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明潞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 四川成都 611331
摘要: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后,我国影视教育得到了空前发展,受关注度颇高。主要体现在:影视类专业在全国综合类高校、艺术类高校大量开办;影视类高考生报考率连年攀升;影视教育的应用型改革转型如火如荼进行;影视教育与影视产业的接轨成为双方最关注的的话题……这当中,普遍看重“影视”,鲜有目光注重其“教育属性”。影视教育在高校开办,首先应当遵循的是高等教育学的原则和规律,应当把影视教育看成专业教育的一种门类,在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观念的指导下,进行专业教育的实施开展,从而培养适应社会行业需求的相关人才。教学方法仅只是方法论的层面,教育理念才是根本。本文,拟探讨“新文科”背景下影视教育如何具有人本主义精神。“需要层次理论”融合影视教育,会将有怎样的独特解释?而立足“人”本身,坚持教育初衷,终是高校影视教育“以本为本、回归初心”的题中之意。
关键词:人本主义心理学;高等教育学;新文科;影视教育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概述及价值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概述
人本主义主义心理学从上世纪60年代起开始被世界广泛接受,归功于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其中最负盛名便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他基于行为主义的动机和需要,综合存在主义哲学中对“人的责任”和“人的选择”的强调,提出社会学范畴下的主体心理成长过程。他认为人一生当中的各个心理年龄阶段及其对应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是人成长变化的根本因素。人最初满足的是生存需求,之后渐次展开生理、安全、归属与爱、自尊的需要,最高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在此机制中,并非所有主体都能前相后继、等量齐观地发展,也并非生理年龄达到某个阶段,就出现某种需求。人首先是社会当中的人,是大写的人、群体当中的个体,其次才是作为自我主体的“人”。人首先服从社会标准,其次在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按需求“进化”。最完美的社会状态是:每个人都能够达到“自我实现需要”的层次,按美好的主观意愿行事,并且能够得到正向积极的反馈;社会各种机制更健全,充分满足人的发展需求,个人幸福感增强。社会与个人相辅相成共同进步。
人本主义心理学另一位旗手人物,教育家罗杰斯,更为看重“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机制。他基于长年的临床经验,特别强调“人可以通过自我修复达到恢复心理健康”的能力。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说的“主观能动性”,也是当今积极心理学界普遍谈论的“正念力量”。马斯洛晚年致力于教育事业,将其毕生心血融入教育观念,主张“以学生为中心”,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主张教师的“引导性”身份,教育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变化和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成为能够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有独特人格特征而又充分发挥作用的‘自由人’”。师生之间是平等和谐愉悦相互信任的关系,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认知重于对知识的接收,观察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和理解情况重于专注其单一门类的分数和成绩。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价值
马斯洛和罗杰斯创立并推广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自产生到当今差不多半个世纪过去了。他们的观念和理论,对世界影响深远。其着力于健康人格和正常社会人的研究,补充了心理学在非病态领域研究的空白;其对人主观能动性的肯定和强化,重视潜能开发,使得教育教化、助其自助这件事从心理学、教育学延伸哲学、宗教、美学、社会学、管理学、政治学等更广泛的学科;其对个体经验和高峰体验的迷人描述,并将“自我实现”的终点集中于艺术和文学成就方面,体现了人不断成熟成长、“向宇宙求索”的宏大精神格局,使人本主义心理学本身的学术生命力和应用生命力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本文核心探讨的“影视教育”,集教育学和艺术学于一体,本身属于当前社会主义“新文科建设”的范畴。打通人本主义心理学和影视学科,发掘其内在联系,是影视教育工作者应负的时代使命和应尽和教育责任。
