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湖南花鼓戏的舞蹈表演特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21
/ 2

浅谈湖南花鼓戏的舞蹈表演特征

司丝

湖南城市学院 湖南 益阳 413000



摘要:花鼓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中国独有的表演形式。花鼓戏最早在湖南出现,其中表演在花鼓戏中最具有当地的地方特色,也慢慢的成为了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也体现出当地精神文明和民间文化。花鼓戏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劳动生产是花鼓戏的表演方式,内容大多数以民间故事为主,讲述旧时期劳动人们的生,并提炼为舞蹈动作,生动活泼,颇具生命力。其特点就是通俗易懂,节奏欢快,唱法和词也生动形象深受老百姓的喜爱。

关键词:历史来源 表演特征


一:花鼓戏的概论

(一)花鼓戏的来历

在民间歌舞说唱戏曲艺术中花鼓戏来源于此“对子花鼓戏”“花鼓戏”“打花鼓”都叫做花鼓戏,这一路花鼓戏,有很大的影响力,并且还有着百年的历史。“湘中岁首有所谓灯戏者,初出两伶,各执骨牌二面,对立而舞,各尽其态”。来自于清光绪年,里面所表现出来的歌舞演唱形式有“灯戏”也就是指花灯、地花鼓。起初花鼓戏没有繁琐的故事情节,人们在没有农忙的时候会用来娱乐、解压。用一些简单的动作来展现出来,到后来的形式逐渐发由“两小戏”(小丑、小旦)转变为“三小戏”(小旦、小生、小丑)。花鼓戏在宋代并没有详细的记载相传也只是民间的伎艺。在明末清初才有了很多的记载。“新太班”去长沙的演出就有记载。在花鼓戏没有出现之前,人民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的劳作,因此花鼓戏的内容总是能反映人们的生活状况,所以花鼓戏的发展是由农民劳动生产而来,这也就是它的特点之一。

(二)结构的本土性

湖南花鼓戏的表演直接是从平常生活中的一举一动来对民间文化来进行表演,真真切切的融入生活,增强了出花鼓戏人民生活的画面感。民间有很多展现的手法扇舞、手巾舞、矮子布、打花棍、打酒杯……这些也能够体现出民间歌舞。还有一些农民的劳动生活动作表现力非常强烈比如犁田、使牛、推车、砍柴、绣花、喂鸡……一组看似简单普通的动作就这样奇妙的演变成具有独特表演程式的花鼓戏。从古老的山歌,民族歌曲和民间舞蹈中提取精华部分进而转化为长沙花鼓戏,它的基础发展的形势是在丑、旦歌舞演唱中的“对子花鼓”。花鼓戏的历史可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两小戏”起初是长沙花鼓戏的原型。与歌舞演唱的“对子花鼓”中丑和旦有着联系,但也有着细微的差别。“三小戏”是第二个阶段,在花鼓戏正式形成的时候大概是在清代道光至同治年间,并且在这时期最具特色。“两小戏”转变为“三小戏”不仅让花鼓戏脱离了古旧的表演歌舞演唱的形式,还在丑、旦的表演歌唱基本形式上加了小生行当。最后一个阶段是“多行当本戏”。在“三小戏”上加上生、净……一些的表演行当就是“多行当本戏”,这一些小的变化也是使之前的折子戏慢慢转成一个有头有尾的一个本戏,不仅如此长沙花鼓戏的声腔也发生了改变比如声腔也不断完善。进一步扩大了花鼓戏的剧目,角色也更具特色有了一个很大的进步,把一个普通地方戏曲剧变得丰富起来,凸显了他们的表现力、以及生活的气息、地方特色也彰显的十分浓郁。

