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医院 山东济南 250013
【摘要】目的:分析对于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OVCFs)采用弯角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或者单侧经椎弓根入路PVP术的治疗价值。方法:对照组应用单侧经椎弓根入路PVP术治疗,观察组应用弯角PVP术治疗。结果:手术时间、手术中X线曝光次数2组相比差异较小P>0.05,骨水泥注入量观察组高于对照组,骨水泥渗漏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ODI、VAS评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胸腰椎OVCFs骨折患者采用弯角PVP术进行治疗可确保骨水泥的注入效果并提升手术疗效。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骨质疏松;弯角经皮PVP;经椎弓根入路
胸腰椎OVCFs骨折是比较常见的骨折类型,对该类患者的治疗手段可分为保守治疗以及外科手术治疗,虽然保守治疗在应用中其安全性更高,然而其效果有限,目前外科手术是对该类患者的主要治疗措施。关于单侧和双侧手术入路仍未能达成统一定论,例如有研究指出,单侧入路的应用能够获得骨水泥双侧分布,然而可造成穿刺角度的异常增加,使得损伤较高[1]。伴随着近年来医疗技术的不断提升,弯角椎体成型装置的诞生可弥补传统单侧入路在应用中的缺陷,能够降低创伤性并确保骨水泥分布效果。以下将分析对于胸腰椎OVCFs骨折患者应用弯角经皮PVP术或传统单侧经椎弓根入路PVP术的治疗效果。
1资料以及方法
1.1临床资料
抽取2018年1月~2021年8月本院75例胸腰椎OVCFs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52~83岁,均数(63.6±1.5)岁;体质量指数(BMI)16.3~31.5kg/m2,均数(22.6±1.5)kg/m2。对照组:37例,男19例/女18例:年龄51~85岁,均数(63.7±1.3)岁;BMI 16.5~31.3kg/m2,均数(22.7±1.3)kg/m2。2组各项基础资料具备可比性P>0.05。
1.2方法
2组患者术中均为俯卧体位,进行定位并对椎弓进行处理,实施常规局麻,选择患者单侧椎弓根处作为穿刺点。对照组应用单侧经椎弓根入路PVP术治疗,手术中在C臂X线机的透视下对穿刺位置以及角度等进行适当调整,穿刺针尖抵达患者椎体前缘1/3左右时即可停止进行穿刺,继续将侧位透视针尖置于患者椎体后缘,并在骨水泥拔丝期进行注入,观察骨水泥凝固之后可进一步将通道妥善拔出,穿刺点进行无菌包扎;观察组应用弯角PVP术治疗,选择最优的穿刺角度,需要确保针尖经由患者椎弓根抵达锥椎体,并在抵达椎体前1/3时停止进行穿刺操作,将针芯妥善拔出,继续置入导针,并将弯角针妥善植入,从而创建通道,弯角穿刺针进行拔出,观察在骨水泥拔丝期进行注入,等待骨水泥凝固后可进一步将通道妥善拔出,穿刺点无菌包扎。
1.3评价标准
(1)记录2组的一般手术指标,如手术时间、手术中X线曝光次数,并统计骨水泥的注入量以及渗漏率。(2)两组术后随访3个月,利用ODI功能障碍指数以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于患者的腰椎功能和疼痛程度进行评估,ODI为0~50分,得分越高腰椎功能障碍越严重,VAS为0~10分,得分越高,疼痛情况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文中数据行SPSS22.0分析,计量资料数据标准差为( ±s),组间数据行t检验,计数资料为[n(%)],组间数据行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手术指标组间对比
手术时间、手术中X线曝光次数2组相比差异较小P>0.05,骨水泥注入量观察组高于对照组,骨水泥渗漏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表1 一般手术指标组间对比( ±s)/[n(%)]
分组 | n | 手术时间(min) | 术中X线曝光次数(次) | 骨水泥注入量(ml) | 骨水泥渗漏率 |
观察组 | 38 | 22.59±6.16 | 8.89±4.13 | 4.47±1.56 | 1(2.63) |
对照组 | 37 | 21.96±7.85 | 9.02±3.95 | 3.51±1.10 | 5(13.51) |
t值 | | 1.069 | 0.697 | 4.396 | 6.352 |
p值 | | 0.219 | 0.152 | 0.035 | 0.021 |
2.2术后ODI、VAS评分组间对比
术后3个月观察组ODI(16.35±1.32)分、VAS(1.82±0.35)分,对照组ODI(19.62±2.03)分、VAS(1.96±0.50)分,术后3个月ODI、VAS评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腰椎OVCFs骨折在中老年人中较为常见,且具有一定的致残率以及致死率,骨折发生后对患者的生存品质构成严重影响。PVP是该类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在缓解或消除其腰背部疼痛症状并促进腰椎功能恢复方面有重要作用[2]。在手术中的手术入路包括双侧以及单侧入路。双侧入路的骨水泥分布良好,然而穿刺次数增多,并且手术时间延长其风险性提升。单侧入路的手术时间短,然而影响骨水泥分布效果。弯角PVP术的应用是对手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能够确保术中骨水泥注入量并可预防骨水泥渗漏,与此同时能够维持患者骨水泥分布效果良好,其治疗效果确切[3]。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术后ODI、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术中骨水泥注入量高于对照组,并且骨水泥渗漏率低于对照组。表明与单侧经椎弓根入路PVP相比,采用弯角PVP术能够更好地提升胸腰椎OVCFs骨折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对于胸腰椎OVCFs骨折患者采用弯角PVP术进行治疗,可确保骨水泥的注入效果并提升手术疗效。
【参考文献】
[1] 钟发明,肖伟平,邱全河,等. 弯角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临床疗效研究[J]. 重庆医学,2019,15(0):213-215.
[2] 唐朝阳,王利,高杨,等. 经皮单侧和双侧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应用进展[J]. 心理医生,2018,24(33):1-2.
[3] 李洪珂,郝申申,董胜利,等. 弯角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分析[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20,35(3):258-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