二、高等教育学前提下的高校影视教育特点
(一)高等教育学的概念
《高等教育学》一书开篇明义:“高等教育学是一门以高等教育现象中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高等教育以完成中等教育学业的成年人为培养对象。高等教育学遵循教育学研究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两大规律,主要解决高等教育中教育、人、社会三者的关系问题。其中,教育,涉及目标和价值取向,课程与教学;人,涉及教师和学生;社会,涉及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在内的各个产业、各个行业。高等教育学必须面对三个主体以及主体下纵横联系的现象和关系,研究三者间的发展规律,从基础理论出发,指导高等教育中的学科教育。因此,影视教育的开展和发展,必然首先遵循高等教育学的规律。
(二)高校影视教育的特点和规律
据了解,我国在高校开展的影视教育主要分为影视专业知识技能教育和基于人文学科范畴下的影视通识教育。前者,在比较少数的艺术类公办、民办高校开办,主要依据影视产业的创作流程,开设剧作、导演、摄影、美术、录音、特效、制片与宣发等几大类课程,以培养影视行业工作者为主,如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山西传媒学院、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四川传媒学院等;后者,主要基于影视理论体系,开设电影理论、电影史、电影批评及所有牵涉电影现象的人文综合课程,以培养理论研究人才为主,如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内的二级学院或系部。本文,主要针对艺术类高校的影视教育面貌进行论述。
三、新文科背景下“影视教育”的观念变革
2020年11月3日,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主办的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发布了《新文科建设宣言》(下称《宣言》)。《宣言》中指出:“文科教育是培养自信心、自豪感、自主性,产生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形成国家民族文化自觉的主战场主阵地主渠道。新文科建设对于推动文科教育创新发展、构建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新格局、加快培养新时代文科人才、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新文科是文科教育的创新发展” 。
会议中,强调了哲学社会科学在思维能力上的引领作用,是新文科建设的基础,同时也强调了“新文科”建设在学科相互交叉上的几种方式。主要是学科交叉融合,如“工+文”、“理+文”、“文+文”等。影视教育是文科中的分支,是“新文科”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学独立于哲学成为专门学科,在于其专注人类心理世界研究、提供个体看待世界的思维观念。心理学当中的教育观,毫无疑问该成为“新文科”背景中影视教育观念革新的灵感。
自会议精神传达全国高校后,像笔者这样的高校影视教育工作者也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和探索。在学校推动“新文科”建设改革中,笔者观察到,我校开展的“新文科”建设,主要是对原有的影视类课程进行增补,加入哲学、文学、历史学等课程的选修,然后通过考试进行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实际上还是在影视体系外部进行“补充”,还是通过“分数”来衡量学生知识体量大小,其实是未能将文科观念和精神融入到教育教学体系中,学生仍然会为了完成“学业”悬梁刺股,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新文科”建设,核心在于观念更新。
仅仅认识到文科教育很重要,开大量的文科课程在原有的影视教学体系中,还是一种相对粗放和简单的办法。怎样将“新文科”思维融入现有的课程体系、使之成为雍容大气、兼收并蓄、拥有深远发展空间的影视教育,更应当是创新发展“新文科”的有力思路。
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人,培养充分发展、可持续建设自身的人。教育学经典理论KAP(K,即knowledge,知识,A,即attitude,态度,P,即practice,行为),吸收认知心理学对人类学习特征的研究成果,将教育行为解释成:教育能够给个体传输知识,知识塑造个体认知事物的态度,态度的养成和改变决定个体行为模式的固定或改变。
所以,基于什么观念,输送什么知识,在什么样的观念下选择知识,培养什么人,根本上决定了教育行为的成败。
人本主义心理学关注积极心理层面的建设,它在教育中主张鼓励和引导人的心智成熟和自我成长,主张重视人的经验丰富和体验真实,主张形成亲密的师生关系, 主张教师的“伙伴”角色……这一切,都令教育行为本身充满亲和力和创造性。
