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16
/ 1

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刘行

河南省长葛市董村镇中心小学

思维导图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强大的记忆能力和总结效果,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能有效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发展。将思维导图运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等各个阶段,能有效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发展。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课前预习中巧用思维导图

预习是学习的基础,有效地预习可以让后期的学习思路清晰,重点明确,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将思维导图运用于课前预习,使学生的预习可视化,便于教师检查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实践证明,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预习是最好的助力方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首先整体阅读文章,把握文章的主要脉络。

2.根据阅读后的思考提出问题,制作导图例,如:主要人物是谁?他是什么样的人?讲了一件什么事?主要过程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情感?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3.依照所做的思维导图进行再次阅读,理清学习思路。

4.最后再次补充思维导图,把自主学习到的内容和读明白的问题补充到分支上。

如此一来,课文的主线和内容就清晰地呈现出来了,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能进行有效的解决了,对后面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二、课中学习中思维导图的使用方法

有了前期的铺垫,我们再引导学生在课中学习中合理运用思维导图对课文进行深入的分析就水到渠成了。根据我们小学阶段中几种常用的文体,我们把思维导图的简约步骤进行了梳理。

1.记叙文

记叙文是小学阶段中最常见的文体,也是小学生最熟悉的最容易接受的一种文体。此类型的文章学习重点是在讲述过程中了解事情的发展过程,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在阅读中运用思维导图之后,学生的学习思路会更加清晰,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具体方法如下:

(1)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文中标注出记叙文的六要素;

(2)用思维导图进行记录,主线分别是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3)在每条主线的分支上再进行详细的表述;

(4)找出关键词句,用不同的颜色进行批注;

(5)对文中表达的情感进行总结。

2.说明文

说明文在小学中级段就已经出现,以掌握说明方法为主,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枯燥。我们可以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概括,并且加强记忆。方法如下:

(1)读懂文章每部分中讲的主要内容,找出关键句子;

(2)用思维导图进行梳理,概括文章结构或者内容;

(3)每个主线的分支上,用不同的颜色标出说明方法;

(4)最后要标出每种说明方法的表述重点。

3.小说

小说在阅读过程中,应以人物形象分析为中心,通过不同的故事情节、环境描写把握人物形象和特点,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具体方法如下:

(1)初读课文,感受文章大致内容,找出主要人物;

(2)用思维导图梳理文中人物的关系;

(3)梳理文中的故事情节;

(4)在分支中用彩色的文字批注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5)再次进行分支,进行描写方法的梳理;

(6)最后汇总作者表达的情感。

4.写景游记类

此类文章的学习重点在景色的描写、写作方法和情感的达之中,因此梳理的时候要关注文章的写作方式、主要结构、地点变化等关键地方。具体方法为:

(1)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找出表示时间、位置、方位的关键词;

(2)用思维导图把地点或时间作为主线进行梳理;

(3)标注出每个地点或时间段中表达的主要内容;

(4)梳理文章结构和描写方法;

(5)景色描写中的关键词语,用彩色的笔进行标注。

三、课后复习中合理运用思维导图

课后复习是进行查漏补缺,巩固知识点的一个重要环节,运用思维导图来进行总结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在思维导图中能加入自己的思考理解和记忆方法,达到理清学习思路,提高学习能力的效果。具体步骤如下:

1.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绘制思维导图;

2.总结重要的知识点作为主线;

3.寻找学习记忆点,把关键词和重难点用彩色的笔进行补充;

4.查找书籍资料,进行查漏补缺,利用分支进行重点标注,完善关键点和知识点;

5.发挥想象,添加自己的感受或者疑问进行总结。

在阅读教学中,通过课前、课中、课后这一系列思维导图的使用,引导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对学习内容有了非常清晰的思路,同时巩固了知识点,可谓是事半功倍,一箭三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