管理作为整个架构的核心枢纽,决定着教学层面与学生层面的松紧程度。同时,教学层面也对学生层面起到重要的影响,并且,教学层面也对学风建设起直接影响。通过六大方面的相互关系,列举内部逻辑关系,对我们看清因子簇的脉络更为有利。

可见,A+级影响因素是:学生层面,教学层面。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宿舍环境、班级风气、自制力、归属感、人际关系都是影响学风的直接因素,也是学风建设的表现载体。教学层面来说,教师的课堂效果、教学手段、教师知识和素质、教师的课程组织以及个人魅力,也是学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风建设起到客观载体意义。

A级影响因素是管理层面,管理对学生和教学起着直观作用,科学规范的管理,适当的奖惩制度,对学风建设进行有效引导和疏浚,特别是管理制度的完善以及执行力度,影响更为直接。

A-级影响因素是家庭层面、社会层面。其中,社会层面影响最为广泛,构成一切问题的时代背景,对学生的影响也最为细微;家庭层面对学生成长具有直接影响作用,父母教育程度,地区经济状况,亲友圈子等都在关键时刻给予学生个人以重要的指导。

三、基于学风影响因素权重的对策分析

学风建设,是一所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长效工作,决定着学校发展质量和学生培养水平。根据ISM以上分析结果,仅从可操作层面对学风建设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加强学风管理,严肃校规校纪宣传制定,提高各项制度执行力和效果。

从严治学,从严治校,由影响学风建设的诸多因素的相互关联可以看出,处于核心部位的且最容易入手的,依旧是管理层面。教学管理水平关系到正常教学秩序,教学效果的实现,是正常教学活动的首要保证。学生日常管理制度,特别是学生学风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是学生日常管理重要突破口,必须加强相关制度建设,确保有法可依,依法治学。学生管理团队的能力,事关学生辅导员、班主任等整个学生管理团队,提高管理团队的学风建设重视程度,以及对学风制度的执行力,对于严肃课堂秩序,文明课堂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二)改进课堂教学手段,丰富课堂内容,提高教师授课技巧。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接受教育的首要阵地,也是学校学风的重要体现。加强课堂管理,尤其是改进现有课堂情况,对陈腐的课堂内容进行更新换代,引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加强教师课堂讲授能力,丰富课堂教学手段,最终,变强制课堂为兴趣课堂,用课堂魅力吸引学生参加课堂教学。

(三)强化学生专业兴趣,把握好入学教育,提升专业认同和归属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自我学习意识的基础。由于我校大部分专业调剂生源数量比例较大,学生中间存在专业思想不稳定因素,在入学阶段,如果不能进行适当引导和纠正,便会出现学习目标模糊,态度不端正,甚至于抵触情绪,这种负面因素长时间得不到排解,势必影响学生自我成长期望,进而导致学风涣散,课堂纪律散漫。

(四)健全队伍建设,完善学风建设指导体系,形成校、院、班级三级学风建设队伍。

学生管理队伍是学风建设的重要执行者和参与者,尤其是在学生日常管理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健全学风建设队伍,成立专门的校级学风督导委员会,负责全校学风建设制度的建设的实施;成立学院督导组,对学院专业课进行随时督导勘察,并给与适当评价权限;具体到学生年级和班级,成立专门课堂纪律委员,专人专责,负责课堂秩序和违纪查处,对班级学风建设负责,发挥学生自治组织的积极作用。

(五)试行家长联系制度,形成学风建设的“关怀教育”模式。

发挥横向家庭、社会因素积极作用,及时家长沟通,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目的明确的促进成分。建立长效有力的家长联系制度,把学生情况及时同家长沟通,发挥亲情积极作用,进行关怀教育,让学生的责任感和责任意识得到树立,实现教书育人,立人为本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徐子东,张光磊,李木子,张亚男:《影响高校学风建设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载《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2]刘宝相,闫红灿,李丽红:《影响普通高校学风建设的教学因素及对策》,载《河北理工大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

[3]马勇:《新时期影响高校学风建设的因素及对策研究》,载《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第11期

[4] 李瑞莹、潘星:《系统工程与分析(第五版)》,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5年

1

2

3

4

5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