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市人民医院 620000
【摘要】目的:探讨时机理论护理在冠心病病人自我管理、治疗依从性及心理状态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20年2月到2020年12月收治的16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分别采用传统护理方案、时机理论护理方案,对比两组自我管理、治疗依从性和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自我管控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时机理论护理应用在冠心病中效果十分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时机理论;冠心病;自我管理;治疗依从;心理状态
冠心病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浑身无力、可能会出现呕吐、恶性等其他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患者出现休克、心力衰竭等症状[1]。为了能够缓解患者病情,需要长期利用药物维持。但是有较多的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较低、缺少依从性,心理状态也会被严重影响,不利于远期预后[2]。因此,应当采用时机理论护理,对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治疗依从性等各项问题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利于帮助患者解决健康问题。传统护理方法缺少理想效果。因此本文深入研究时机理论护理在冠心病病人自我管理、治疗依从性及心理状态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20年2月到2020年12月收治的16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男性43例,女性37例,年龄38~67岁,平均年龄(52.63±2.31)。观察组男性47例,女性33例,年龄42~69岁,平均年龄(55.78±2.66)。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包括用药指导:护理人员按照药物说明指导患者用药,按时按量服用,并告知患者药物使用中的注意事项[3]。将冠心病疾病的基础知识介绍给患者,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合理搭配饮食。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时机理论护理,具体方案有:
诊断期:(1)对疾病相关知识进行介绍:采用一对一的方式进行,将健康知识手册发放给患者与患者家属,关怀患者。(2)经常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克服患者心理障碍,将护患关系建立良好[4]。(3)指导患者如何正确饮食、食用易消化的食物,以流食和半流食为主,合理饮水,多吃新鲜水果蔬菜,作息规律。
调整期:(1)患者与患者家属基本能够掌握诊断期间的健康指导和训练,但是缺少熟练的应用,因此,责任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问题进行及时调整,可以定期进行小课堂讲解,引导患者家属一同参与,对知识进行定期更新。(2)责任护士需要帮助患者定期翻身,使患者能够获取舒适的体位。
适应期:(1)责任护士应当持续对患者健康管理效果进行评价,随时对患者病情进行仔细观察。(2)对患者进行定期电话随访,针对患者出院后的病情恢复情况进行良好的掌握。
1.3观察指标
自我管理能力:采用量表,通过对患者遵医嘱服药、合理饮食、合理锻炼方面为主要评估依据。该量表Cronbach'sa系数为0.750,总分20分,评分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成正比。
护理依从性:(1)观察两组患者的依从性情况,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3个等级,①完全依从:按照医嘱完成治疗,完全并积极配合护理人员护理执行;②部分依从:按照医嘱完成治疗,可以大部分的配合护理人员完成护理执行;③不依从:患者拒绝接受治疗和护理。总依从率越高,说明患者的依从性越好。
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病人心理状态进行评价,评分与心理状态呈负相关。
1.4统计学分析
选用SPSS20.0处理软件作为处理此次研究中数据的主要方法,对于此次研究中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检验结果P<0.05,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自我管控能力比较
观察组自我管控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自我管控能力比较( ,分)
组别 | 例数 | 遵医嘱服药 | 合理饮食 | 合理锻炼 |
对照组 | 80 | 3.47±0.67 | 3.77±0.61 | 3.91±0.61 |
观察组 | 80 | 4.31±0.65 | 4.35±0.75 | 4.25±0.73 |
t | | 8.049 | 5.366 | 3.197 |
P | | 0.000 | 0.000 | 0.002 |
2.2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进行对比
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两组化疗依从性对比[n(%)]
分组 | 例数 | 全部依从 | 部分依从性 | 不依从 | 总依从率 |
观察组 | 80 | 60(75.00) | 17(21.25) | 3(3.75) | 77(96.25) |
对照组 | 80 | 55(68.75) | 10(12.50) | 15(18.75) | 65(81.25) |
ⅹ2 | | | | | 11.054 |
p | | | | | 0.001 |
2.2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对比( ,分)
时间 | 组别 | SAS评分 | SDS评分 |
护理前 | 对照组,n=80 | 59.93±6.21 | 63.81±7.93 |
观察组,n=80 | 61.01±6.51 | 63.57±8.27 | |
t | 1.074 | 0.187 | |
p | 0.285 | 0.852 | |
护理后 | 对照组,n=80 | 50.12±4.48 | 48.03±3.49 |
观察组,n=80 | 38.42±3.79 | 39.67±1.34 | |
t | 17.833 | 20.002 | |
p | 0.000 | 0.000 |
3讨论
近些年,冠心病的死亡率逐渐增加,已经严重危害到我国广大居民的身体健康。冠心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自身的免疫力、活动能力也会随之降低,患者可能会出现抑郁、焦虑、睡眠障碍等问题,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再加上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较低、缺少依从性,心理状态也会被严重影响,不利于远期预后[5]。因此,应当采用时机理论护理,对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治疗依从性等各项问题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让患者能够有效改变自身紧张、焦虑的情绪,利于帮助患者解决健康问题。传统护理方法缺少理想效果。本研究中,观察组自我管控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加用时机理论护理,能够使患者遵医嘱服药、合理饮食、合理锻炼;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另外,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显著低于对照组,有效降低患者心理状态。
综上所述,时机理论护理应用在冠心病中效果十分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赵姗姗,秦利华.基于时机理论的时效管理在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长治医学院学报,2020,34(2):153-156.
[2]秦庆祝,李一聪,范晓青.时机理论对PCI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16):2058-2060.
[3]娄旺春.冠心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方法及体会[J].健康大视野,2018(12):214.
[4]金洁,张雪华.信息-动机-行为护理模式对冠心病患者二次入院率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1):105-108.
[5]杨波,何彩娣,叶林娟.基于IPA的冠心病患者居家护理方案的构建与实践[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1,27(3):394-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