简言之,在影视教育中秉持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观念,形成“以人为本”的影视教育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对自我学业能力的较高认同,激发其深入研究影视专业内核的无穷潜力,帮助其建立高自尊高自信的学习心态,用专业知识愉悦舒适地谋生和建设生活。
四、基于人本主义“需求论”的影视教育发展方向
以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观念重塑“新文科”背景下的影视教育,主要是根据需要层次理论,对影视教学体系进行人文化的滋养。在本文语境下,我们推演需要层次理论相对应的“影视人”需求,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推演还只是一种想法,可能还不够科学完善,比如谈培养学生和学生的自我建设多一些,谈培养教师和教师的自我建设少一些……但其目的和宗旨是为了探索“新文科”背景下我国影视教育如何具备人本色彩,是为了影视教育避免“制造”一批批低效率低能量感的“影视民工”,是为了能够真正培养出具有主体建设性和职业幸福感的人才,让影视教育成果服务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强大国家软实力,筑就中国梦。
(一)影视教育的知识规律需要
影视教育的知识规律,主要是依照影视拍摄制作宣发的流程形成知识体系。包括,影视剧本的构思和写作;影视分镜剧本的构思和创作;影视拍摄(含表演)创作;影视美术创作;影视录音创作;影视制片和宣发。在每一个流程中,又具体包括导演、编剧、表演、摄影、灯光、美术、录音、制片等各个部门的具体工作知识。
一专多能,是影视专业学生需要具备的专业能力,靠这些知识体系的搭建形成。学生应该通晓整个影视体系的知识,同时根据各自需要着重发展某些能力。学生的知识需要不是靠外界、教师、学校管理机制强行施加的,而是经过巧妙的教育教学方式,润物无声让学生明白需要掌握。那么这就是影视知识的认知需要层次了。
(二)影视教育的认知规律需要
影视教育的认知规律是,根据影视知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输出,最后学生内化建立个人的影视知识认知体系。
首先是基础知识的铺垫,包括影视基本理论,诸如画面、镜头、景别、构图、运动、角度、色彩、光线等;也包括涉及创作所需的基础实践技能教授,诸如规范的剧本写作,拍摄器材和附件的认识和操作等。基本理论要非常清楚准确地传递,这是建立正确影视认知的开始。
第二,是影视片库的建立。学生应该不择好恶进行阅片量的积累,在大量地观看到欣赏到分析的阶段攀升中,去形成对电影的自我认知,诸如什么是电影,什么是好电影,如何欣赏电影,如何判断其好在哪里。
第三,影视经典名片名段的仿拍。这个就是基于学生对影视全貌的认知,有选择的进行实践操作仿拍练习。从经典中感悟和掌握拍摄本领,从仿拍中理解影视构思的整体性和统一性。
第四,进行个人原创作品的全流程创作。是综合知识运用的体现,也是验证影视知识的认知体系是否健全和完备,是否开始具有自发的生命力,不断促进人的发展。
实际上,影视教育中的认知核心是:我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师生的帮助,逐步吸收消化影视知识,最终完成影视作品拍摄,我能拍出来,我能拍得好。形成这个核心认知,掌握影视知识的认知规律就极为重要。学习行为上,也能在这个规律之下自发的规范和梳理清晰。
(三)影视教育的自信与信念需要
自信与信念需要,就像需要层次理论中安全与归属的需要一样,是同人的交往互动过程中滋生出来的需要。教育环境中的人就是教师和学生。他们的关系是师与生,生与生,师与师。校园中,是朝夕相处的伙伴,出了校门,也可能长期是良师益友。因为大学这种特殊的时空关系,彼此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相互倾诉,发展成心理学当中所说的亲密关系。亲密关系在心理学定义中被解释为:“本意是指不限性别年龄的两人之间和谐融洽的关系,也可以说,亲密关系指的就是特殊的朋友,更加的要好,有依赖、信任,会更愿意与你诉说心里话”。
影视专业学习和日后行业要求的特征是分工协作,通过各职能部门的人员配合来完成一部影视作品。学生所承担的各个职能部门工作的协商沟通,以及教师对各个职能部门工作的帮助和影响,还有教师之间课程衔接和知识融合搭界的横纵交叉,如果不能基于很好的信任关系,不能统一影视教育的核心认知,就不能很好地完成影视作品,学生的学习体验也会支离破碎不成体系。就认知层面来说,师生之间就是亲密的关系,把握和依赖这种关系,能够令人与人的相处更融洽真挚。教师充分鼓励和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真诚关切其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并予以解决,及时肯定学生的微弱进步;学生激发教师更好的教育状态,侧面上推动教师达到更精细的专业水准和更包容的师者仁心;学生间的创作分歧主要靠学生自己智慧化解,教师帮助学生认识到“妥协”是一种难得的品质,善于妥协,不那么自我,并非就不是我,就没有个性,柔软力量助事情办成的情况历史之中比比皆是;教师间的技艺切磋,互补优劣,能够影响学生更积极、更有建设性地看待人际关系。这些秉持“拍好一部片”和“能够有进步”的信念,点点滴滴都在积累师生的信心,自然能够促进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依附到独立的心智成长。