(三)花鼓戏的丰富性

花鼓戏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因为戏曲中包含有花鼓戏。它萌芽在原始社会的歌舞中,已有很久的历史。其中有一些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等都是由这些组成为戏曲的。能够有现在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是要经过八百多年缓慢的发展起来的,在这个期间戏曲不断地改革更新、丰富内容革、发展,才逐步变得完整,进而展现在我们世人的眼前。虽然说他的艺术形式与其他的有所不同,但普通的不同之处是组合的形式的改变。

二:花鼓戏的表演特征

(一)花鼓戏取材的艺术特征

来源于生活中的劳动动作并提炼而成舞蹈动作是花鼓戏的舞台动作,并创新了很多的程式动作,不仅“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使其更生活化、舞台化、形象化。且为了花鼓戏不受约束,就非常注重戏曲的艺术程式,在原有的东西上加以改革创新,突出人物的个性,也让表演变得生活化。湖南花鼓戏最特殊的是突出他的喜剧效果,无论是在剧本创作、曲目还是在人物演员表演方面。在喜剧中由生活的点滴和所处的混乱的生活环境加以运用结构方面致力于情节的误会和巧合,使喜剧人物置于纷繁复杂矛盾冲展示主题。从而发展出一个新的舞蹈艺术,其表现手段上的丰富,多样化,表演轻歌曼舞,千姿百态。更让戏曲有了新的发展。

(二)各具特色的旦、丑行腔

  要想表现出一个事物的心灵,以及人物的情感就可以用舞蹈以身体动作来展现出来。人们对生命的感悟、以及对人物的理解,在戏曲舞蹈的表演中相互融合起来而成为一种表现的形式,从而把现实生活的情景进行概括、简化而映入人们的眼帘。湖南花鼓戏表现力极强和丰富,音乐也是非常的欢快热闹。它们是地上进行表演歌唱,在表现形式上,他们的表现手法有很多,例如载歌载舞、短小精悍见长,并且在在表演上继承了民间歌舞中的扇舞、手巾舞、矮子步、打花棍、打酒杯等,他们的表演动作非常具有特色,人物又鲜明,因为这些动作是由旧时代的人民劳动生活中而转变过来的,所谓就是艺术来源于生活。最终形成一种固定模式,就是我们常说的成套的身段,例端茶、洗碗、上妆、下妆、卷袖、擦汗、关门……这些都是旦角最基本的演出动作要领,其中手势、眼神、走位都非常讲究,动作要轻柔端庄,落落大方。而丑角的基本动作就是丑角步、扭脖、劈叉、打猎、骑马、推磨、开船、打铁……对于花鼓戏演员而言,唱、念、坐、打都是最基本的舞台表现手段。

三:结语

  湖南花鼓戏的剧种能够有好的一个继承传统,是因为表演对于舞的选择,这是一个新的必然结果。之所以能够深受观众的接受,是其内容剧情的发展及人物更好的塑造,完全要用独特新颖的舞蹈表现形式来表现出来,这比用语言表达情感内容更能为观众所接受。湖南花鼓戏比之于其他戏剧更具形式感觉的因素是因为歌舞化了。它让戏、乐、舞融为一起,使戏曲歌舞化、歌舞戏曲化,为了使湖南花鼓戏更加成熟那就要适应了现代观众的审美情趣。

湖南花鼓戏历史文化浓厚,传承时间久远,在长期的发展中,也体现了历史文化、艺术风格、戏曲音乐、舞蹈表演等诸多方面的艺术特征。在新的发展中,花鼓戏不断吸收其它艺术形式的精髓内容,实现自身的丰富和创新,能够跟随时代发展,受到人们的长期喜爱。


参考文献:

【1】冯凌燕.湖南花鼓戏音乐与李谷一演唱艺术风格的形成[J].民族音乐.2014.(02)

【2】哈利.论湖南花鼓戏的音乐特点及艺术风格[J].电影评介.2013.(07)

作者简介:司丝(2000-)女,河南焦作市,湖南城市学院舞蹈表演专业学生.(指导教师任慧婷)


课题项目:系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S202011527027“非遗保护语境下湖南花鼓戏舞蹈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