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洪市第一人民医院 云南 景洪 666100
【摘要】目的:探究西格列汀治疗二甲双胍不耐受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64例二甲双胍不耐受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采用不同药物进行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血糖变化及不良事件情况。结果:数据结果显示,对照组与观察组经治疗后血糖均有改善,但观察组血糖控制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二甲双胍不耐受的新诊断从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采用西格列汀,能有效控制患者血糖,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更具安全性,故治疗该疾病采用西格列汀为最优方案。
【关键词】西格列汀;二甲双胍不耐受;疗效;2型糖尿病
前言
2型糖尿病(T2DM)又称非胰岛素依耐性糖尿病,属于一种较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1]。据流行病学显示,该疾病多在35或40岁之后发病,且占糖尿病患者90%及以上,患者疾病特征多为血糖高、胰岛素缺失或胰岛素抵抗等[2]。烦渴、多尿、体重莫名减轻、多食、疲倦、酸痛等均为该疾病的临床表现,如血糖未及时得到控制,则处于长期高血糖状态,长此以往会逐渐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3]。导致该疾病的因素较多,如遗传、环境、种族、年龄、生活方式等均可引起该疾病。临床治疗该疾病常采用胰岛素及降糖药,常见的降糖药又分为双胍类、磺酰脲类、噻唑烷二酮类、DPP-4受体抑制剂等种类繁多的药物,有证据表明二甲双胍可降低患者死亡率,故该药物通常被当作临床治疗该疾病的首选药物[4]。但并非所有患者均适用该药物,对于二甲双胍不耐受患者需更换其它类药物,本次研究则采用西格列汀治疗二甲双胍不耐受糖尿病患者,详情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64例二甲双胍不耐受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2例患者。对照组32例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为37-64岁,平均年龄为(42.21±1.73)岁;观察组32例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6例,年龄为38-62岁,平均年龄为(40.13±1.25)岁。对比所有患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病因等一般资料,数据结果显示P>0.05,则表示组间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我院伦理委员会知晓本此次研究且同意进行,研究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为初诊且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②患者对二甲双胍不耐受或不愿采用该药物治疗者;③本人知晓研究内容且同意参加研究;④无肝肾功能异常者。排除标准:①患者严重肝肾不全者;②患者对DPP-4受体抑制剂不耐受或不能使用者;③处于妊娠期、哺乳期妇女。
1.2方法
所有患者经确诊为二甲双胍不耐受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指导患者健康饮食,适量运动,降脂降压等基础治疗后,采用不同药物进行干预治疗,详情如下。
对照组:该组别所有患者经基础治疗后,予以格列美脲片(江苏万邦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575,2mg×24片/盒)进行干预治疗,口服,初始剂量为1mg/次,1次/天,后续据患者实际情况酌情考虑是否增加剂量,干预治疗周期定为3个月。
观察组:该组别所有患者经基础治疗后,予以磷酸西格列汀片(Merck Sharp & Dohme (Australia) Pty.Limited,国药准字J20140095,100mg*7s*2板/盒)进行干预治疗,口服,100mg/次,一次/天,若患者肾功能轻度不全者,可据实际情况减少用药剂量,干预治疗周期定位3个月。
1.3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经不同药物干预治疗后,对比治疗后血糖变化情况以及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血糖检测时选择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为对比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 ×100%。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经过处理后,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对比,采用[n,(%)]表示计数资料,利用卡方进行检测,采用( )表示计量资料,用t值进行检测,若数据结果显示P<0.05,则表明组间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血糖浓度对比
所有患者经不同治疗方式干预后,对比其空腹血糖与餐后2小时血糖浓度,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空腹血糖与餐后2小时血糖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血糖浓度对比()
组别 | 例数 | 空腹血糖(mmol/L) | 餐后2小时血糖(mmol/L) |
对照组 | 32 | 6.83±0.34 | 11.21±0.14 |
观察组 | 32 | 5.41±0.25 | 8.25±0.27 |
t | - | 19.034 | 55.055 |
P | - | 0.001 | 0.001 |
2.2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所有患者经不同药物治疗后,对比患者用药后不良事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n,(%)]
组别 | 例数 | 皮肤过敏 | 呕吐 | 低血糖 | 不良反应发生率 |
对照组 | 32 | 1 | 2 | 2 | 15.63% |
观察组 | 32 | 0 | 1 | 0 | 3.13% |
χ2 | - | 1.005 | 0.338 | 2.020 | 9.191 |
P | - | 0.316 | 0.561 | 0.155 | 0.002 |
3.讨论
2型糖尿病属于一种较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临床治疗常用二甲双胍,但部分患者对该药物不耐受,需采用其它降糖药进行治疗,本次研究采用西格列汀治疗二甲双胍不耐受2型糖尿病患者,结果显示,对照组与观察组经治疗后血糖均有改善,但观察组血糖控制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二甲双胍不耐受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西格列汀治疗,更具安全性,治疗效果较好,值得运用该药物。
参考文献
[1]吴献,赵强,马群.西格列汀治疗二甲双胍不耐受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J].当代医学,2018,24(29):146-147.
[2]惠晓艳,张英,郭晶.西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体质量与胰岛素抵抗的影响[J].贵州医药,2021,45(10):1549-1550.
[3]林惠武.磷酸西格列汀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临床作用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21,24(13):68-71.
[4]张富勇,宿怀予.西格列汀治疗二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智慧健康,2021,7(05):32-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