(四)影视教育的爱与尊严需要
关于“爱的教育”,心理学各种书籍上说得很多,笔者不好在此班门弄斧。主要想表达的是,电影是第七艺术,是综合艺术,是文学、绘画、音乐、建筑、雕塑、舞蹈之后发展起来、如今成为主流的艺术形态。电影讲述人、人与社会、与自然的故事。这些灿若繁星的故事足以令人胸襟开阔、体验深刻、心智成长。人本主义心理学重视体验,电影便是最佳的影视教育材料。师生共同沉浸在一部优秀的作品中,穿越时空,仰望苍穹,触摸心灵,感知差异,寻求联结……所有的爱与哀愁凝结在电影中供人反复玩味,我们在别人的故事中体验生命的壮美和痛楚,理解人,尊重人,尊重创造,学习爱,学习付出,学习感恩……这些因电影而激发的情绪情感当然有助益满足影视教育中的个体在爱与尊严上的需要。
(五)影视教育的自我实现需要
我国著名导演王家卫在北京电影学院的一次演讲中提到,学电影的同学专业成就上的阶段概括为——守、破、立。守,指的是遵循传统,扎实基础;破,指的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有一些创新,形成某些个人特点,打破一些画面语言,有新意;立,指的是在独立完成诸多作品后,开始形成自己的影像风格和导演语言,能够立于世界,传扬华语电影文化。守、破、立说得非常精要准确,道出了学电影的人在专业上的自我实现道路。马斯洛强调其“自我实现”是一种“高峰体验的情感,这个时候的人处于最高、最完美、最和谐的状态,具有一种欣喜若狂、如醉如痴的感觉” 。
在影视教育中,学生是否能在大学阶段就具有“自我实现”需要的可能?笔者认为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少部分已经满足前几个层次需要的学生,自然会在大学高年级阶段开始出现这种需求。它体现在学生的毕业创作中,体现在学生的毕业实习中。在这两个环境里,少数学生能在毕业创作时真正承担起“剧组之王”的角色,在影片的创作构思、统筹协调、沟通安排、执行实现上表现卓越,自身也能从中吸取能量,充盈高峰体验;也能在实习岗位上理解行业规则,孜孜以求,踏实勤奋,荣获领导好感。毕业创作和毕业实习所带来的心灵收获,将会持续到今后参加工作、服务社会的阶段,甚至对一生产生积极暗示,以鼓励其顺境助人,逆境自助,不坠青云之志。
人本主义心理学关于人主体性的强调,重视人的自我修复和心智成长,提倡人积极向善,追求美好,鼓励人敞开胸怀,乐于付出……已经深入到教育观念中,帮助师生关系和谐,校园生态可持续发展。如今,全国高校探索“新文科”的创新发展,自然应当汲取这些精髓,将人本主义的观念融入到影视教育教学中。从以往重视知识传输到更加重视学生的认知水平;从以往重视教师的指导身份到更加重视教师的陪伴角色;从以往重视个别学生技艺掌握能力高低到更加重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阻力和疑惑;从以往着眼于培养符合影视流程行业标准的人才目标到更加重视每个阶段学生的实得感和满足感;从以往分数论高下到更加看重学生的动态变化;从以往仅关注学生身心健康情况到和关怀爱护教师等量齐观……
总之,人本主义心理学到教育学观念的嬗变,人类爱与成长的主题是永恒的。教育就是为了人的一切可持续发展,影视教育作为“新文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是在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规律当中来探索教育教学的实施安排。倘若真的能够让每一个学生和教师享受这样的环境,得到充分发展,感恩于这种发展,并不断回馈社会,那么我们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提升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 车文博.人本主义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167.
[2] 夏日依米. 高等教育学(完整版)[DB/OL].(2012-11-14)[2021-04-18].https://www.doc88.com/p-661156880840.html
[3] 教育部.新文科来了,将大力发展这些专业[EB/OL].(2020-11-09)[2021-04-20].http://www.gaokao.com/e/20201109/5fa8e40825d41.shtml
[4] 亲密关系[EB/OL]. [2021-04-20].http://www.gaokao.com/e/20201109/5fa8e40825d41.shtml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A%B2%E5%AF%86%E5%85%B3%E7%B3%BB/9676119
[5]“科普中国”科学百科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马斯洛[EB/OL].[2021-04-20].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A9%AC%E6%96%AF%E6%B4%9B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