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虎林市第一中学 158400
【内容摘要】
语文作为基础学科,要特别关注学生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不仅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也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奠基石,同时,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语文能力、知识、习惯等都是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机组成部分。语文学科的特性决定了语文的课堂必然渗透着丰富情感的因素,部编课本中,有许多都是名家名篇,优美的语言,生动的文笔,曲折的情节,巧妙的结构,还有作者品德和素养,学生会受到道德和情感的熏陶。情感体验要时时渗透在语文课堂,“体验”是语文素养的基础;“情感”是开启语文素养大门的钥匙。
【关键词】语文素养 巧设问题 感情朗读 延伸阅读
情感是智慧的风帆,语文课堂是一个情感的天地,文本更是一个丰富的情感世界。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教育。教学中,我们依据语文学科的规律,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也要有意识地进行情感的教育。培养语文素养不仅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的要求,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宗旨。
情感体验的引线——巧设问题
从教近20年,我听课无数,可以说在听课中,让我受益很多。好课给我最深的印象是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看不到“满堂灌”的现象。另外,综合这些好课,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教师很讲究“问”的艺术性。因此,我始终认为,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是提高课堂“提问”的艺术,课堂问的巧、问的好,是关系课堂教学高效的因素之一。
人的情感的产生需要特定的情境来激发,课堂教学的灵魂是课堂提问,好的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教师通过有效的问题逐步引导,能够让学生的情感在原有体验的基础上达到一个新高度,从而带动语文的学习。
作为语文教师,要切实提高语文教学成果就要在课堂提问上精心设计,要上好一节课,仅仅靠一两个提问是显然不够的,备课中,教师要善于用主问题推动课堂进程,既要从局部入手,也要从整体入手。在细究几个具体问题之后,再引导学生从整体上阅读课文。让学生突破学习瓶颈,从中找到学习的快乐,达到情感的体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提问中渗透情感因素是指问题的提出应体现文本中的情感,同时课堂提问还应重在用情。教材中的作品都是文本优美的文章,凝聚了作者的人文关怀。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对课文中的人或事会产生各种情感,由此问题的设计,要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人格品质。如,教学《背影》,我从本课重点、难点出发,设计如下主问题:1.关于父亲的背影文章提到几处?作者每次写背影时的内心的情感是否相同?2.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对孩子的爱吗?之后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谈谈自己的亲身经历。在教学内容上,我首先把握此文的感情基调。通过问题的设计在课堂上展现相爱相怜的父子情感,以此来感化学生。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领会,教育学生要理解父母、热爱父母、感恩父母。我们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让老师有感情地教,学生有感情地学。
情感,能让语文课堂这个小小的天地充满活力。教师的教学情感和学生的学习情感有机结合,创设一种美好的课堂气氛,领着他们登堂入室,领略作品的美。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课堂用步步设疑的问题来解决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问题的解决中产生情感体验,从“动情”到“晓理”提升理性的感悟。所以,教师的提问要注重层次性和感情的投入。课堂提问是情感的火药,只有点燃它才能燃起学生的情感欲望,情感欲望为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做准备。
情感体验的载体——感情朗读
朗读教学是语文课堂的一面镜子,语文的学习就是朗读的过程,一个缺少朗读声的课堂,就不能叫做真正的语文课,课堂上运用不同形式的朗读可以使学生领悟到作品的语言之美。执教《安塞腰鼓》,第一课时朗读训练环节设计:听读课文的配乐诵读,要求学生带着前一环节评议的收获来听;可借鉴范读,在文中做出标记,如语速、重音。接下来对比评议:找差距,将自己的朗诵与名家朗诵进行比较,发现他人的长处和自己的不足。第二课时,则在反复诵读中,体验感悟,《安塞腰鼓》的感情基调是高亢的、激昂的,需要大声朗读,教学设计:学生选择喜欢的语段放声自由诵读,读出抒情散文的诗意。然后小组内互相交流听读,分享自己的朗读体悟和收获。教《答谢中书书》开展创意朗读活动,促进对情感的理解。让学生展开个性化的朗读,引导学生以读促悟,感受文章对山川之美的强烈赞叹之情。
文学作品都具有极美的意境,文学作品有重要的教化作用。在用情而放声的朗读中,学生通过有声的语言赋予了静止的文字以生命,在朗读中激发了他们想象的思维,徜徉在文字的天空,感受文中的情感之美、精神之美……学生的思维被调动了起来,情感也就更加活跃。同时,动情地朗读,有助于激发读者的情感美,感受到作品的语言之美。实践证明,语言运用能力是语文学习能力的基础,驾驭语言文字的重要载体是朗读。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文与阅读是密不可分的,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朗读训练,朗读是学生获得语文情感体验的方式。同时,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在诵读中得到有效的提升。
情感体验的方法——延伸阅读
在阅读中人们可以享受着丰富的精神生活。正如萨特所说:“阅读就是自由的梦。”学习任何一种语言,阅读、积累都是最主要的方法和途径。对语文教学来说,教科书只是一个“未完成”的作品。要想把语文学好,绝不能仅靠40分钟的课堂! 要想真正学好语文,不但要重视课内的学习,更要注重课外的阅读积累!怎样才是成功的语文课?温儒敏教授说,语文学习一定要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养成爱读书的生活习惯,就算成功。温儒敏教授讲这套教材的编写意图是以学生为主体,立德树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多往课外延伸,让学生有一些自主阅读时间。
阅读是语文学习之母。如,学习《社戏》就可以以这篇小说的教学内容为衔接点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本课的内容与学生今天的生活有一些距离,我们可以从比较入手,让同学们课后阅读鲁迅的《故乡》《孔乙己》,感受作者寄寓的情结——乡村。又如,《最后一次演讲》是本单元的开篇之作,它是闻一多先生在云南大学李公朴追悼会上拍案而起,震撼全国的一次演讲,表达出先生鲜明的情感态度。我布置的课后作业:课外阅读期刊《演讲与口才》,观看演讲节目《超级演说家》,进一步感受演讲的特点。又例如在学习《智取生辰纲》一课后,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课文塑造了晁盖、吴用等起义英雄的形象,《水浒》中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请同学们利用课后时间精读《水浒传》,选择了解《水浒》中自己所喜欢的故事,在交流会上把自己喜欢的故事分享给大家。良好的阅读习惯,给学生的语文学习打好了底色,教师指导学生做好课外阅读积累,丰富语言,培养语感,久而久之增强了他们的情感体验。语文是一种社会现象,我们要鼓励学生多看书,丰富自己的阅历,多关注我们生活的热点,日积月累的囤积语文素养。因此,课后的学习必不可少,课外阅读是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有效方式。我们突破课堂内容的限制,把阅读的源头活水引进课堂,可以引领学生看到更多的风景。
总之,语文学习必需把课堂提问、朗读、阅读当做积累语文素养的途径,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在生活中悄然提高。语文素养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语文教学就是一次次精神的熏陶,在语文教学之路上,我们要不断探索,把语文素养贯彻到日常教学中,充分利用好语文这个情感阵地,让语文课堂在广阔的社会生活里精彩绽放。
参考文献:①《语文素养读本》温儒敏
②《叶圣陶教育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