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11
/ 3

分析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

吴德英

鹤岗鹤矿医院 154100

【摘要】目的 探讨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在脊柱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68例脊柱骨折患者,选取时间2019年3月-2020年5月,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内固定治疗)与观察组(34例,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Cobb角比对照组低,而伤椎前高压缩比较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治疗优良率方面,观察组(94.12%)比对照组(76.47%)高,差异明显(P<0.05)。结论 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在脊柱骨折治疗中应用效果明显,除改善患者伤椎前高压缩比和Cobb角外,可促进整体治疗效果的提高,值得临床进一步采纳与推广。

【关键词】脊柱骨折;椎体成形术;内固定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internal fixation combined with vertebroplasty in the treatment of spinal fractures. Methods 68 patients with spinal fractures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March 2019 to may 2020. They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control group (34 cases, internal fixation) and observation group (34 cases, internal fixation combined with vertebroplasty).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Cobb angl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high compression before injury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94.12%)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76.47%) (P < 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internal fixation combined with vertebroplasty in the treatment of spinal fractures is obvious. In addition to improving the high compression ratio and Cobb angle before injury, it can promote the overall treatment effect, which is worthy of further adoption and promotion in clinic.

【 key words 】 spinal fracture; Vertebroplasty; Internal fixation

脊柱骨折是临床发生率较高的一种骨科疾病,通常是由于间接暴力、撞伤、炸伤、枪伤、直接暴力等造成的,具有压痛、运动障碍、脊柱肿胀等症状【1】,如果未在短时间内进行针对性处理,很容易引起继发性脊柱爆裂骨折,部分需要截瘫,显著增加了患者及其家庭负担,尽管保守治疗方法具有一定治疗效果,但是经过治疗后,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坠积性肺炎、静脉血栓等,对患者预后造成了影响【2】。因此,本次研究针对脊柱骨折患者采取外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文所选68例研究对象均为本院接收的脊柱骨折患者,时间选自2019年3月-2020年5月,随机分组,每组34例;对照组:男、女分别有18例与16例;年龄跨度:42-79岁,均值(58.89±2.13)岁;观察组:男、女分别有20例与14例;年龄跨度:40-78岁,均值(58.92±2.15)岁;一般资料方面,两组未见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内固定术治疗:全身麻醉后,帮助患者选取仰卧体位,于后正中作切口,将棘突、关节突、伤处椎体和相邻椎板全部暴露出来,通过C型臂X线机进行观察,放置椎弓根螺钉(4枚),通过体位联合内固定位,同时横向提拉,及早恢复椎体到正常高度。

1.2.2 观察组

内固定术联合椎体成形术:内固定术与对照组相同,恢复正常椎体高度后,在X线机辅助下,在伤处椎体压缩严重一侧椎弓根位置钻孔,同时放置椎弓根你穿刺套管针,针头与椎体中心表现为斜面,拔出穿刺针内芯,将固化液、硫酸钙粉末注入到椎体中,适当调节压力,在到椎体后壁后停止,拔出穿刺针,最后负压引流。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Cobb角与伤椎前高压缩比;②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疗效判断:依据NEER百分评定系统,功能全部恢复,术后疼痛消失,表示优;功能改善明显,伴有轻微疼痛,表示良;功能基本恢复,存在一定疼痛,表示可;未显著恢复功能,疼痛显著,为差;(优+良)/总例数*100%=优良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的处理均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的表示方法分别是(622ac5f934363_html_a976f5964a747d93.gif ±s)与率(%),分别采用t与x2检验;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2 结果

2.1 两组Cobb角和伤椎前高压缩比对比

观察组与对照组Cobb角和伤椎前高压缩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Cobb角和伤椎前高压缩比对比(622ac5f934363_html_a976f5964a747d93.gif ±s)

分组

例数

Cobb角(°)

伤椎前高压缩比(%)

对照组

34

16.10±2.28

82.09±4.54

观察组

34

10.27±1.12

93.57±5.97

t


13.382

8.925

P


0.000

0.000

2.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分组

例数

优良率

对照组

34

15

11

5

3

26(76.47)

观察组

34

19

13

2

0

32(94.12)

x2






4.221

P






0.039

3 讨论

近年,随着我国建筑行业及交通行业的发展,由于砸伤、车祸、坠落和高处坠落等造成的安全事故不断增多,严重影响了患者及社会【3】。脊柱骨折通常是因为间接外力或者直接外力引起的,由于暴力因素作用,患者足部或者臀部着地,冲击性外力传导,造成腰胸段骨折,特别是老年人,因为自身合并骨质疏松等,导致脊柱骨折发生风险提高【4】。现阶段,关于脊柱骨折治疗方法有很多,包括手术治疗、保守治疗等,但是保守治疗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而限制了应用范围【5】。以往应用内固定术治疗期间,复位高度越来越高,椎体很容易出现空腔,无法全部被骨折填充,从而达到重建,与此同时,脊柱应力通常在后柱,具有较高的固定失败率【6】。本次研究中,椎弓钉内固定过程中,将人工骨注入到椎体中心损伤位置,有助于椎体前中柱压力减小,诱导成骨,有助于松动、断钉等发生率降低。

本次研究实施内固定术的同时,向椎体中注入硫酸钙粉磨,可使椎体强度增加,椎弓根螺钉减少,减少伤椎塌陷、断钉等发生率。碳酸钙粉末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固化时释放出少量热量,并不会对周围组织造成损伤,具有操作简单、便捷等特点。结果显示,观察组Cobb角、伤椎前高压缩比、治疗优良率比对照组优,差异明显(P<0.05),可见,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效果明显。

综上所述,脊柱骨折治疗过程中,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的应用能够明显改善Cobb角,同时可促进治疗效果的提高,值得临床采纳、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继凯, 常峰, 宋洁富. 脊柱胸腰段骨折合并骨质疏松症的手术治疗进展. 临床医药实践, 2015, 20(12):938-942. 
  [2] 张强, 李瑞龙, 杨刘柱, 等.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修复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活动度改善12个月随访.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6, 20(9):1242-1248. 


  [3] 王伟. 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跨伤椎内固定与经伤椎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比较.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6, 18(4):92-95. 
  [4] 屈平义. 2种手术方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比较.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 32(3):54-55. 
  [5] 覃章柱. AF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受压患者术后康复研究.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 40(16):3210-3212.

[6] 王佳斌. 椎弓根固定联合植骨融合对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患者近远期疗效观察.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6, 18(9):72-74.